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闽南文化非遗周 | 一起走进非遗荟萃的闽南文化盛宴

文化   2024-09-30 00:07   福建  

2024  

闽南文化非遗周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门市)建设成果展暨“2024闽南文化非遗周”系列活动,将在厦门市思明区中山路隆重举行。9月30日至10月7日,将举办启动仪式、文艺晚会以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展演,还有非遗市集隆重登场,呈现40多个非遗项目和特色文化产品摊位以及闽台青年非遗市集等特色文化产品展览展销。

同时,26场市属文艺院团传统非遗戏曲展演;73场次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沉浸式街区演出;近百场非遗展演和近百个非遗市集。

在中山路这一闽南文化重点区域打造出闽南文化的沉浸式新体验。



国庆前夕的狂欢即将开启

快来占据你的位置

一起狂欢吧!



PART ONE

#启动仪式


2007年,原文化部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9年,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2024年9月30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门市)建设成果展暨“2024闽南文化非遗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正式开启!



一场汇聚厦门、漳州、泉州、龙岩非遗瑰宝的文化盛宴即将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协同庆典,更是闽西南文旅协作的璀璨交响,共同演绎新时代的文化狂欢!


让我们相约在这个充满文化韵味的时刻,不见不散!一起沉浸在这场闽南非遗的狂欢之中,感受那份源自心底的热爱与骄傲!













#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2024年9月30日19:30-20:20

活动地点:中山路步行街主舞台(侨批文化广场)


PART TWO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展演


01 三地市联展

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龙岩

节目:《叶笛显神韵 偶技最传奇》、叶笛、客家木偶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

节目:提线木偶戏《钟馗醉酒》、火鼎公火鼎婆

活着的千年古城——漳州

节目:《一把金剪赞中华》、《戏钹》














#三地市联展#



活动时间:2024年9月30日

              18:00-18:20/18:30-18:50

              20:00-20:20/20:30-20:50

活动地点:中山路步行街


02 厦门市属/六区联展

厦门市属、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六大区域齐上阵,精心筹备了歌仔戏、南音、高甲戏等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同时,宋江阵、车鼓弄、莲花褒歌、答嘴鼓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悉数亮相。此外,还有古法文人香艺的雅致、影雕技术的精湛、福船制作技艺的匠心独运等,共同为市民游客朋友呈现了多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厦门六区联展#



活动时间:2024年10月1日

活动地点:中山路步行街



PART THREE

#非遗市集


集中展示了40多个非遗项目和特色文化产品摊位以及闽台青年非遗市集等特色文化产品展览展销。

活动时间:9月30日-10月7日  

              16:00-21:00

活动地点:中山路步行街西段


部分精彩一览

>>>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东美香脯糕制作技艺

东美糕又名香脯糕,明崇祯年间开始生产,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地道的东美糕以绿豆磨粉为原料,炒熟后贮藏于大缸之内,放置阴凉干燥处,几经翻缸,达三、四十天,而后以传统技艺配制精制白砂糖、葱花、葡萄糖、精炼油制作而成。此糕入口即化、清凉润喉。不仅可作为上等茶料,也可调糊喂养幼婴。东美香脯糕在清朝同治年间最为盛名,它不仅名振闽南,还畅销东南亚各地。



漳梳

清同治年间,李氏从甘肃经河南移民漳州,将木梳制作工艺带至漳州。并因地制宜,改用楠木、枣木以及大红酸枝木为制梳原料。建国前,李氏创下“合和”品牌,生产的木梳销往东南亚,与漳绣、漳绒、珠拖齐名。

传统漳梳的制作,须经过16道工序,纯手工操作,全程没有用电动工具。目前,传承人李赞成正率领团队传承漳梳工艺,为木梳申请了“官园”“官缘”商标。



>>>泉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泉州小吃制作技艺(龙湖肉粕)

猪肉粕始于清乾隆年间,是泉州地区独特的风味小吃,古时称作猪油渣、油灼肉、油炸肉等。传承百年配方,采用优质五花肉,延续传统手工木柴烧制工艺,火候掌控得当。猪肉粕闻之舌尖生津,尝之唇齿留香,口感肥而不腻,嚼劲十足,风味独特。“泉州小吃制作技艺(龙湖肉粕)”于2020年被列入第六批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永春佛手茶)

