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愁,
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
是城市的根、民族的魂,
崇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积淀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陇东(崇信)民歌
二、山梁走唱
“山梁走唱”以农耕、神话传说和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以说、唱和舞蹈为主要表演形式,边说边唱、简单随意、自娱自乐。演员人数也无限制,可多可少。剧情短小精悍、道白风趣幽默、曲调优美动听、故事经典感人、动作奇特滑稽,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代表曲目有《拆洗婆娘》、《推车车》、《朝山》、《瞎子玩会》、《过十六》等。2015年,县文化馆馆长李玉屏编辑出版了《山梁走唱》一书。
▲省级传承人梁世华等表演山梁走唱。 富强摄
▲省级传承人梁世华表演《拆洗婆娘》 李玉屏摄
三、顶灯说唱
四、点灯背猴
“点灯背猴”是流行于崇信城乡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民俗活动,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该民俗起源于西汉,代代相传至今。上年初婚的夫妇,要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去女方的娘家“点灯背猴”。点灯是为了祛除疾病,祈求新婚夫妇双方头清目明,而猴子是人类的祖先,聪明敏捷,背猴寓意为延续香火、儿女聪明伶俐。
每年正月十五这天,先一年嫁出女儿的人家,都要请来亲戚朋友或邻居中善于捏制猴灯的人赶制面灯。而捏灯的原料则是酒谷面,先一天下午开始烫面,将酒谷面掺入少量麦面浸烫,然后用棉被包裹发甜。第二天一早用蒸笼蒸,一般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取出来揉一会再蒸,反复三五遍之后即可做灯、捏猴。
面灯的数量一般为娘家最长辈(爷爷、奶奶或父母)两口子的年龄之和,取健康长寿之意。灯的样式以二寸高、直径一寸左右的圆柱形为主,灯头一般捏出莲花或其他花型的花边,中间插火柴棒上缠着棉线的捻子,点灯前添加清油。有时,为图吉利喜庆,也捏出十二生肖的各类面灯,以式样众多为佳。面猴身上的灯数为十个,寓意人身上有“三魂七魄”,天上有“福禄寿”三星和“北斗七星”,寓意吉祥如意,富贵平安。点灯一般在天黑之后,先在院子中间摆放一张方桌,方桌之上放置一个炕桌,炕桌上再倒扣一个木升子,预示着女儿和新女婿步步高升。先把面猴请出来,搁在最高处,然后一层一层地摆上面灯。摆好以后亲朋好友一起帮新婚夫妇点灯。灯点齐后,鞭炮齐鸣,新女婿要先行“烧香表、叫钱粮”仪式,朝桌子的四面跪拜、烧香表,待人们稍微欣赏一番后,随着一声“抢”,大人小孩一拥而上,所有面灯即被一抢而光,那尊面猴理应被新女婿端走,若被他人恶作剧抢走,新女婿则要带上礼品或发红包赎回。所有面灯被抢完后,就开始燃放烟花爆竹,主家会摆一桌酒席款待亲朋好友。有的村庄则要耍社火,唱《玩灯调》。活动结束后,离家近的新女婿新媳妇就可直接回家,远的则住下来,第二天早上返回家中。
新女婿除了背猴,还要背回去二十个没有点燃的灯,“二十”寓意着二十年为一代人。回家后还有一个仪式叫“倒灯”。就是在自家的锅台上,灶神面前净手上香,然后把背回的灯点燃,也将猴身上的灯重新点燃,等所有面灯熄灭之后拔掉灯捻子。寓意取回了香火,今后要传宗接代。最后,把面灯和面猴揉成面团,擀成卷由全家分食,或馈赠左邻右舍。
▲高手捏面猴 富强摄
五、弦子腔
弦子腔,又称小曲子、老眉户,是在民间清唱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以“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同时辅以板胡、四页瓦、木鱼、碰铃和竹笛等乐器进行演唱的一种地方剧种,因而被称为“弦子腔”。
崇信弦子腔是集剧本、音乐、表演为一体的民间演唱艺术,演唱的人须以高腔才能唱出韵味,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同时又有许多针砭时弊、规劝人心、激浊扬清的现实生活情节,由于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2013年,马长春、杨柳编著出版了《崇信弦子腔》一书,为弦子腔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初,崇信弦子腔共有32家班社,主要分布在黄寨侯家老庄,柏树白羊洼、闫湾等村社,最早起源于黄寨大麦沟、北马寨、杨家沟和侯家老庄。侯家老庄弦子腔现已传承四代,清光绪年间开始流传民间,因而当地人把此小曲小调称“老光社火”,传入侯家老庄时已到清朝宣统末年(1910年)。演唱剧目由平凉大潘村教师潘怀仁用了近两个多月的口述、侯成章手写成册而得以流传至今。其第三代传承人侯兆银,花费近10年时间,搜集整理出的剧本有46个,曲调有33个。2014年1月,出版了《崇信县侯家老庄弦子腔》一书。2015年4月,注册成立了崇信县百年弦子腔民俗演艺有限公司。演出代表剧目有《小姑贤》、《相面》、《百宝箱》、《顶砖》、《双官诰》、《张连卖布》、《讽琴》、《老换少》、《送京娘》、《打懒婆娘》等。
白羊洼社弦子腔保留着古老而又原始的两种唱法,即:坐唱、帮唱两种。“帮唱”是(岗调、莲湘调)一人唱,全场帮,现场气氛热烈,容易吸引观众,为演出增色不小。“坐唱”是弦子腔最初的一种演唱方式,剧本有《包公插花》、《夜打登州》等。2015年3月,注册成立了崇信弦子腔传习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演出人员有30多人,剧目50多个,其中弦子腔剧本44本,曲调31种。演出代表剧目有《双官诰》、《二姑娘害病》等。
闫湾社在民国三年就办起了弦子腔班社,由村民张海峰教唱弦子腔,1958年停演。1980年,县政府号召村社大办社火,在村民张彦俊、张仁惠的努力下,重新组建了弦子腔演唱队,一直演出至今。2015年3月,注册成立了崇信县传承弦子腔有限公司,演出的代表剧目有:《看女》、《小姑贤》、《钉缸》、《张连卖布》、《算卦》、《新老爷抬轿》等。
六、根雕
▲老家记忆之痕迹 富强摄
▲追日 梁录存作 吴勇摄
▲襁褓 朱继国
七、春官说诗
春官说诗是以“说”与“唱”相结合的方式即兴创作顺口诗,它是春节社火的“兴奋点”,多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内容,具有群众性、口头性、随机性、灵活性等诸多特点,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表达感情,塑造形象,语言简练,合辙押韵,诙谐幽默。表演形式有说有唱,唱词清晰洪亮,唱腔时而雄浑,时而婉转,富有趣味和喜庆,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每年正月,社火队伍出行,春官随队伍说唱,挨家挨户送去祝福吉祥,并表演社火曲目助兴。
▲市级非遗传承人许建忠进行春官说诗表演。 吴勇摄
八、剪 纸
▲民间艺人关月辉在县文化馆教巴基斯坦友人学习剪纸技艺 闫宇伟摄
▲中华腾飞 关月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