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 郭根芳:边关戎马四十载 公安金盾挂胸台

政务   2024-10-11 17:54   云南  

郭根芳:

边关戎马四十载

公安金盾挂胸台


“我的一生归纳起来,就是少年放羊、青年吃粮(参军)、中年坎坷、老年稳当。”2024年7月,郭根芳语。

郭根芳,男,汉族,山西壶关县人,1929年2月生,1945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大理凤仪县公安局副局长、凤庆县公安局副局长、局长,沧源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临沧地区五金公司主任,临沧地区卫生局局长兼地区医院党支部书记,临沧地区行署公安处副处长,临沧地委政法委副书记等职务,1991年2月光荣离休。
少年放羊
郭根芳,原名郭根发,革命期间一次刻章时因“发”与“芳”发音相似,把他的姓名错刻成“郭根芳”,于是一生就用新名郭根芳。郭根芳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三个弟弟,因家里太穷,父母养不起兄妹七人,就把最小的两个弟弟在幼年时就送给了其他人。1938年,9岁的郭根芳开始给地主马常毫家放羊,后来八路军进入家乡,建立起革命根据地,他的家乡成了解放区。1945年初,八路军在当地活动已相当频繁,处处为穷人说话,于是常有人到山上与他一起放羊,期间给他宣传进步思想,当了解到他放羊是帮地主做白工还挨打挨骂、到头来没有给过分文工钱且受剥削多年的情况,一位李姓的革命人士就动员他要敢于揭发地主的罪恶。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中共地下党员刘章富通知他,第二天农会要召开斗争地主马常毫大会,要他上台大胆发言,控诉给地主马常毫放羊四、五年没给过工钱和粮食,要求地主马常毫算清这笔账。他在会上发言后得到大家响应支持,地主马常毫承认了剥削事实,并一次性给了11担4斗小米。之后,他就参加八路军民兵,被党组织任命为村里的公安员,并发给一支手枪;后在村里组织起10人的民兵队伍,任他为民兵队长。期间,他与伙伴精诚团结保卫家乡和故人。一次有一日本兵赤手空拳单独到村里偷毛驴,他与同伴追上去,日本兵害怕弃驴而逃,保卫了人民财产;还有一次,村里的一小女孩被狼叼走,孩子父母跑来说给他,他一人带上枪去追狼救孩子,捡一石头砸中狼嘴,狼叼着孩子的一只腿跑了,孩子得救但因伤势过重且缺医少药没救活。因为表现良好,郭根芳于1946年9月在郭迷发、刘章富两名党员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青年吃粮

解放战争打响后,郭根芳在部队先后任新兵连副指导员、八路军四总队11旅31团民运员、八路军四总队11旅31团借粮员、四十师解放大队指导员、四十师118团一营营长等职。在上党战役、晋南战役期间,负责转运伤病员和看押俘虏;1947年8月随部队从山西翼城县出发南征,打过黄河占领蒋管区,保卫和扩大解放区。郭根芳回忆说:“行军途中,部队号召有文化的同志写日记,我那时深感不识字的困难,就与不识字的战友商量,大家每天坚持学习5个字,又因为行军,就把字写在行军背包上,交替上前走让后面的同志看着前面背包认字,没纸和笔就在休整途中用棍子在地上划写……渡过黄河时,部队与当地老乡一起扎编竹排,搞油布包葫芦,饿着肚子从白天12点等起,直到深夜一点才上船,摇晃的船体行在水浊浪大的黄河间,那时不怕子弹就怕船翻。过了河以后,官兵都是自己缝衣服穿,由于手法不一,缝出的衣服五花八门,相见时常常哈哈大笑。由于急行军,下雨天夜里走下坡路时,常常是抱着枪坐在地上一直下滑,真正坐‘土飞机’,因淋雨和水土不服,部分战友倒下后就无法站起来,永远留在那块土地上。”在解放洛阳战斗中,队长交给郭根芳30人成立担架队,负责从前线运回伤员,他在这次战斗中受了伤。郭根芳回忆说:“当时敌人的榴弹炮和野战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我们身旁,‘轰’的一声我就晕过去不省人事,待我慢慢苏醒睁眼一看,吓得毛骨悚然,只见我左右全是死人压在我身上,还有不少炸烂的手和脚散落在我周围,我只和他们相处了两个多小时,连他们的姓名都没来得及搞清楚,就永别了。我挣扎着推开尸体爬出阵地,30个人的担架队活着的人不到一半,大家从头到脚沾满血迹,全身散发着浓烈的火药味。”1948年9月,部队进入淮海地区,东进到达徐州参加了会战,用他本人的话说,人多事杂、没吃过一顿安宁饭、没睡过一个完整的囫囵觉,残垣破壁、尸横遍野。国民党大势已去后,部队改用围困战术,每天都有国民党兵来投诚。经历了淮海战役“奇景”“残酷”“胜利”全过程后,部队领导在淮海战役胜利后,对敌我双方都总结了三条,解放军胜利的原因有三条:一是全体干部、战士明白为谁而战,在战场上有牺牲精神;二是从中央到一线,各级领导指挥英明;三是后方有可靠老百姓的大力支援。敌人失败也有三条:一是指挥官腐败,贪生怕死;二是各军不听指挥,各自保存实力,步调不一致;三是军心混乱,失掉民心。

