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70年前的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拉萨,从此,西藏结束了千百年来仅有栈道、溜索、人背、畜驮的运输方式。“两路”将雪域高原与祖国大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纪念“两路”中川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视觉中国500px、318自驾旅行联盟启动了“川藏线--遇见最美的风景”川藏公路通车70周年摄影展征稿,并将于12月25日推出展览。
10月12日,“红色文艺轻骑兵”四川民族影像协会小分队川藏公路通车70周年“川藏线--遇见最美的风景”采风创作团一行17人走进318国道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开展拍摄创作。本次创作活动得到中共巴塘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的大力支持。
中国最美景观大道(G318线),这是一条世界级的景观长廊!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自然景观类型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世所罕见!
G318线全长5476千米,是全国目前最长的国道,途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四川省境内,从成都出发,到雅安、泸定、康定、新都桥、雅江、理塘、巴塘。经过巴塘便是进入西藏的最后一站。
巴塘,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全县面积7852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其实对于很多稍微了解藏区历史文化的人,这里并不陌生。巴塘,有着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博大精深。西方传教士曾在巴塘传教;三省会馆关帝庙在藏区巴塘修建;中国藏区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在巴塘诞生,由此触发了藏区革命风暴;红军长征在巴塘休整,“共产桥”、 “共产路”、 “红军山”等红色遗迹比比皆是;藏区唯一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塔和中山台,以及国父孙中山纪念像在巴塘屹立。在这片热土上,勤劳智慧的巴塘人民,培育了无数的藏区第一。
巴塘,是十八军南线部队进藏的桥头堡。1950年8月,十八军南线部队进驻巴塘。为了配合18军进藏,西南局任命平措汪杰为中共西藏工委委员,随军进藏,并由巴塘选送了56名党员和盟员随军进藏。18军进藏部队南线先遣队到达巴塘时,全县人民热烈欢迎,全力支援。为了全力支援部队进藏,巴塘成立了支前委员会,为解放军造船、采购、运送物资,赶制军鞋、筹集粮草、采集生活用品,动用人力畜力运送大批军用物资,保证了部队顺利进藏。此外,巴塘还组织了大批优秀儿女随军进藏,为西藏的和平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巴塘,是中国弦子之乡、茶马古道重镇,被誉为“高原江南”。县城所在地夏邛镇,因地貌酷似大鹏鸟,素有“鹏城”之称。走在巴塘的大街小巷,“大鹏”的博空翱翔与“弦子”的悠扬柔美完美结合在每一栋建筑、每一座雕塑、每一盏华灯和每一排廊坊上。
集“险、峻、奇、伟”于一炉,集“高、雄、雅、秀”于一体。巴塘的自然景观既具有高原个性,又具江南风格。措普沟松林蓝海幽谧迷人、古冰川海子姊妹湖神圣秀美、扎金甲博山峭壁嶙峋......
既有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又有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巴塘的人文景观绚丽多姿。茶马古巷里的红墙藏房氛围感十足、广场上“三步一撩、一步一靠”的弦歌不辍.....
巴塘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是镶嵌在川藏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美誉为养在深闺中的绝世风光,名不虚传!
金沙江是川藏的界河,在河谷处拐了一个大弯,水势变得平缓,河水泛着青绿色,沙粒沉积成弧形的沙洲,藏式民居依山而建,绿树点缀其间。
位于巴塘县竹巴笼乡和西藏芒康县交界的金沙江大桥,是连接四川甘孜州巴塘县和西藏昌都芒康县的重要通道,是国道318线上出川进藏的关键要塞。
巴塘水电站是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内容,是金沙江上游川藏段国家一体化示范基地的重要电源支撑。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境内,于2017年10月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2020年12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75万千瓦,水库正常蓄水位2545米,总库容1.42亿立方米。
走进巴塘县南戈水电移民新村,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条条连户水泥路干净整洁,一幢幢温馨别致的藏式小屋在湛蓝的天空下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南戈村采取“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模式,探索打造“体验式”乡村旅游温泉民宿,建成民居接待示范户20户,辐射引领带动建成民宿23户,人均年收入达 12000元左右,搬迁点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指数倍增。
来到“嘻啵小院”,现场参观了“嘻啵妈妈”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手工编织系列工艺品。
位于县城东面五里许的巴久曲北岸的石壁上。此处地势险峻,一面为悬岸峭壁,怪石嶙峋;一面临巴久曲的河谷,急流深壑,是古代出入于巴塘的必经驿道隘口。自清代至民国,巴塘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以及墨客骚人对巴塘的感慨等,都题词镌刻在鹦哥嘴石壁上。其中有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所刻“竺国通衢”四个大字,为何人所题已无稽可考;有清同治十年(1871年)巴塘正土司罗宗旺登、副土司郭宗札保为恩宪施所立的“德政碑”、“去思碑”,将同治九年(1870年)三年巴塘遭到7.25级大地震的灾害及朝廷军粮府到巴塘堪灾赈济的情况刻于石碑之上。清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1905年4月5日),朝廷驻藏帮办大臣凤全由于在巴塘开办恳务、削减寺庙喇嘛、鄙视藏民族、加重差役和给养,引起土司、寺庙和各界群众愤慨,被驱赶出境,戕于鹦哥嘴,所带随员兵丁50人一并殒命。此事发生后,震惊朝野,朝廷即派四川提督马维骐、建昌道尹赵尔丰率兵进剿巴塘,并实行改土归流。巴塘平定后,赵尔丰、马维骐在鹦哥嘴石壁上题刻了“凤都护殉节处”六个大字,马维骐还写了“凤都护殉难士兵碑记”刻于壁上。另外,还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和三十四年(1908年)关外学务局总办吴嘉谟所题“孔道大通”和所书的“巴塘修路记”石刻,清宣统元年(1909年)四川边军五营统领罗长琦所题“易简师超”石刻;民国3年(1914年)1月1日巴塘藏汉民众及僧侣为四川边军统领顾品章(即顾占文)所立“遗爱在民”石刻;民国8年(1919年)四川边军代理分统高德翼所题“揽辔澄清”石刻等。
鹦哥嘴石刻笔力雄浑遒劲,刻工精细,虽经百年风吹雨打,至今仍然清晰可辨。解放后,鹦哥嘴石刻被列为巴塘县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巴塘关帝庙,是巴塘乃至整个康巴藏区首座汉式庙宇,文献记载,大名鼎鼎的拉萨关帝庙、日喀则关帝庙都算是“步其后尘”。
采风创作团阵容
杨成龙、谢谦、文德军、唐雪程、钟跃、许进、冉坚、詹权松、王国强、王钦友、徐家骏、陈园、刘卫亚、罗晓珍、侯志勤、李兰英、刘晓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