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亚冬会开赛已七日,赛场上,运动员们在冰与雪的舞台上奋力拼搏,每一场比赛都扣人心弦。而赛场之外,来自全亚洲的运动员们在哈尔滨的生活体验,同样备受关注。2月9日,在亚冬会主媒体中心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亚冬会组委会运动会服务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陈春晖,就媒体关注的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介绍。
陈春晖表示,本届亚冬会规模空前,共有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7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成为参赛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数量最多的一届。为办好本届赛会,亚冬会组委会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标准、规划了完整的服务流线,在吃、住、行、医、购等方面做了精心设计和安排。运动员村运行团队尽最大的努力完善“家”的功能,营造“家”的氛围,提供“家”的服务。
在饮食方面,菜品食材都经过严格的遴选,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为贯彻节俭办赛的理念,避免食材浪费,从食材定制环节出发,根据报名人数来测算运动员餐厅需要的食材,有目的地进行采购。同时按照赛程,根据当日接待酒店内的实际人数,进行菜肴准备。按照“2个赛区、1个标准”的原则,运动员接待酒店每天提供20小时不间断供餐,餐厅设置了不同的风味餐区,每道菜品都配备了中英文菜单卡,上面标注营养成分、过敏原信息等详细参数,让运动员安全食用。根据亚冬会参赛国情况,按照赛事惯例设置清真餐厅,制定清真菜单;对于不具备独立清真餐厅的酒店,提供清真可接受菜品。并通过特殊餐饮服务,为因伤病等原因无法到餐厅就餐运动员提供外带餐食。此外,不仅提供国际美食,还准备了锅包肉、小鸡炖蘑菇、哈尔滨红肠等极具东北特色的佳肴,让运动员们品尝地道的东北风味。
在住宿方面,在哈尔滨、亚布力2个赛区共使用5家接待酒店为3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运动员提供住宿服务,根据运动员国别、参赛项目、功能间需求科学分配房间。从运动员村接待酒店内各项细节着手,为运动员提供温暖、舒适的住宿环境,全部运动员接待酒店室温普遍保持在23℃至25℃,并提供充足的热水,特别是在亚冬会筹办期间对亚布力赛区运动员接待酒店客房内的热水器全部进行了更新。同时,在全部接待酒店内为运动员提供自助洗衣和烘干服务及健身器材,并根据雪上项目特点,在雪上运动员接待酒店提供烘鞋机和打蜡房,全力为运动员打造安全、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了解到一些运动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在接待酒店内设置了中华非物质文化展示及互动活动。而酒店大堂为运动员设置制冰机提供非食用冰块,则能帮助运动员缓解运动疲劳。
在交通方面,赛时共投入1090台大、中、小型车辆作为保障车辆,并设计了82条交通运行保障线路,提供每日7时至24时的交通车辆服务,确保参赛人员正常出行。为参会人员跨赛区观赛提供哈尔滨赛区06:39至18:35、亚布力赛区08:14至21:16共5趟次的火车运输服务,在火车站外设置交通转运车辆,为跨赛区观赛和参会人员抵达相关场馆提供便利。
在医疗方面,在华旗饭店、北大荒饭店、雅旺斯3家接待酒店,设置了综合门诊部,有内科、外科、急诊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医学检验等13个临床科室,以及配套的检验、放射、超声、心电图、药房等医技科室,考虑到运动员比赛后肌肉容易受损等情况,综合门诊还提供中医推拿、按摩等服务。共配备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138人,为运动员提供每天14小时的医疗门诊、24小时的紧急医疗服务和定点医院转诊服务,确保第一时间为运动员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此外,运动员村接待酒店内还设置了商业服务功能区,里面有金融服务、主题邮局、特许商店等。
这一系列的服务保障措施,让亚冬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文化交流与温暖关怀的旅程,展现了对运动员的尊重与关爱,也让世界看到了哈尔滨的热情与担当。
来源:冰城+客户端
记者:于秋莹
编辑:马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