渡过长江后,郭根芳随部队一路南下,从湖北、湖南一直打到广东,后接命令经广西、贵州进入云南,于1950年1月到达云南罗平,任务是追剿白崇禧、李弥残军,即使是遇到春节,也和平日一样继续行军,没有庆祝也没有会餐,照常身背枪弹、自带军粮,全身冒汗行走在云南大地上。进入云南后不但克服了语言障碍,还得到云南老乡对解放军的大力支持,这大大出乎部队的意料之外,后来大家也总结了三条:一是民心所向,渴望解放;二是云南地下党(边纵)宣传工作做得好,有群众基础;三是红军长征过云南时,给老百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老百姓看见解放军就说:“当年的红军队伍又回来啦!”进入云南后,部分战士因水土不服发摆子(疟疾),后在老百姓和云南地下党(边纵)干部的关心下才得以治愈。
中年坎坷
云南解放后,1950年3月开始,郭根芳先后在祥云参加征粮工作队,后到滇藏公路祥云民工大队任指导员,1951年5月起任四十师118团副指导员,带队到丽江修筑滇藏公路。
1951年10月,郭根芳转业到大理公安处工作。郭根芳回忆说:“当时我像一个没娘的孩子,感到很孤单,可能是因为想到从此离开浴血奋战多年的人民军队,心中空落落地觉得很无助。”到公安系统工作以后,他从诸多的新名词开始学起,从一宗宗案件资料学起,秉公用权,不让一个坏人逍遥法外,也不让一个好人受冤,因办案公正,还抽到龙云办理过重大专案。1952年2月,任大理凤仪县公安局副局长,因局长是旧时期留任的“共革盟”(打着“共同革命联盟”的旗号,则为匪帮组织)大队长,实际上是他主持公安工作,参与过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等工作;1953年11月,从大理步行7天到达顺宁(1954年8月改称凤庆),先后任县公安局副局长、凤庆县公安局局长,主要负责剿匪、取缔反动一贯道、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等工作,抓捕过反动一贯道头目王大勇、追缉过越狱逃跑的杀人凶手施任超;1958年1月,调临沧地区公安局工作;1962年8月,调沧源县任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主要任务是防止境外国民党残军乱事、边境反特斗争、维护边境安宁、团结民族上层人士、他采取“大事不让步,小事装糊涂”的工作原则成功处理了民族和稳定问题;1974年4月,任临沧地区五金公司主任,用他的话说那时的工作是“站柜台做生意”;1978年9月,任临沧地区卫生局局长兼地区医院党支部书记,期间开展了纠正医院行政人员及医务人员侵占国家供应病人肉食、抵制领导干部子女私自安置在医院工作、狠刹收受病人礼品礼金等问题,组建流动医疗队到贫困山区为群众搞巡回医疗等工作;1980年6月,任临沧地区行署公安处副处长;1983年9月,任临沧地委政法委副书记。1991年2月,光荣离休。
老年稳当
因长期在公安战线上工作,1991年7月,公安部决定给全国公安系统从事公安工作多年的离退休老同志颁发荣誉章,以表彰他们对公安保卫工作的无私奉献。荣誉章分为三个档次,即一级金盾、二级银盾和蓝盾,郭根芳荣获最高荣誉一级金盾(全国获此奖章者共5735人,临沧地区仅他1人)他参加了授章仪式。郭根芳回忆说:“当我快步走下主席台回到原位坐下后,我神思恍惚地想起在以往的工作中,不知经历过多少个艰难岁月,出现过多少惊险片段,真是无从记得清楚,但是有一点是最清楚的事实,那就是相信共产党。只要组织把工作任务交到我的手上,我是从来不讲条件的,不管条件多么艰难,环境多么恶劣,都是一马当先,勇往直前,从不考虑个人安危。”想到这些,他曾为己赋诗:喜忧人生知多少,霜发满头忆往昔;边关戎马四十载,笑迎金盾挂胸台。
离休以后,郭根芳喜欢锻炼身体,打篮球、门球、太极和舞剑,早上运动,下午看报纸、看新闻,摘录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写成日记,内容涉及国内外名著、修心养生、结交宾朋、个人心得体会等内容;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喜欢吃鸡蛋、面食等;保持着一种“不管闲事也不生气”的良好心态。

(资料征集和文字采写:市委党史研究室浦文高,市委老干部局何志忠;档案资料:市档案馆提供;校对:市委老干部局何志忠、罗文菊,市委党史研究室李绍云,市档案馆黄绍梅)


临沧警方

审核:赵文龙  责编:陈 攀  编辑:翁翕
来源:临沧老干部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自公众号(临沧警方)


临沧警方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临沧警方服务群众、打击犯罪、队伍建设等公安新闻宣传信息,展现临沧公安民警良好的精神风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