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电绘光明梦——智慧电力赋能银川高质量发展

文摘   2024-09-27 17:56   宁夏  

智慧电力赋能

银川

高质量发展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塞上江南宁夏银川,公园街景换上了另一副美丽的容颜,美轮美奂的灯光惊艳凤城,把城市的夜色装扮得流光溢彩。从新中国成立时的零星灯火到如今光耀夺目的一座城,电力与银川共发展。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和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国网银川供电公司聚焦构建现代工程建设体系、现代设备管理体系和现代供电服务体系,银川电网向着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为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银川夜景。(李智华摄)


1. 构建

“立体巡检+集中监控”智能巡检体系

新中国成立前,银川市仅有2.2千伏线路4千米,低压配电线路3千米,6台变压器总计容量180千伏安,无法满足人民生活生产基本用电需求,大多数城乡都处于“油灯时代”。

从1985年宁夏首座220千伏枢纽变电站——新城变电站投运,到2005年宁夏第一座330千伏月牙湖变电站正式投运,再到2015年国内首次采用移动110千伏变电站成功带负荷对变电站实施改造,直到2023年宁夏首座全户内220千伏变电站典农变电站正式投运,科技智慧的元素始终贯穿始终。而目前,82座智慧化的变电站为银川市290余万人提供坚强可靠的电力,国网银川供电公司用一个又一个“首次”赋予了群众高质量的用电生活。



在220千伏芦花变电站,国网银川供电公司构建了宁夏首个220千伏变电站“智能立体巡检系统”。变电运维中心员工远程指挥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固定摄像机对变电站开展立体智能特殊巡视,检查变电站运行情况。


宁夏首个220千伏变电站“智能立体巡检系统”启用。

(袁宏彦摄)


在变电站内,无人机机巢自动打开,无人机按照设定航线匀速飞行,对变电站的运行一次设备、构支架、站外首级塔等进行全面自主巡检,利用高清摄像头对设备进行多角度拍摄,消除人工巡视视觉盲区;另一边,履带式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巡检通道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红外线测温;室外设备区多台固定高清摄像机对充油充气设备的油位、气压进行抄录分析,将数据实时传回后台,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数据分析,确保变电站运行正常。


除了变电站的巡检如此“智慧”外,国网银川供电公司的员工们还“上天入地”,用智能化手段保障输电线路、地下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国网银川供电公司生产管控中心,工作人员利用输电全景智慧管控平台接入的无人机、移动终端、通道可视化装置,使巡检方式由单一巡检转变为立体巡检。

电力员工开展“无人机+小飞人”带电作业。(袁宏彦摄)


“以前易发生外力破坏的地点,

我们都安排人员蹲守,费时费力。现在有了可视化装置,我们可以随时调取线路运行信息。”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运维班班长孙存玮说。

目前,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在供区内188条输电线路通道安装了3341套在线监测设备。这些设备就像24小时驻守线路通道的“哨兵”,能够及时发现输电铁塔线路的各类隐患,留存影像并提供地理坐标,帮助快速现场处理。


在银川市贺兰县,宁夏电网首条高压智慧电缆通道,园艺路智慧电缆通道全面提升了电缆数字化精益运维能力。智能终端将通道内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利用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电缆和通道环境的实时监测、异常预警。而远在十余公里外的监控班值班员足不出户就可以查看通道内电缆局部放电、温度、接地电流等运行数据和湿度、气体含量等环境数据。



2. 数智化让群众停电“零感知”


银川地处祖国西北,曾经群众住的是土坯房、“干打垒”,烧的是木材和煤炭。经过多年的发展,银川市全口径供电可靠率提升到8月末的99.9775%,连续多年排名西北区域第一,电网也实现了向数字化的转型发展。银川电力人用智慧汗水和苦干实干,书写了“首府供电、率先垂范”的实干篇章。

银川数字化配电网的建设,以及不停电作业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不仅让电力抢修更迅速,更让居民停电“零感知”。


智慧配电站房内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开展自主巡检。

(袁宏彦摄)


“我们深化配网停电研判功能应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电网负荷突降故障诊断模型,大幅提升停电研判准确性与及时性。”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

