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居然敢骗老子的钱和感情!

文摘   明星   2025-01-13 22:51   上海  

众所周知,王家卫是圈内特别擅长PUA的大佬。



明明把演员折腾的够呛,却依旧有人前赴后继往他身边扑。


没办法,给的太多了~


但凡演他的戏,奖就跟不值钱似的往怀里塞,进而演员的身价啦、地位啦都水涨船高。



与其相比,他的大冤种兄弟王晶简直是另一个极端


艺不艺术、获不获奖、评价高不高都无所谓,能赚钱就行。



由于近些年无论编剧、监制还是执导的戏都不咋地,所以不断有人骂他肥佬、贪财、烂片之王……


本来满怀期待走进电影院,结果却有种被骗钱的感觉。



久而久之,无数观众一看到某影片出现“王晶”俩字就自觉降低期待值。


而本人也不负众望,每次一有新片上映都能刷新观众对烂的下线


不过,他从来不在乎,无论外界怎么diss都能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偶尔兴趣来了还会自嘲一把。





被人问起票房重要,还是电影质量重要时,他能毫不犹豫地说“票房”。


被人问如何看待外界谩骂时,他直接来一句“中国哪个导演不被人骂过”。



被人质疑S级片是三俗有辱艺术,不应该和高雅的电影扯在一起时,他能坦坦荡荡地回“合法就行,电影对我来说是生意,你可以把它当成你的艺术,我不反对”。



经常刷王晶的访谈,不难发现一点,他从不避讳把别人的评价摆到台面上讲,也不打太极,更不立牌坊。


对此,有人讶异他心理素质奇高,同时也有人吐槽脸皮忒厚。


Emmmm……其实不然,只是从小的经历、长大后的所见所闻告诉他无论干什么都逃不开一句话“世人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罢了~



不能否认,王晶在电影领域是一名非常有才的导演。


而奠定他丰厚底蕴的基础必须来自家庭,因为有一个好爹——王天林!



作为上世纪数一数二的大导,出门拍戏不着家是常态。


但这丝毫不影响小王晶对电影产生兴趣。


从屁大点开始就经常翻阅剧本和各种书籍,有了零用钱也几乎交给了电影院。


像60年代的法国片、70年代的意大利片……从小就看了许多人没看过的东西。



如果就此发展下去,估计王晶也会走上追求艺术的路子。


但在年纪没多大的时候,母亲染上赌瘾,欠的一屁股债直接让整个家庭陷入经济危机。


为了还钱,王天林只能疯狂导戏,无论好片烂片,只要给钱就拍。


这样的日子过了很久很久才归于平静。


然而,就在王天林准备大展拳脚时,妻子再次欠下巨额赌债,这下直接把父子俩整崩溃了。



多年后回忆起来,王晶说那是人生中很大的打击


直言自己成年后很少哭,那时哭了一次,发誓以后不要再这样哭。



两次经济危机不仅改变了王晶的生活,更让他的心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痛恨赌博的同时,把金钱看得无比重要。


好些年,为了再次帮母亲还赌债,王天林忙得昏天暗地,王晶也拼得不要命。



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期间,一边上学一边在无线兼职编剧。


当时,主要服务的节目是《欢乐今宵》,编段子、写好笑的梗,硬生生把自己从小兼职做成了节目依赖的编剧。



除此之外,还常常穿梭在各个剧组,像《心有千千结》就是他担任编剧。


那会儿,王晶每天都超级无敌忙,用本人的话是,可以死但不能病,只要活着就必须得干活。



这样累死累活干了好几年,母亲的债务终于还清,王晶的编剧水平也因常与剧组打交道极速上升。


当名气赶上王天林的时候,两人一起合作了《千王之王》。



咳咳,说到这,忍不住歪个楼!


感觉父子俩都不太在乎外界怎么议论。


儿子无所谓骂不骂,老子不关心别人会不会说举贤不避亲,反正就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有了过往在剧组摸爬滚打的实战经历,又有父亲的指点,王晶在26岁开始兼任导演,不再囿于编剧这一领域。


《千王斗千霸》是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听名字就知道故事核心肯定是“赌”,而之前的《千王之王》也与赌有关。



其实,人真的很奇怪,越痛恨什么越来什么,越想摆脱什么越放不下什么。


明明因为母亲烂赌厌恶赌博,长大之后,王晶却一次又一次写了关于赌的剧本,《网中人》、《至尊无上》……


更神奇的是,无论电视剧收视率,还是电影票房,亦或者口碑&名气,基本都不错。



眼瞅着这种类型影片如此赚钱,公司决定把羊毛薅到底,而王晶也不愿放弃赚钱的机会,于是不久又有了《赌神》。



这部作品一出,直接引发赌片浪潮,《赌圣》、《赌侠》……接二连三上映。


那个年代,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吴孟达、王祖贤、邱淑贞、张敏、吴君如……但凡叫得上名字的港星都多多少少拍过。



