寻革命红色记忆
筑青年爱国之魂
教育与艺术学院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陈康容,祖籍福建省永定县,于1915年出生在缅甸华侨家庭,她心怀爱国热忱,15岁随父回国后,在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就读,她深受师友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与进步活动。
1930年,中国社会发生大动荡,她的父亲和姐姐先后重返缅甸,陈康容则不愿离开祖国。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打破了华夏大地的宁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康容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坚定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 月,她参加了中共闽粤赣省委第一期抗日救亡干部班的学习,期间结识了从苏联学习回来的黄会斋,不久之后,两人两情相悦,同心协力一起战斗。尽管当时国内局势动荡,父亲频频来函催她到缅甸,但她表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一定坚持革命到底”。之后,她活跃于厦门的抗日舞台,担任宣传股长,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
1938年3月,陈康容受党组织指派回到家乡永定县岐岭乡开展工作。此后,她以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在闽西山区开展秘密工作。在教育岗位上,陈康容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她巧妙地将抗日思想融入教学之中,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同时,她还积极组织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动员广大民众参与到抗日斗争中来。她不辞辛劳地奔走于乡村之间,深入群众,为抗日力量的壮大不懈努力。同年下半年,她与黄会斋结婚,婚后在闽西南特委机关工作。1940 年初夏,黄会斋调任漳州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而她仍回岐岭坚持地下工作。
▲陈康容在乡间课堂传播爱国精神
1940 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由于叛徒出卖,陈康容不幸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敌人妄图从她口中获取党组织的情报,先派营长张耀生以厦门大学同学的关系劝降,遭到拒绝后将她吊打三天三夜,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敌人又派曾追求过她的张耀轩诱降,甚至逼她嫁人,还以与家人团聚为条件要挟她写出自首书,否则就要剥她的皮,然而陈康容写下的却是“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1940年农历八月十六日,敌人恼羞成怒残忍地将陈康容杀害在抚市,鲜血染红了土地,牺牲时年仅25岁。
黄会斋得知妻子牺牲后悲愤交加,为纪念她改名为“黄康”,继续革命斗争。1944 年,中共闽粤边委在永定金丰大山鼓坑成立“康容支队”,坚持抗日自卫武装斗争,以示对陈康容烈士的深切纪念。陈康容的一生,是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一生。她坚定的革命信念、无畏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敬仰。
往期精彩推荐
来源: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编辑:熊 敏
审核:程晓瑜
监制:柯俊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