永春佛手茶以其外形卷曲紧结、肥壮重实,色泽砂绿乌油润,汤色金黄清澈明亮,香气似天然佛手柑散发的奇香、馥郁幽长,滋味醇厚、收敛性强、回甘快,“韵”味独特。品饮后齿颊留香,既解渴提神、醒酒消暑,又能健胃消食、减肥、降血脂,保健功效显著,深受国内外专家赞赏和消费者的青睐。“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永春佛手茶)”于2011年被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


沉缸酒

 沉淀着千年闽西文化的沉缸酒诞生于1738年(乾隆三年),迄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著称于世。凭借传承“以酒入醅,三沉三浮,沉入缸底”的百年酿酒技术荣获国际、国家级金质奖30余次,在全国第二、第三、第四届评酒会上蝉联“国家质量金奖”称号,是饮誉世界的中国十八大名酒之一,被共和国将军杨成武誉为“黄酒之冠”。



汀州印象非遗天然传统熏香

中国的香文化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汀州的制香业始于唐代盛于宋代,延续至今。汀州制香业伴随着客家人的宗教、信仰、祭祀文化,传承发展一路走来,经久不衰。汀州非遗传统天然香薰不仅仅是一种香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现代生活的艺术。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华传统香文化的美丽,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让千年香韵在现代生活中继续飘扬。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厦门乌龙茶传统精制技艺

(中茶厦门海堤茶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1月23日,中国茶业公司于北京成立。1954年,中茶厦门公司——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国茶业公司福建分公司厦门办事处在厦门市中山路122号挂牌成立,开启了辉煌的中国乌龙茶外销之路。海堤茶成为了“海堤精神”的传承载体。中茶厦门公司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成为集生产加工、科学研发、文化传播、品牌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性现代农业领军企业。



黄则和花生汤

「黄则和」创立于上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后创始人黄则和先生来到厦门,在鹭江道、中山路口一带开启了「扁担挑家」的摊贩生活,向码头工人、过往旅客等售卖甜点花生汤。因其制作的花生汤,甜而不腻、入口即化,受到一众厦门食客的欢迎,一时间名声大振,黄则和花生汤也因此传名。黄则和花生汤店也在2006年被商务部认定为是中华老字号。花生软糯,口味清甜。花生酥而不烂,香气浓郁。



厦门酱油古法酿造技艺(厦门古龙食品)

厦门酱油古法酿造技艺是厦门传承悠久、工艺独特的民间手工传统技艺。从十九世纪起,厦门就是传统纯天然优质酱油的重要产地。古龙传承千年的“酱油古法酿造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万多口老酱缸鳞次栉比排列的壮观场景,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媒体前来拍摄学习,成为出镜央视 《舌尖上的中国》的知名酱油代表。而作为厦门本土的百年老字号,古龙食品已然成为厦门人心中“古早味”的代名词。早在上世纪19年代初,古龙食品的前身——淘化食品罐头厂所生产的豆豉、酱菜等罐头,便在海内外刮起一阵“罐头热”。


片仔癀甘蔗汁

提起片仔癀,国人应该都听过,也是漳州最出名的产品,它是由牛黄、三七、蛇胆、麝香等制成的锭剂,具有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但这里我们所见到的片仔癀草跟传统说的片仔癀片并不是同一种东西。片仔癀草,又名肝炎草,白凤菜,天然健康,民间都用于泡茶、煮水、炖汤,清肝泻火,明目解郁,消肿解毒,利尿降压,具有抗菌消炎、抗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的药理作用,跟片仔癀制剂有类似的功效。




充满地方特色的美食

承载着闽南传统技艺的精华

每一项都蕴含着当地人的智慧

隐藏着城市的历史记忆

展现了厦漳泉龙的独特风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记

接踵而至,纷繁呈现

让我们一起

共赏非遗项目,共品非遗魅力






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负责人:柯品一

校对:柯品一

来源:厦门群文

审核:苗娟

文化思明
扬文化之帆,行思明之路,文化思明立足于思明区文化馆,公开政务信息、宣传文化活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巩固和夯实思明区群众文化基础建设,提高思明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