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城南利民路弋江桥南附近,有一个叫“南关”的公交车站。很多年轻的芜湖人或许已经不知道“南关”二字的来历,但在很多老芜湖人心中,只要一提起“河南”(青弋江南岸,今弋江区),首先想到的便是“南关”。
这里,曾是“芜湖关监督署”下属分卡之一,还有着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如今,虽然昔日辉煌不再,但“南关”公交车站、“南关路”一直都在,记录着历史,见证着弋江桥南的华丽蝶变。
城南之关
古老又繁华
说到“南关”,不得不提到弋江桥的前身——老浮桥。据《芜湖老地名撷萃》记载,这座始建于南宋初年的桥,曾为通向宣城、徽州驿道的津中要隘,常因山洪和木排冲击而崩毁。
几经募捐重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拆掉老桥,在原址上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大桥,易名为弋江桥。
南关街位于老浮桥(弋江桥)的南侧,曾是一条古老且繁华的街巷。街宽丈余,一华里长,原来是青石板路,两旁多为百年老宅。粉墙鱼鳞瓦,上层卧室,下层店铺,以开砻坊、米行为主。
街北至青弋江畔,一级一级的石阶直通河埠头,水面上泊着许多运稻谷和米的木帆船。据民国八年《芜湖县志》记载:“今江口一带为米商堆栈及机器砻坊,自南关至浮桥头皆米行,谓之南市。”由此可见当时的辉煌。
“芜湖档案”微信公众号曾介绍,缘于这条街的南端有一座小楼,楼为砖木结构,两端垒石为基。这古色古香的小楼,历史悠久,清代为官府征税的关卡,“芜湖关监督署”之南关所在地,“南关街”也因此而得名,它也是当时通往皖南山区陆路的必经之地。
古城出长虹门往南,过老浮桥后,即可到达南关街。反之,进古城也必须经南关街才可过江。
“南关”作为一处税务征收点,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最终画上句号。有关南关街的繁华,很多住在青弋江南岸的老芜湖人还依稀记得。“小时候,我家就住在南关街上,再往北就是相连的南街,商铺林立,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我当时还在附近的南关小学上学。”76岁的卢昌林回忆说。
改造成新巷
有颜值有烟火气
随着旧城改造,南关街在本世纪初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老弋江桥也被废弃拆除,在东侧约300米处建起了一座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新弋江桥,韵味十足。但有关南关的故事,依然留存于弋江桥南,见证着城市变迁,焕发出新光彩。
先看交通。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之前,当时芜湖市区只有七条公交线路,其中唯一一条通往城南的2路公交车,在南关就已经有停靠车站了。如今南关公交站依然还在利民路上,公交路线增多、延长,串联城区东西。
再说道路。依旧从新弋江桥往南,右转便是保留路名、1.5公里长的南关路。道路两侧,各种餐饮店、生活便利店都很齐全,烟火气十足,呼应着一个个随道路而建的老小区。虽是老小区,但也迎来“新生”。
据南街社区党委书记汤玲介绍,弋江新村、环球小区、弋江小区早在2020年就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雨污分流、道路改造、增设停车位等,让老小区换新颜,老居民迎来新生活。
住有1300多人的月河星城小区更是于去年进行了提升型改造,不仅新建或完善楼道、雨棚、路灯、监控、休闲广场、停车位、非机动车棚等各种基础设施,提升居住舒适度;还留住老城记忆,打造出了两面景观文化墙,讲述南关的由来、南关老街的故事,回顾了老浮桥到新弋江桥的变迁。
沿着南关路往青弋江行走,还有惊喜变化。
柏庄跨界东西区的路口,是古色古香的“芜小园·浮桥园”,木制风雨连廊、老浮桥景观等,带你穿越旧时光;
彻底打通的南沿河路成了城南十里长廊,融入历史文化、休闲健康、绿色生态;
远眺江对岸,焕新归来的古城长虹门大气壮丽,述说着过往历史及魅力未来……
从税务征收点、繁华老街到公交站点、烟火街巷,“南关”变了很多似乎又未曾变。居住在南关路旁弋江小区的卢昌林更欢喜如今的生活,“住着舒适,交通和生活都便利,出门就能逛公园、在彩色步道散步,日子美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