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储能科学与技术 ,作者陈海生 李泓 等
作者:陈海生 1 李泓 2徐玉杰 1徐德厚 3王亮 1周学志 1陈满 4胡东旭 1阎景旺 5李先锋 5胡勇胜 2安仲勋 6刘语 1肖立业 7蒋凯 8钟国彬 9王青松 10李臻 11戴兴建 1张宇鑫 1俞振华 11宋振 11彭煜民 4马一鸣 4郭欢 1王星 1周鑫 1胡傲伟 1张驰 1相佳媛 12张浩 13刘为 11岳芬 11张长昆 5谢飞 2夏恒恒 6杨重阳 6邱清泉 7艾巍 1李浩秒 8刘轩 14梅文昕 10李煌 10
单位: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3. 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 4. 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 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6.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7.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8.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9. 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12.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3. 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14.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引用:陈海生, 李泓, 徐玉杰, 等. 2023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5): 1359-1397.
DOI:10.19799/j.cnki.2095-
4239.2024.0441
1 抽水蓄能
1.1 基础研究
1.2 关键技术
1.3 集成示范
2 压缩空气储能
2.1 基础研究
2.2 关键技术
2.3 集成示范
3 储热储冷
3.1 基础研究
3.2 关键技术
3.3 集成示范
4 飞轮储能
4.1 基础研究
4.2 关键技术
4.3 集成示范
5 铅蓄电池
5.1 基础研究
5.2 关键技术
5.3 集成示范
6 锂离子电池
6.1 基础研究
6.2 关键技术
6.3 集成示范
7 液流电池
7.1 基础研究
7.2 关键技术
7.3 集成示范
8 钠离子电池
8.1 基础研究
8.2 关键技术
8.3 集成示范
9 超级电容器
9.1 基础研究
9.2 关键技术
9.3 集成示范
10 新型储能技术
10.1 液态金属
10.2 热泵储电
10.3 重力储能
11 系统集成技术
11.1 基础研究
11.2 关键技术
11.3 集成示范
12 消防安全技术
12.1 基础研究
12.2 关键技术
12.3 集成示范
13 综合分析
13.1 基础研究
13.2 关键技术
表1 2023年中国储能关键技术与示范进展
13.3 集成示范
13.4 政策分析
14 结论与展望
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陈海生(1977—),男,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新型大规模储能技术、传热与储热(冷)特性等,E-mail:chen_hs@iet.cn
基金信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F061200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925604),中国科学院前瞻战略科技先导专项项目(A类)(XDA0400100),中国科学院与美国联邦科研机构合作项目(117GJHZ2023009MI),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92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