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光始终望着苍穹”
■解放军报记者 范恩达
伴着海风,记者坐上吉普车,前往本次采访的目的地。翠绿丛林中,一个黄色的房顶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是海军航空兵某场站导航连某台站。
台站很小,小到只有3个人吃住也显得有些拥挤。台站很“大”,电波源源不断从这里发向广袤海空,指引着战机归航。
“认真保障每一场飞行,为战鹰归航引路。”这是郭建军成为导航兵那天就牢记在心里的一句话。谈起如何看待导航兵这个岗位时,郭建军挺直了胸膛,为我们讲起以前的故事。
第一次保障跨昼夜飞行训练,忙碌了一整天的郭建军守在机器前困得厉害。当时的班长看到郭建军犯困,赶紧给他用风油精提神,并提醒他说:“天上飞的都是你的战友,千万不要让自己的一时疏忽成为战友生命安全的威胁。”郭建军听后立刻清醒过来,并向班长保证,一定不再松懈。
多年之后,面对台站新来的战友们,郭建军也常常提起这句话。
“老郭总是很严肃,刚来的时候,我看见他都想绕着走,奈何我们的‘地盘’就这么大,绕不过去。”一名战士笑着说。
台站虽然小,但在郭建军眼里,这里是阵地,更是战场。战机呼啸而过,留给他们的观测时间很短。这就要求导航兵必须全神贯注,盯紧战机。当新战友偶尔走神时,郭建军总是面色铁青:“咱们是飞行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能出一点儿差错!”
在肉眼看不见的电磁空间,导航台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都关系到战机的安全。“我们只是平凡战位中的一员,为战机导航,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幸福!”郭建军望向远方说道。
在导航连,有很多像这个台站一样的小点。他们之间或许相隔甚远,却有一个共性:小且寂静。许多个小而散的台站连接成一张密密的网,共同守护战鹰起落平安。
与海岛为伴,同铁塔为伍,这群台站里的战士虽无法飞向天空,心却一直陪伴战鹰飞翔。看着战机安全返航,郭建军自豪地说:“我们导航兵是战机的另一双‘眼睛’,我们的目光始终望着苍穹。”
导航兵:虽无翅膀,我心飞翔
■解放军报记者 范恩达 谢 菲 特约通讯员 傅金泉
海军航空兵某场站导航连某台站官兵的工作场景。图为专业训练。
椰风阵阵、热浪翻滚。海军航空兵某旅正在进行一场昼间飞行训练。指挥塔台内,对讲机里不断传来各种指令。塔台实时评估系统显示,战机正按照指令,沿着指定航线展开训练。
“塔台指挥员是如何在塔台里就能精准指引战机的?”带着疑问,飞行训练间隙,记者走向了指挥席位。
“关键在他们。”值班参谋用手指着一个点位告诉记者,每当战机出航,总有导航兵在那里守望着。
对于营区里的许多战友来说,导航兵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存在。
营区内,见不到他们的身影,可一旦有飞行任务,他们的声音总能第一时间传到外场、传到战位;虽然不清楚他们的容颜,但是他们坚定有力的声音亲切而熟悉。
“着陆”“可以着陆”……在导航兵的指引下,最后一架战机顺利着陆。
带着对导航兵的好奇,当日飞行训练结束后,记者和某场站导航连郭连长坐上进场的车辆,跟随他一同了解这群“神秘”的导航兵。
扎根下去,立足方寸之地,守望长空之上
路旁杂草丛生,茂密的灌木飞快向后掠过。远看矮小的山,随着车子前行变得越来越庞大。
这条盘山路寂静得出奇,除了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只有不时的虫鸣鸟叫。悄然不觉中,记者一行已经抵达了某台站。
“扎根台站、建设台站、献身台站”,展板上12个红色大字格外耀眼,见证着常年驻守台站的官兵们的热血与担当。“这是我们导航连的连训。”郭连长说。
站在高处,记者只需一眼便可以将整个台站尽收眼底。而像这样小散远的台站,全连还有许多个。工作单一、生活单一、环境单一,是大部分人对导航连台站的印象。
“为战机导航,多么光荣的战位呀!”带着一身的朝气,郭建军自告奋勇来到该台站。然而,郭建军没想到的是,一切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
无休止的电波声,枯燥乏味的场站生活,消磨着他的热情。转变,发生在一次看似寻常的飞行保障任务中。
急促的故障报警声划破长空,郭建军的神经一下子紧绷了起来。眼看战机只剩下半小时的时间到达本场,郭建军急出一身冷汗。
