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汉以来,“西域”这个名字就一直在史书中流动,从最早的尧禹时代,一直到清王朝时期,西域这两个字都是代表我国新疆的又一个名字。
可是你知道,为什么“西域”这个名字从清朝之后,就被换成了新疆吗?
“西域”一词的来源
“西域”一词最早是被用来泛指我国古代自甘肃玉门关以西的地域。它最早明确出现在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记载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卫将军骠骑列传》。
然而即使是《史记》现世之后,西域在人们的口中还是以“匈奴”“大月”“大宛”之类西域国名出现。真正将“西域”这个名词发扬光大的,还是到了东汉和帝刘肇时期,《汉书·西域传》的出现,这个名字在此刻才真正的广为人知,并从此流传了下来。
西域什么时候改为了“新疆”
近两千年来,西域这个称呼俨然成为了我国古代专门指玉门关以西地域的名词,虽然现在的史学界对西域所指的范围有些不同的声音,但是其本意还是没有任何变动的。
而到了明朝衰亡,清军入主中原之后,西域这个名字就逐渐地被“点赞狂魔”乾隆皇帝以各种各样的名字取缔掉了。
一开始,乾隆皇帝在批阅有关西域的奏折时,直接将西域称为了“西疆”。
乾隆皇帝把西域叫做西疆其实是非常妥当的,在当时,正处鼎盛时期的清王朝领土面积可是达到了足足一千三百二十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现在的领土面积还要多出近三分之一。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乾隆皇帝要把西域改名为西疆的时候,乾隆皇帝又在奏折上批出了一个“西陲”。
叫西陲也没什么错的,毕竟西陲两个字指的就是西边最边界的土地,但乾隆皇帝的“骚操作”远不止于此,紧跟在西疆和西陲这两个名字之后,新疆这个名字也出现了。
殿上群臣对乾隆皇帝屡次改名的操作头痛不已,在经过了多次“友好交流”之后,乾隆皇帝终于决定把西域正式更名为新疆。
当然了,将西域更名为新疆肯定不会是随手为之,毕竟古时候给这么大一片区域改名字可不是一般的麻烦事。真正令乾隆皇帝下定决心给西域更名的原因,还是因为世界局势的发展。
西域为什么要改叫新疆
从古至今,西域和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其实并没有那么紧密,这一点,从汉唐两代的史书记载上就能够轻而易举地看出来。
汉朝在西域设立的西域都护府是中原王朝真正将西域纳入王朝版图的开始,但纳入了版图却并不代表着能够完全地控制。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说,汉朝对于西域的掌控程度都是相当低的。乃至西域都护府在更多的时候,象征的并不是汉朝的统治,而是汉朝官方对在西域往来的商贩的官方保护措施。
真正对西域有了实际的掌控,并将西域视为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领土的王朝,是唐朝。
唐朝建立之后,太宗皇帝就对西域的混乱感到了危机,加上此前的混乱,导致西域几度从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脱离。于是,太宗皇帝就派遣唐朝的开国将领侯君集率领大军前往了西域。
在此期间,侯君集一举灭掉了在西域“蹦跶”得最凶的“突厥”,平定了“高昌”。之后,以“疏勒”和“于阗”为首的西域各小国便在侯君集大军的压力之下,重新归顺在了唐朝的统治之下。
太宗皇帝为了使得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力量更加稳固,虽然没有将西域的名字更换掉,但却效仿汉朝在西域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同时,太宗皇帝充分考虑到了西域的民族构成复杂的特性,在两个都护府之间,新设立了一个羁縻府州,以“羁縻制度”在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寻求平衡,以方便中央机构能够更好地统领西域。
所以,自李唐之后,西域是我国固有领土的概念就此在中国人心中彻底扎根,虽然西域也曾在后世的战乱中与中原王朝有过剥离时期,但都被顺利收复。
而随着历史进程走到了清王朝时期,除了工业发展出现了苗头,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最巅峰。随着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乾隆皇帝知道,只要解决了西域的问题,从今往后清王朝的统治者就可以高枕无忧,子子孙孙也就可以坐享“天朝上国”的威风了。
于是,为了中央权力的进一步加强,也为了更快解决西域内部的不稳定因素,给西域改个名字,就成为了乾隆皇帝扣紧西域的第一步。
改名新疆有什么好处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把西域改成新疆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我们把目光集中到封建王朝时期的话,其实不难发现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从古至今,被称为西域的西方,一直都被中原九州地区的人民所轻视。
古书上时常出现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八个字,说得最多的,也是有关于西域的各个小国。而当时的清王朝和西域各国一样,与世代耕居在中原九州的汉族人不同,都是属于当事人们口中的“异族”。
对这方面有过了解的读者朋友们想必对“反清复明”这四个字一定不会陌生,隐藏在反清复明这句口号之下的,其实就是当时的汉族人对“满清异族”入主中原不满的最大体现。面对着这样的“大势”,清王朝的统治者又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
所以,继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雍正皇帝平定准噶尔之后,西域问题就成为了清王朝眼前最为重要的问题。前面我们也说过,乾隆皇帝为了让清王朝能够“千秋万世”,在面对西域问题上自然不会懈怠。
但是西域问题自古以来就有,更迭了这么多朝代,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西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其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问题。结合前人的经验来看,乾隆皇帝自然就发现了“西域”这个称呼本身所隐藏着的问题。
把西边的各个少数民族国家统称为西域,本身不就代表着中原九州对西方的轻视吗?不就代表着中原人没有认可西方的小国和自己同处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吗?
针对着这种现象,乾隆皇帝意识到,必须变把西域这个带着浓重的“地域歧视”的名字换掉,之后再徐徐图之,慢慢的改变中原九州对西域的看法,已达成中原、西域为一体的目的。
恰好,就在这个时候,坐位于清王朝北部的沙皇俄国联合英格兰对新疆地区发动了战争,不仅侵占了我国天山以北的土地,连新疆的伊犁地区也惨遭荼毒。好在清王朝将被后世人称为“民族英雄”的文襄公左宗棠派往了新疆统率大军,最终成功将新疆的领土收复。
在这一战之后,左宗棠率军回返京师的途中,沿途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光复之师”的行为,就充分的证明了把西域改为新疆之后,对国家各族人民的团结有着多大的作用。
结语
世间的风云波诡总是变化万千的,历史的长河在滚滚向前时,虽然带走了往日的辉光,一件件令后人为之热血翻涌的大事件也逐渐被世间的泥沙所掩盖。但从那史书之上的字里行间,我们仍旧不难想象,当年这一件件事发生之时,那慷慨激昂的热血。
正如电影《高山上的花环》里那句台词一样,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在经过了近两千年的磨合之后,无论是西域还是新疆,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早已和我们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兄弟姐妹,狭隘的民族之见早已在时间的淘洗下被丢弃,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必将在历史书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乾隆皇帝改“西域”为“新疆”的目的是什么?
源于乾隆的“新疆”之名,背后的故事有点意思
【温馨提示】有读者反映看不到推文,因为微信改版,不再按时间顺序推送文章,公众号只有被星标,或者点在看、点赞,才能及时看到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