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与长江相汇 而生重庆
解放碑、洪崖洞在夜幕里熠熠生辉
南滨路、磁器口在灯光下人声鼎沸
作为人们的口中的“网红城市”
无数的景点都让人印象深刻
“李子坝轻轨站”
就是其中之一
科技与人文相济 而衍重大
“李子坝轻轨站”背后的设计师
土木工程学院的叶天义老师
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514校友;
也是重庆大学奔赴科研与建设第一线教师中的一员
教师介绍
叶天义,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师,30岁时任李子坝轻轨站及所在楼栋总设计师,开始了一项全国还没先例的“穿越”设计——让2号线穿楼而过。叶天义1985年从吉林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就读(8502),其后毕业于材料科学工程系(8514)。
项目介绍
李子坝站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一座高架侧式车站,设置于重庆轨道公司物业楼的八楼,车站编号207,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新路与桂花园路交汇处,北临嘉陵江,背靠桂花园路。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全线唯一的楼中站。
李子坝车站是国内第一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跨座式单轨高架车站,于2004年3月建成,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该站位于嘉陵江畔的李子坝正街39号商住楼6-7层,因其“空中列车穿楼而过”成为蜚声中外的“网红车站”。车站与商住楼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采用“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轨道车站桥梁与商住楼结构支撑体系分开设置,有效解决两者结构传力及振动问题。
同时,单轨列车采用低噪音、低振动的充气橡胶轮胎和空气弹簧支撑车体,最大限度减小了列车行驶带来的振动和噪音影响,使车站与商住楼能和谐共生,成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对话叶老师
Q:因为什么原因,您选择接受这个项目委托呢?又是怎么想到“穿楼而过”这一特别的想法的呢?
叶天义:当时只觉得这个设计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但没想到会成为今天的网红景点。
我是从一个地产开发商那里接到这个项目。当时轨道2号线规定在李子坝这个地方设计一个站点,而站点所占的地块属于一家开发商。当时有两个方案,要么轨道换线路,要么给开发商再划一块地,这两个方案可行性都不大,于是我们构想出轨道站点与住房相结合的方案。
这个方案当时没有可借鉴的案例,我们全部自己设计论证,仅仅决定拍板站点与住房结合这个方案就花了半年的时间。我们13个人的团队两年一共改了6次大稿才将设计方案最终定稿。
Q: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您和您的团队遇到了什么问题与困难呢?
叶天义:设计时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轨道结构和房屋结构的关系处理。轨道相对来说是动的,房屋是静的,两者的外加作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设计的要求也完全不同。
Q:李子坝轻轨站项目整个设计周期是多长呢?
叶天义:整个的这个包括从这个论证到最后完成还是花了两年的时间,有难度这个是肯定的,但是好像那个时候正值当打之年嘛,我们这个队伍里面差不多是二十七八到三十岁左右的人,所以说遇到这些基本上都是感觉没问题,做这些事情肯定做得下来。
Q: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叶天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嘛,所以这个国家的就是说实力也好,或者就是说取得的成果也好,现在也应该在这里面,展现出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比如就说我们拿重庆市来说,别人有的时候形容早期的重庆,像一个什么大县城,而现在呢,确实可以从全国甚至从世界的角度上理解应该是一个都市级的城市。
建功立业新时代
繁荣富强的祖国是我们的骄傲
稳步发展的重庆是我们的骄傲
人才济济的重大是我们的骄傲
勤学业爱国家的 重大青年们
将在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工立业新时代”的精神引导下
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伟大蓝图下
把矢志不渝的拼搏精神薪火相传
高举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旗帜
教书育人,刻苦学习,砥砺前行
文字来源:重大青年
图片来源:部分来自网络
排版:黄弋航
审核:彭述娟 但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