而到这种时候,其实已经能明显感觉出王晶拍电影像做生意了。


他非常有才,所以观众时不时能看到有口皆碑的好片子《九品芝麻官》、《古惑仔》、《整蛊专家》……



但又从不自命清高、恃才傲物,因为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在乎什么、演员想要什么,所以之后又产出许多不叫好但赚钱的片子,其中不乏S级片。





现在的人常说王晶爱财、烂片之王,其实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所谓爱财、烂片的背后有一定的义气


就以舒淇来说,家境贫寒,念到中学只能放弃学业,之后被星探发现开始接触电影,同时拍摄一些大尺度写真。



1996年,从台湾转战香港又被王晶挖掘,带其拍摄了《玉蒲团之玉女心经》等一系列让人气血上涌的影片。


那时的舒淇极度缺钱,所以王晶就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带她赚钱。



后来,《卧虎藏龙》上映,影片火遍全球的同时也让章子怡声名鹊起。


渐渐地,越来越多人开始知道,当时是舒淇主动推掉这部作品。


于是,有人替她惋惜、有人指责经纪人把她当摇钱树……



关于这件事,有人问过王晶。


他说当时的舒淇甭管自己还是家里都非常需要钱,不可能因为一部戏闭关练功一年半载。


所以当《卧虎藏龙》找上来的时候,能理解舒淇为什么放弃。



你说李安执导的电影,他们不知道会功成名就么?


肯定知道,但在当时的处境,舒淇选择向钱看并没什么不对,毕竟想要名气、成就之前,终究得先保障自己的生活。



也正是因为王晶一直把舒淇的经历看在眼里,所以才没劝解她。



其实,有时候说王晶拍烂片是贪财,但换个角度思考,他何尝不是给无数香港幕后工作人员谋一条生存之道。


大家想啊,随着港片没落,许多不太出名的港星都泯然众人矣,何况那些工作人员呢?



在王晶能力范围内既能满足众多人口吃饭又容易施行的方法,唯有不断开片。


因为只要有片拍,才有可能让一部分人保住饭碗。


曾经有几年,王晶特别高产,一年能开十几二十几部片子,带着无数香港电影人日夜颠倒赶场,一度累到靠药物硬抗。



有时候为了邀请大咖出演,他愿意不断调剧本,一直调到演员满意为止。



别看网评和一些理念不同的导演抨击王晶,实际上仍有一部分十分感谢他。


就像郑则仕说的,香港电影低潮时候,多亏王晶一直开工拍烂戏才让大家有口饭吃。



常有人说《无间道》是香港市场的救市主,实际上,王晶也是。





随着烂片数量越来越多,不少网友说王晶啃老本、炒自己冷饭、江郎才尽balabala…


对此,他曾数次说过,其实导演、演员跟运动员一样,讲究状态和体力。


状态不好,自然拍出来的效果不尽人意。


而且,“就算拍了那么多烂片,有谁能抹去我(王晶)在电影史上的名字么”。



讲真,局长曾经也对王晶有很深的意见,觉得他不爱惜羽毛、嗜钱如命……


直至近些年才渐渐改观,每次刷采访都忍不住感叹他敢说、通透、确实有深厚的导演功力在身上。



录制圆桌派时,有人提出疑问,当年周星驰演喜剧其实是给香港人演的,但为什么配音之后,内地人看了也都觉得好笑呢?



王晶很淡定地说了一句:以前那种喜剧,大部分吃的都是动作,而不是口语。


还举了包租婆为例,“你记得她什么对白么,你只记得她拿鞋打人、狮吼功”。


说实话,如果不是王晶这么说,估计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这一茬。



另外又聊到沈腾,直至今日看屏幕上的他,无数观众对其定义必然是喜剧演员。


但王晶的见解却是,沈腾确实是至今为数不多能把人逗笑的演员,但他已经不想演喜剧了。



试问一下,如果不是王晶提醒,有多少人发现沈腾已经不想演喜剧了呢?


想想仍然录制的王牌,再想想在《向往的生活》里的表现,有谁发现呢?真的很少!



还有一次接受汪海林的采访,众所周知哈,汪海林经常咬人,经常骂人也经常挨骂。


刚交流时,汪海林有一定的攻击性,语气甚至有点讽刺。


可越往后看,尤其到最后,能明显感觉他越来越弱


而王晶从头至尾的态度没什么变化,一直都就事论事,语速平缓,语气平和,对每一个问题的回应都有条有理,然后不知不觉把汪海林打的手足无措



其实讲这么多,总的来说就一句话:一些人没必要对王晶有什么偏见。


个人文化底蕴,有思想有内涵;电影方面的考虑,通透坦荡有想法。


如果非要用功过来比喻的话,他的功远远大于过。


你们觉得呢?


异能八卦局
娱乐百态下的众生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