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为了达到某些艺术效果或者内涵影射。
电影在讲故事时,经常得牺牲掉一些逻辑和细节。
但这种创作上的妥协,在拉丁系作品里根本就不存在。
《黑暗面》、《看不见的客人》等让人虎躯一震的“完美悬疑”,早已证明了西语电影对逻辑缜密有多偏执。
而邪君又挖到一个产自哥伦比亚的冷门宝藏,层层反转、处处高能,实在叫人不服不行——
未知嫌疑人
Perseguida
女主玛丽,是一名报社记者。
由于童年的某些阴影,她不幸罹患被害妄想症,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接受治疗。
比如玛丽生日这天,同事们在办公室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可她的“被害妄想症”,却让惊喜变得比鬼片还要惊悚……
生日派对结束,老板特批玛丽提前下班,好好享受“长达”一天的带薪假期。
她的男朋友山缪和好闺蜜伊莎贝拉就没那么好运了,两人还是得留在新闻编辑室里,值上整晚的夜班。
开车行至半路,玛丽再次发作,莫名其妙怀疑男友和闺蜜会在办公室里鬼混。
不仅推掉了第二天的约会,还怒气冲冲挂断了男友的电话。
玛丽心情尚未平复,突然看到前方有几名歹徒正在打劫一家三口。
他们索取的似乎并非钱财,而是藏有某些文件的保险柜密码。
拒绝开口的大人被歹徒残忍杀害,小女儿却趁着大雨逃出车窗。
玛丽毕竟是一名记者,勇气与正义感兼备。
她见状赶紧把小女孩救到自己车上,冒着枪林弹雨逃之夭夭。
慌乱中,她还不小心撞坏了路边的一个消防栓。
顺利回到公寓,小女孩状态尚可,自我介绍名叫安娜。
不过,她既说不出父母是干什么的,也不知歹徒为何要杀人,甚至还阻止玛丽打电话报警。
只是紧紧抱住一个破旧的布娃娃,无助且娇弱的模样令人心碎。
同样是孤儿的玛丽触景生情,答应安娜暂不报警。
转头询问正在报社当班的男友,当晚有没有发生谋杀案件。
可山缪却一口咬定,附近街区没有任何异常。
亲眼目睹谋杀的玛丽,不禁愈发怀疑山缪和伊莎贝拉在外面鬼混,根本没留下来值班。
这一次嘛,倒并非她的妄想。
因为此时此刻,“好闺蜜”伊莎贝拉,还真就躺在山缪身边……
警不能报,男友也靠不住,玛丽只好返回现场寻找痕迹。
奇怪的是,车屁股上的凹痕与损坏的消防栓历历在目,可谋杀案却没留下丝毫踪影。
无奈之下,她只好带着安娜去找自己最信任的心理医生,把所有经过都讲给他听。
但医生似乎不太相信玛丽口中的“故事”,只是安慰几句并多给她开了几方药物。
离开医院后,做贼心虚的山缪不请自来,用备用钥匙溜进了玛丽的公寓。
甜言蜜语加上肌肤之亲,终于让她郁结的心情有所好转。
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清晨,同床共枕的山缪竟然变成了一具尸体,小女孩安娜也不知所踪。
玛丽害怕是那些歹徒上门寻仇,赶紧叫来伊莎贝拉帮忙。
在闺蜜的建议下,她终于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另一边,重案组刑警也没有闲着。
飒到不行的女警官小姐姐和同事们,在湖里发现一对夫妻的尸体。
从姓氏来看,他们正是小女孩安娜遇害的父母。
初步验尸结果,死者在被枪杀后经过多次处理,根本没法确定具体被害时间。
他们的别墅里,随处可见血迹与打斗的痕迹,基本可以确定就是命案现场。
这一点倒是和玛丽的遭遇完全相悖。
而一张被刻意隐藏的安娜照片,则让案件愈发扑朔迷离。
刑警用安娜的名字与照片搜索失踪人口,果然一无所获。
一筹莫展之际,玛丽不仅报案自己男友遇害,还声称照顾过的安娜失踪,简直堪比雪中送炭。
心理医生与刑警几乎同时赶到现场。
在他的帮助下,玛丽终于开口讲出事情的来龙去脉。
当然,出于医生的责任,他也陈述了玛丽患有被害妄想症的事实。
女警官心思机敏,注意到所有门锁都完好无损,地上还有一个多出来的弹孔。
这意味着凶手绝非职业歹徒,而是死者的熟人。
再加上“两人共处一室,活着的那个是凶手”原则,她认为这八成是一场情杀。
于是,女警官带队着便服参加山缪的葬礼,希望能从他同事口中得到一些情杀动机的线索。
然而线索没找到,他们却抓住一个鬼鬼祟祟的强壮男人。
本以为,他会是歹徒中的一员。
可审问下来才发现,他只是个伪造证件的小混混。
出现在葬礼上,不过是想找山缪的亲人要回工钱而已。
一番波折,女警官仍然没法确定玛丽到底是受害人还是嫌疑人。
只好按照流程给她录下口供,并参考她的描述画出歹徒肖像。
就在这时候,画面切换。
一位看起来位高权重的女议员恶狠狠下达指令——
找回密码,否则就在午夜前杀掉“她”。
影片前半段,围绕玛丽的“被害妄想症”做了许多铺垫。
她“妄想”自己的男友和闺蜜出轨,可后来却发现是真的;
她自认为救回一个小女孩,但心理医生和男友看到“安娜”的表情却都有些怪异;
然而随着女议员登场,歹徒与密码的事又得到实锤……
玛丽的心理疾病到底有多严重?
究竟哪些“目击”才是现实、哪些又是妄想?
相信邪君,你一定猜不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