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天,我带小明去公园玩。艳阳高照,孩子们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奔跑、嬉闹,一切看起来那么美好。突然,接连两声哭喊打破了宁静。原来,小明和一个小朋友因为抢玩具起了争执,最后竟动起手来。看到这一幕,我愣住了。这不禁让我想起李玫瑾教授关于孩子打架的视频。她的观点总是那么独到,给了我不少启发。
冲突总是难免
作为家长,我们最头疼的莫过于孩子之间的争执。那天回到家后,我打开了李玫瑾教授的教育视频。她说,孩子之间的打架和争执其实是一种社交学习的过程。听到这里,我顿时明白了,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处理冲突、表达情绪和理解他人。
她的观点一下子让我释然。孩子之间有冲突再正常不过,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应对。
观察与理解
接下来,我决定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争执。李玫瑾教授强调,观察和理解是关键。比如,当孩子们争执时,不要急于干预,先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如果情况不严重,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在这过程中,孩子们能学到更多。
就那天在公园的例子,当我看到小明和小朋友开始争吵时,我第一反应是上前制止。然而,李教授的建议让我改变了做法。我站在一旁,观察他们的互动。很快,他们自己就吵完了,还在一起玩得很开心。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无为而治"的妙处。
教会孩子表达自己
李玫瑾教授还建议,家长要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拳头。我记得有一次,小明和姐姐小花为了一个玩具在争吵。我走过去,蹲下身子,对小明说:“你能告诉姐姐你现在的感受吗?”小明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但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说:“我很生气,因为这是我的玩具。”
这种方式虽然看似简单,但却给了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在之后的几次争执中,我发现小明渐渐学会了用语言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动手。
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孩子的争执往往源于资源的争夺。李玫瑾教授提到,教孩子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冲突。这不仅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培养孩子合作意识的良好机会。
有一次,小明和小花又为了一个玩具争论不休。我灵机一动,问他们:“有没有可能你们一起玩这个玩具呢?或者你们可以轮流玩?”两个小家伙互相看了看,居然同意了我的提议。这让我非常欣慰,原来孩子们是愿意合作的,只是需要我们大人的引导。
引导孩子反思
李玫瑾教授还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每次冲突结束后,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反思一下刚才的情景。问问他们:“你觉得刚才发生了什么?”“你觉得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通过这样的讨论,孩子能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学会更好地处理冲突。
记得那次小明和小花为玩具争执后,我问小明:“下次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小明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会先问问姐姐,能不能轮流玩。”他的回答让我感到特别欣慰,孩子真的在成长。
育儿路上,充满了挑战与乐趣。孩子们的每一次争执、每一次哭闹,都是他们成长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和进步。在李玫瑾教授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逐渐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减少了不必要的干预,更多时候选择相信孩子们自己的能力。
在面对孩子的冲突时,试着放下焦虑,给他们一些空间,教他们表达自己、寻求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相信每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变得更加坚强、独立,而我们家长,也能从中收获更多的喜悦与成就感。
育儿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愿每一个家长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与温暖。我们在一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