配网管理部专责季升介绍。


停电研判应用生成停电事件后,将通过消息实时推送至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系统生成主动抢修工单,同时自动通知到基层值班人员和用电客户,分钟级实现故障研判、停电信息推送与抢修工单生成,让用户报修前完成停电通知与抢修工作。国网银川供电公司还基于“电网一张图”实现区域停复电情况、热力分布及动态展示,支撑各级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停电位置分布、处置进度和恢复送电情况等。截至8月底,抢修平均到达现场时间已压降至32分钟。


在今年夏天,许多市民们通过新闻直播观看了主播体验带电作业工作流程。如今的“不停电”已经成了群众们的共识,那种计划停电检修动不动就是几个小时的日子已经过去很久。

十几年前,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尚未形成专业化的不停电作业队伍,仅仅依靠几名其他专业转岗过来的员工开展作业,作业装备也只有两台老款的绝缘斗臂车,一个带电作业班就承担了银川市三区两县一市的不停电作业工作。


如今,国网银川供电公司专业从事配网不停电作业的人员达70余人,并成立了配网不停电作业的专业管理机构带电作业中心,各县(区)供电公司也成立了不停电作业班组,充分发挥不停电作业优势。


电力员工为金凤区阅海湖环湖绿道亮化项目进行带电接引流线。(袁宏彦摄)


作业装备到如今的履带式绝缘斗臂车、旁路作业车、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等6种现代化、智能化装备,先后实现国内首次电缆旁路不停电作业、西北首次综合不停电更换柱上变压器、西北首次机器人带电作业等多项突破。


“今年我们还将应用宁夏首台3000千瓦中压发电车,在用电高峰期发挥临时电源保障作用,助力开展大型不停电复杂作业项目及相关保供电工作,保证不间断电力供应。”


带电作业中心副主任徐培东介绍

3. 推进

用电服务智能化便捷化发展


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脚步,搭着技术创新的便车,国网银川供电公司电力营销服务积极探索构建全方位、智能化、便捷化的现代供电服务体系。


“现在手机太方便了,从我学会在网上缴费以后再也不用去营业厅排队了。”

家住灵武市的郭奶奶激动地说道。

从1964年开始,电费收取的“抄、核、收”三步走的形式就沿用至今,当时主要是机械表靠营业外勤人员现场抄表,80年代初开始加强电能计量工作,完善和更新计量装置。1994年推行电卡式预付费电度表,自2010年开始,实施用电信息采集工程建设,到2014年底采集接入率达到96.01%,机械表和电子表时代已彻底结束。


在服务客户一线超30年的国网银川市兴庆区供电公司营业班班长郭立梅回忆,1994年刚上班时,营业厅里工作人员的柜台就跟过去的当铺一样,用户来购电咨询没有椅子,都是站着排队。到了1998年时,营业厅开始给用户放置座椅,但还是用厚厚的大玻璃封闭着,玻璃上有几个小洞,供双方交流、交易。而现在,新的营业厅不仅有许多自助设备,有的还设置了独立的VIP室,为用电客户大开方便之门。

远眺望得到贺兰晴雪,低头看得见碧水清波,伸手能触及都市繁华;置身其中,道路平坦顺畅、楼宇错落有致,离不开的,是国网银川供电公司的一次次贴心服务。


客户在供电营业厅办理“水电气暖网”联办业务。

(袁宏彦摄)


近年来,电力服务不断升级,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网上国网”APP、微信、支付宝等多元化缴费方式让居民“足不出户”购电,企业商户办理用电业务也实现了“刷脸办”“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等功能,只要手机有信号,办理业务仅是“一划而过”的便捷。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获得电力”指标连续两年获“全国标杆”称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用电的获得感、满意感、安全感。


2023年以来,国网银川供电公司打造以“银电师傅”微信智能客服为核心的智能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社网共建”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有效实现“诉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共享、服务在网格落实、问题在网格解决”。截至8月末,“银电师傅”已入驻网格群1万余个,服务网格客户153万户,覆盖率达80%,年识别并解决涉电诉求10.9万件,推送信息71.4万群次,相关典型经验入选国家电网工作动态。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构建台区经理、抢修队伍、电力网格员为主体的“银电师傅”团队,全面提升供电服务品质。(袁宏彦摄)


回看银川发展,每一项供电服务的尺寸之功,都回应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员工持续深入学习“时代楷模”国网成都高新共产党员服务队先进事迹,将继续推动科技赋能电力服务,为全面深化现代供电服务体系,推动银川电力服务更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内容来源:国网宁夏电力融媒体中心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

国网宁夏电力
发布权威电力信息,传播企业服务理念,展示电网员工风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