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昌吉人的主线任务
除了吃汤圆(*・ω・)つ🥣
当然还有看社火!!!
昌吉州规模最大的群众文化活动
非遗社火盛宴
今日正式上演
昌吉州7个县市
将陆续开展社火展演
共有75支队伍、近两万名演员参与
秧歌、舞龙舞狮、锣鼓
扇子舞、踩高跷、划旱船
等社火传统项目
塔合麦西热甫、黑走马
萨吾尔登、新疆花儿、新疆曲子
等非遗和民俗文化元素
应有尽有
参与人数最多:75支社火队伍中,参演人数最多的队伍高达700余人。
演员年龄之最:本次参演演员最小3岁半,最大86岁; 活动现场,将有演员们以神话人物西王母,历史人物张骞、岑参、纪晓岚、瀚海军等扮相参与社火表演,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鹰舞、熊舞和融入非遗元素的剪纸走秀,以及四足机器人也将亮相社火展演; 全家齐上阵:有爷孙三代、父母子女一家4口等“搭子”共同参与社火; 社火“老把式”:有从1998年至今,参与了15次元宵节社火表演的老演员……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将通过
我们特邀新疆社火文化专家
带您全方位、多角度感受这场文化盛宴
揭秘社火背后的故事
领略昌吉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以直播镜头带你领略非遗古韵
沉浸式体验传承千年的中华民俗
点击“预约”按钮
锁定本次社火直播
昌吉“新疆社火”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1770年前后),来自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四川等省的屯民已在这里扎根,他们把各自家乡社火的习俗也带到了昌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昌吉州大力扶持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社火活动,促进了全州群众性社火活动的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水平也因此契机得以提升。在昌吉,社火成为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例证。
每到元宵佳节,社火便成为昌吉州各地群众参与性最广、喜爱度最高的年俗活动。2021年5月,由昌吉州申报的“新疆社火”被收录进“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十年来,昌吉“新疆社火”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不断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已逐渐走出昌吉、走出新疆。
昌吉州的“新疆社火”历史悠久
何以见得?
先从谪戍新疆的协办大学士纪晓岚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所写诗词中得知:“箫鼓分曹社火齐,登场相赛舞狻猊。一声唱道西屯胜,飞舞红笺锦字题。”(自注:孤牧地屯于昌吉屯,以舞狮相赛,不相上下也。昌吉人舞酣之际,喷出红笺五六尺,金书“太平天下”,随风飞舞。众目暄观,遂擅胜。)
又诗云“犊车辘辘满长街,火树银花对对排。无数红裙乱招手,游人拾得凤凰鞋。”(自注:元夕张灯,诸屯妇女毕至,遗簪堕珥,终夜喧阗。)
再从谴戍伊犁的进士、编修洪亮吉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正月停住绥来(今玛纳斯县)数日,所记“元宵灯火,社日鸡豚……”(载《天山客话》)一书中得知。
更从新疆本土著名诗人尹绍萃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所写的《唱秧歌》一诗中的“粉头花面舞婆娑,浪语风言信口哦,莫笑词粗形态丑,沿街犹自看人多……”得知。
诸如彩绸秧歌、花扇秧歌、腰鼓秧歌、花灯秧歌、大头娃娃秧歌及舞龙、耍狮、跑驴等动物模拟舞等。
诸如表演者大都装扮成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或地方戏曲中的人物,在行进中表演的(只演不唱)《西游记》中的唐僧、悟空、八戒、沙和尚,《水浒传》中的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孙二娘、一丈青,《白蛇传》中的白素贞、许仙、青儿、法海等和走场表演的小曲子(又演又唱)的“小放牛”“磨豆腐”“李彦贵卖水”“张琏卖布”“湘子卖道袍”等。
诸如高跷(包括中跷、低跷)、高台(又称“抬阁”)、背台(又称“背阁”)、猪八戒背媳妇、二鬼摔跤等。
现仅以昌吉州属之吉木萨尔县的社火为例
便可见一斑
吉木萨尔县的新疆社火源远流长
且逐渐兴盛
甚至形成了“流派”
有了“北庭的高跷老台的龙,
县城的秧歌扭得精,
大有的花儿与少年,
三台二工的萨吾尔登”之说
是指北庭镇年年参加社火表演的队伍大,往往在四十人以上;
其花样多,他们能走出秧歌表演中的许多队形,如“卷菜芯”“双推磨”“倒卷帘”“剪子股”等;
其技巧如“跳双凳”“过仙桥”“大劈叉”“单腿跳”“后空翻”等。
是指老台乡的舞龙不光有常见的布龙表演,还有全疆罕见的草龙表演。草龙是用当地野生的芨芨草编成,一般连龙头共有九节。其舞动起来腾、挪、闪、跃、翻、滚、起落,别有情趣,煞是好看。
县城的秧歌队众多,除了传统的红绸秧歌、彩扇秧歌、花棒秧歌、腰鼓秧歌队之外,还有服装模特秧歌队、广场舞秧歌队等时尚秧歌队。因有专业老师的编排,这些秧歌队各有特色,争奇斗艳,深受观众喜爱和追捧。
是指大有乡的社火表演,是在花儿音乐的伴奏和“宴席曲”的基础上,创新编排出来的一种秧歌舞形式。其“摇头、硬肩、一顺撇”是主要的舞蹈动作,加上“硬屈伸步”“柔韧屈伸步”“立脚屈伸步”“全脚屈伸步”“轻拖步”“硬拖步”等舞步应用,充分地展现了舞之韵味,极具观赏性。
是指三台镇和二工乡所表演的蒙古族传统舞蹈,但作为社火活动中的表演项目,具有了一定变异。如舞者的人数多,相互交流起舞的动作多;交叉舞步、别步舞步、拖擦舞步使用多,下蹲舞步则使用少。
耍社火,闹元宵
是昌吉人的文化记忆
寄托着对来年的美好期望
社火已成为庭州大地的文化一脉
年年岁岁,生生不息
只要鼓点还在心中响起
只要烟花还在天空绽放
只要这份浓浓的乡愁尚可安放
这传承的社火便不会熄灭
照片: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