“立即启用备份设备!”听到班长的命令,郭建军缓过神来,立刻向备份设备跑去……巨大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战机顺利返航,郭建军胸口翻涌起一股热浪。他从未如此感受到自己的站位是这样重要。从此之后,郭建军不再讨厌耳边的电波声,脚下这十几平方米似乎也变得宽广。
各台站任务不同,分工明确,但都有着同一个目标:给战鹰提供导航信号,确保战机安全顺利着陆。
郭建军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导航兵的职责和使命。成熟的脸庞,眼神透着坚毅,当年那个跟在班长身后的90后大男孩,如今已经成长为这个台站的顶梁柱。他的身躯格外挺拔,正如台站旁的树,历经风雨,却深深扎根在脚下的土地中。
“10年前,这里只有一间破旧的房子,条件很差,但大家从不喊苦喊累,只为引导每一架战机顺利起降……”郭建军骄傲地说,如今,台站的环境大大改善,大家更坚定地扎根台站、无私奉献。
“郭班长,值班室通知战斗起飞!”采访中,对讲机传来指令,郭建军立即奔赴机房,熟练地按下按钮启动设备。屋顶上高高矗立的天线,跟随着一束束电波发出的频率旋转着……
“扎根下去,于方寸之地守望长空之上。”郭建军的笔记本扉页上记了这样一句话。台站虽小,责任重大。随着该场站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多机种、跨区转场、长航时保障已成常态。各台站官兵积极适应部队转型建设发展要求,甘居幕后,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军旅人生。
在细节中坚守,多看一眼、多听一声、多想一步
“我宣布,以下士兵退出现役……”
前不久,场站隆重举行士兵选晋退命令宣布大会。人群中,一个人皮肤黝黑,眼角泛着泪花,格外引人注目。
他叫程志强,是导航连某台站台长。看着自己带过的战士即将离开军营,程志强心中格外不舍。时光匆匆,看着徒弟的背影,程志强回忆起自己还是新兵的时候。
那一年,某台站老兵即将退伍,“谁去补充点位力量”成为连队主官的一道难题。该台站虽然不是离连部最远的,却是最偏僻的,交通十分不便,还面临着饮水困难。一番考察,踏实肯干的新兵程志强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初到该台站时,台站的样子让程志强一下子想起军旅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草原五班。他没想过,在物质条件丰富的今天,他还会过上电视剧里的生活。
那一年,是台站改装新机型的一年。对程志强而言,更是个新的开始。他需要在这里学习全新的装备,适应全新的环境。
同批新兵中,程志强第一个“放单”、第一个成长为台站台长。场站组织岗位练兵比武,程志强也成为第一个完成考核任务的士兵。然而,在最后的成绩评定中,程志强倒数第一。
心有不甘的程志强找到仲裁组,要求重新裁定成绩,细说失利原因。
“原因一:设备使用完毕,没有断掉电源;原因二:设备使用完毕,按钮没有及时归位……”
“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回忆起当年比武的情形,程志强依然脸有愧色,“换句话讲,如果这次不是比武,而是在保障飞行任务时因为忘记断掉电源而引起线路损坏,后果难以想象。”
海军航空兵某场站导航连某台站官兵的工作场景。图为保障飞行。
那次之后,程志强专门准备了一本崭新的笔记本,用以记录每一天飞行训练开始时和结束后所要做的事情。日复一日地记录,逐渐让他把工作标准深深地刻在脑海。在当年底的岗位练兵比武中,程志强一举夺魁。
2011年至今,程志强一直在这个点位工作,一待就是4000多个日夜。这些年来,程志强在值班值勤时没有出过任何问题。程志强的日记里,写着这么一句话:“在细节中坚守,多看一眼、多听一声、多想一步。”
台站虽小,但是工作的内容却很“大”,大到里面蕴藏着数不清的细节。近年来,随着多种机型在该场站驻训,飞行保障任务越来越重,装备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也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
在一次跨昼夜飞行训练中,中士高秀郝带领一名调配员担负保障任务。
战机返航,还有半小时飞抵场站上空时,设备突然发出了“嘀”的一声。高秀郝立即询问离设备最近的调配员,刚才有没有听见异响,调配员犹豫地回答:“没有听见。”也正是因为调配员的犹豫,让高秀郝高度警觉了起来。几分钟后,异响再次响起。“糟糕!设备出故障了。”高秀郝随即冲到库房拿出备用设备换上。飞行结束后检查发现,某零件损坏导致设备出现异常。
