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城 勇立潮头——朔州乘风破浪书写新的绿色奇迹

文摘   2024-11-13 22:07   山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朔州建市35周年。翻开时代发展的卷轴,一幅迎难而上踔厉奋发、乘风破浪勇毅前行的时代画卷跃然眼前:朔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89年建市初的17.57亿元,跃升到2023年的1539.37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649元、20054元,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奋进的热土,满是高质量发展的希望。35年来,朔州市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牢记建市初心,勇立潮头、善为人先,勇担转型综改、能源革命、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等重大使命任务,努力书写出中国式现代化朔州美好画卷。

能源革命引领,提档升级注入新动力
作为一座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新兴城市,煤炭产业为朔州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进一步做好煤电产业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朔州市积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统筹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绿色储能等上下游新能源产业项目培育,积极构建涵盖风力、光伏、储能等多种形式、门类齐全的绿色低碳新能源体系,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追风逐日”前行。目前,全市新能源在建和并网规模102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
朔城区利民风电项目、平鲁区大山台风电项目、怀仁友能一期风电场、右玉高家堡风电场……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系统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朔州市稳步开发风能资源,推进建设了一批风电项目。与此同时,朔州全力支持发展风电营运维修基地,支持推进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并加快推动配套外送风电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促进区域内部统筹消纳以及跨省跨区消纳。
山西省首家露天复垦区域10万千瓦光伏项目顺利建成,平朔矿区100MW光伏发电项目、平朔矿区160MW光伏发电项目和分布式光伏项目陆续并网发电……朔州全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统筹开发与市场消纳并重,在盐碱地、荒山荒坡等集中建设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推广“光伏+”融合模式,积极推进农光互补和林光互补项目,发展装配式建筑光伏、光伏建筑工程等高附加值产业,推动光伏发电与建筑、交通、农业等产业和设施协同发展。
依托不断落地生根的风力、光伏发电项目,朔州努力推动四方威能人造石墨生产线、恒科负极材料、海丰16瓦光伏板生产线、泰胜风能装备公司500套塔筒生产线等项目落地,初步构建起从硅料加工、电池片到电池组件、支架的全产业链。
今天的朔州大地,多种能源保供托底,新兴能源蓬勃生长,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能源革命牵引的美好宏图正徐徐展开。
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位于朔州市平鲁区的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业固废煤矸石经过工艺制浆、超细研磨、成胶工段、全组分搅拌、高压造球等一系列生产工艺后,演变成为能够提高石油炼制效率、实现“降碳、增效”的石油催化裂化前驱体产品。而这条国内年产1.5万吨石油催化剂裂化前驱体生产线,由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化石科院共同研发建设,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投身新材料研发和生产,正是朔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缩影。近年来,朔州市加速构建符合当地实际、切合时代脉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进新型工业化,布局新质生产力,项目建设是关键,培育产业是重点。今年4月15日,三一朔州光伏全产业项目在平鲁低碳硅芯园区开工建设,总投资8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单晶硅拉晶、切片、电池、组件等光伏全产业的自主研发和智能制造。目前,以三一为龙头,朔州硅芯产业已形成14万吨总产能。
与此同时,朔州还对准了另一发展赛道——电力。今年5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示范项目——基于新型填充床储热技术的火电厂热电解耦示范工程落地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朔州热电分公司。项目主要包括研制国际首台20MWh喷淋式填充床储热系统,首次在国内大型火力发电机组采用填充床储热技术辅助调峰。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项重大技术创新,有助于解决国内火电厂灵活性差和调峰能力弱的问题。
在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朔州市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新材料、高端陶瓷、现代煤化工、绿色食品深加工、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低碳硅芯等七大重点产业链。
——陶瓷产业由规模化向集群化、高端化转变,全市规上陶瓷企业达到55户,形成日用陶瓷38.5亿件、建筑陶瓷72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新材料产业体系完善。朔州市目前已形成以碳基新材料、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材料、钙材料等为特色,辐射带动发展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节能建材、电池材料等前沿材料的产业体系。
——先进装备产业优势明显。朔州市现有规模以上机械及设备制造企业38户,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户,产品涵盖煤机装备、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
——现代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目前,朔州市医药产业已发展成为涵盖中成药、化学药、原料药、生物制药、抗生素、非PVC软袋输液、植物胶囊、中药饮片、医药中间体、医用气体等多个领域的特色产业。
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初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创新要素充分涌流,朔州,正以新质生产力要素赋能转型发展,一个充满发展动力活力的现代化塞上绿都勃然兴起。
发扬右玉精神,让塞上绿都愈发美丽
七里河畔,清波荡漾;西山林海,山色如画……如今的朔州,处处生机勃勃。
朔州地处山西省北部,内外长城之间,毛乌素沙漠东沿,年均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3.6℃~7.3℃,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1989年朔州市成立时,全市森林覆盖率只有9.35%。特别是右玉县,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县森林覆盖率不到0.3%,75年来,右玉人民靠着苦干加实干的精神,将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日的塞上绿洲,全县林木绿化率达到57%,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孕育出了伟大的右玉精神。
右玉精神正是朔州人民战天斗地、挑战风沙,植树造林、厚植绿色根基的高度概括。朔州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带领全市人民持之以恒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特别是从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全市坚持每年新造林30万亩以上,截至目前,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47.8%。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朔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当前,随着《朔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朔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朔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三部地方性法规的颁布实施,朔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法制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在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提供法律依据的同时,也为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全面有效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朔州市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涉煤企业和臭氧污染等专项整治,推进工业企业低效治理设施全面升级提效,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4,优良天数为296天,山西省排名第二。
朔州市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生态扩容和污染减排两手发力,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深入开展桑干河清河行动、七里河综合整治、“一泓清水入黄河进京畿”等工程,持续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从桑干河到恢河,从神头海湿地到太平窑水库,碧波荡漾,鱼跃鸟翔,一幅幅优美水景见证着朔州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踔厉奋发新征程,勇毅前行写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朔州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守护水清山绿林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奋力在朔州大地上书写新的绿色奇迹。(山西日报记者 袁兆辉  通讯员 刘淑花)

编辑 | 李   尧

校对 | 仝煜熠 谭梦婧

▍来源:山西日报

朔城融媒
关注朔城融媒 传播朔城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