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昆明市反诈中心
连续收到两面锦旗
为群众挽回两笔损失
金额均是381000元
这是怎么回事呢?
案例一
近日,市民张叔叔接到一个视频电话,对方称有人用张叔叔的身份证办了一张电话卡,并用它进行犯罪活动。
张叔叔一听不可置信,对方又给他发来一些视频,显示一些涉嫌洗钱的人在接受审问。对方称张叔叔如果不配合调查,就要把他所有的资金冻结三年。
对方提供的调查方式,就是让张叔叔将资金汇入境外“安全账户”。
而正当张叔叔在骗子的指导下一步步操作向外汇款时,民生银行将情况及时反馈给昆明市反诈中心。接到线索后,昆明市反诈中心联动民生银行和中国银行,对张叔叔转出去的资金进行紧急拦截。
同时,昆明市反诈中心带领呈贡、经开反诈中心及时展开见面劝阻工作。当时正一心沉浸在“摆脱罪名”中的张叔叔,已经被深度洗脑。经过民警多番劝阻,张叔叔仍不愿透露自己之前接到什么讯息,并声称自己汇出去的这笔钱款是用于给香港做生意的亲戚的,说自己不可能被骗,甚至将上门劝阻的民警赶出家门。
民警依然不放弃,因为尚不了解张叔叔是接到什么诈骗信息才将钱款汇出的,于是将每一种诈骗手段都详细地向张叔叔进行讲解。
在经过反复的沟通劝导后,张叔叔的妻子终于向民警透露他们涉及的是一个“保密案件”,而外省的“警官”告诉他们,如果透露案件详情将会带来极为严峻的后果。
劝阻民警立即对张叔叔科普冒充公检法诈骗的作案手法和公安机关办理案件的正规流程,最终成功获得张叔叔的信任,他也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
案例二
为什么都是38.1万?
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实行年度便利化额度管理,这个额度是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这意味着,如果你想买外汇,比如美元、欧元等,一年之内最多只能买5万美元的额度。
所以,被骗38.1万,只是外汇的天花板,不是骗子的天花板!
冒充公检法诈骗
1、冒充身份: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声称被害人的银行卡、社保卡、医保卡等信用支付工具被冒用,或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 2、制造恐惧:通过电话转接至“警方”,发送虚假的“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使被害人陷入恐惧。 3、资金转移:诱导被害人进行“资金清查”或者将钱转入公检法指定的“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1、引流: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短信、网页等多种渠道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的信息,宣称有内部消息和投资门路吸引目标,寻找受害人群体并建立联系。
2、洗脑:在建立联系后,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拉人进入"投资理财"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理财导师"直播授课等多种方式,以能够获取内幕消息、获得丰厚回报等谎言取得被害人初步信任。
3、诱导:在骗取信任后,逐步诱导被害人登录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扫描二维码下载其分享的手机 APP ,指导进行投资理财操作,引导被害人进行小额投资并获得低额返利,取得进一步信任后诱导加大投资。
警方提醒
6、如不慎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快来围观更多打击电诈相关内容
来源:昆明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编辑:徐 溢
责编:黄建业 宁友贵
审核:李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