“要在每一次的飞行中,用心聆听设备发出的声音。如果感觉不对劲,必须准确判断设备是否处在正常状态。”那天晚上,高秀郝仔细叮嘱调配员。
近年来,该连认真梳理总结保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点、重难点,编写特情处置预案,常态组织特情训练,并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处理突发事故流程,飞行训练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只有每朵浪花充满活力,才会有巨浪澎湃
某台站台长、三级军士长黄约玉,在台站坚守了整整18年。当问及坚守这么多年的缘由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小院虽然是在大山里,但早已成了我的‘家’。”
台站的小院里,生长着黄约玉种下的各种蔬菜瓜果。如今,芒果树早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回忆起多年驻扎在台站的经历,黄约玉说,最难忘的还是军校毕业的那一年。
毕业那年盛夏,黄约玉正在宿舍午休,机房内的导航机突然发出急促的警报声。“坏了!千万不要是设备出了问题!”黄约玉一下子惊醒,以最快速度跑去机房检查设备。
海军航空兵某场站导航连某台站官兵的工作场景。图为检查设备。
如果故障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维修,一旦有紧急任务,后果不堪设想。在进行了个把小时的故障排查后,黄约玉最终在10余米高的天线杆上找到了故障点。他立马找来备用零件换上,及时修好了线路,确保台站可以正常保障飞行训练。当时,室外温度高达40℃,设备也变得格外烫手。如今,黄约玉的左手还留有当时被烫伤的痕迹。
“天空很大,院子很小,责任很重。”黄约玉告诉记者,这是每名导航兵刚来到台站工作时的共同感受。
每年有新兵分配到台站,他们向黄约玉倾诉最多的便是: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却很少见到大海;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却与军舰无缘;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却整天与大山为伍……
为了给小院的生活增添乐趣,帮助新兵尽快融入台站生活,黄约玉花了不少心思。空闲时,他带领新兵定时整理小院,描绘石碑,组织棋类比赛;他耐心地给每一茬新兵讲述台站发生过的故事,组织故事分享会……每一天,黄约玉好像都有新点子。他在小院里绞尽脑汁地创造欢乐,使大家爱上这里的生活。
黄约玉达成了预期目标,互相比拼在这个小院里蔚然成风——拼谁的业务能力更强、拼谁的体能更好、拼谁的学习更深入。这座小院,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种活力也体现在台站官兵的工作中。去年5月的一个晚上,黄约玉入睡之前,在例行性检查时发现导航机故障。他电话咨询厂家后被告知,可能是线路问题。但在检查线路时,他没有检查出故障点。
“这可能是新故障,现在不解决的话,可能下次再出现还是解决不了。”战友们听完他的话,和他一起重新检查导航机配件和各处连接线,直到次日凌晨。
夜晚,繁星点点。抬头望向天空,数不清的繁星一闪一闪,就像一架架战机在夜幕下,对导航兵的坚守表达着感谢。
在这方寸之地,几人一院守护沧海一方,一开一关指引战机航向。导航兵就像黑夜里的灯塔、迷雾中的路标,指引战鹰高飞远航。这,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夜间飞行训练结束,黄约玉倚靠在芒果树下。这一刻,耳畔传来的蟋蟀叫声令他心旷神怡。不远处,两名年轻的战友在院子里嬉笑着。这一幕,格外温暖。黄约玉感叹:“导航兵就像大海中的浪花,只有每朵浪花充满活力,才会有巨浪澎湃!”
本文刊于11月8日解放军报05版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摄影:吴双江 陈鹏伟 张通
编辑:贺逸舒 刘妍
编审:张华婧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