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宜宾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田野实地调查全面铺开
各县(区)的文物普查队
冒着高温酷暑
奔走乡野河谷之间时隔17年
再探宜宾文物家底
宜宾市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全面启动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宜宾增强城市软实力的“硬支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宾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物遗产。
时间回溯到2007年,宜宾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用4年时间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全面摸清了文物资源家底,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达6280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4651处,复查1629处,数量位居全省第2位。
文物工作者冒着高温酷暑奔走乡野之中
基于此,宜宾积极申报并成功升级多处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80处,包括国保17处、省保49处、市保66处、县(区)保148处。
“现在距离‘三普’已经过了17年,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与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再次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尤为迫切和必要。”宜宾市博物院院长黄乐生表示。
据黄乐生介绍,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不仅可以详实掌握不可移动文物信息数据,巩固宜宾文物大市的地位,丰富宜宾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为制定文物工作政策提供坚实依据,还可以培养锻炼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工作者对南溪广福门城墙进行普查
再探兴文九丝山石刻
据介绍,本阶段将对“三普”所有登记不可移动文物逐一开展实地复查,核准、补充、完善相关信息;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广泛调查,对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线索,逐一开展实地信息采集与填报。此外,还将会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专业单位,针对旧石器、古蜀文明遗址、蜀道、石窟寺、革命文物、廊桥等特定领域开展专项调查。最后将普查对象的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图纸照片等信息全部录入文物普查系统软件并逐级审核上报。
田野调查阶段至2025年5月结束。“作为本次文物普查工作中的‘重头戏’,全市、县、乡镇三级直接参与第四次文物田野调查的文物工作者可达300余人。”宜宾市文物局工作人员李楠介绍。
文物普查的第三阶段将于2025年6月至2026年6月开展,届时将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和数据库,逐级验收并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
来源:宜宾发布
编辑:刘亚林 编审:黄睿麒 监制:郭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