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头版】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

政务   2025-01-16 15:39   重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5年1月15日,《重庆日报》头版转第6版整版刊登《为了孩子的一切 一切为了孩子》一文,内容如下:




20年来,“莎姐”青少年维权岗从1个扩展到45个,重庆“莎姐”检察官团队也从7人发展到501人——

为了孩子的一切 一切为了孩子


1月12日,冬日阳光正好,重庆一家音乐室里,阵阵悠扬的旋律响起,19岁的小浩心无旁骛地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埋头创作下一张专辑的主打歌曲。

两年前,小浩曾是一名被附条件不起诉的帮教对象。“莎姐”检察官孙文静发现他的音乐天赋,鼓励他走上音乐创作道路,以“不起诉+帮扶”照亮迷途少年“归航”路。现在,小浩已发表三张专辑,获得某音乐大赛重庆赛区冠军。

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的“莎姐”检察官孙文静,是重庆检察机关501名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代表之一。

2004年12月,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改变“就案办案”模式,探索为未成年人做更多预防、帮教、保护工作,成立“莎姐”青少年维权岗。“莎姐”之名取意于莎草,向阳成长、生生不息,兼具药性、治病救人。


“莎姐”普法进校园

创建之初,以“莎姐热线”“莎姐信箱”“莎姐谈心室”为工作阵地的青少年维权岗有7人;2012—2017年,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推广大渡口做法,在全市三级检察机构设立45个青少年维权岗;如今,全市建立起由33个未成年人检察独立机构、12个“莎姐”检察官办案组构成的“莎姐”守护未成年人大团队。经过20年的发展,全市检察机关有501人先后成为“莎姐”,不仅实现了队伍的壮大,还完成了由仅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向一体化办理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涉未成年人刑事执行、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转变,形成了对未成年人由单向保护到双向、综合、全面司法保护的格局。

以“莎姐”团队为代表的重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曾四次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为国家相关立法和法律法规修订提供了“重庆实践”。

20年来,面对一个个迷途彷徨的孩子和他们身后的家庭,“莎姐”们用一点一点的微光,最终凝聚成孩子们心头的一束温暖,让弱小的心灵因为倍感呵护而不再蜷缩于黑暗角落,勇敢奔赴光明未来。

想把对自己孩子的爱分一些给“他们”,是“莎姐”最原始的朴素情感



20年,501人,做同一件事……你或许会好奇:“莎姐”到底是怎样一个群体?

数据显示,在501名“莎姐”中,137人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目前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在职人员有336人,曾在未检部门工作、现已调任其他部门人员有165人;“莎姐”的平均年龄为38岁,男女比例为1∶2.1,已婚人数占比77%,已育人数占比72.3%。

“莎姐”多由“80后”、“90后”组成。

“莎姐”中的绝大部分,是母亲和父亲。

“我是一名检察官,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无论从哪个立场出发,看到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我都特别心痛。”从事未检工作20年的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莎姐”检察官梅玫说,检察官手里办理的未成年人涉罪案件,不只是诉与不诉冷冰冰的案件,更是一个个孩子一生的前途与命运、一户户家庭的安稳与幸福。因为自己为人父母,所以见到那些走错路的孩子总想拉一把,见到那些案中被害的孩子,总想尽最大能力去保护。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莎姐”团队最朴素的情感和原始内驱力。

想要拉回走错路的孩子,就得走近他们,多了解多共情。这是孙文静从事未检工作后,在师父吴健身上看到并深谙其理的心得。

吴健是一名老“莎姐”检察官,他一直致力于做“有温度”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他作出不起诉决定的142名少年无一人再犯罪。

吴健因病离世前夕,将这142人的名单交给了孙文静,并将还在帮教期的涉罪少年小浩的原创歌曲交给了她。

那一刻,孙文静明白了为什么年过五旬、行事稳重的师父会经常循环播放时下的流行音乐,明白了师父常在嘴边说的“用孩子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心里”,明白了142名涉罪少年无一再犯罪的真谛。

她将这份“有温度”的工作传承了下去,耐心说服小浩的父母,一起走进小浩的世界、欣赏小浩的音乐。“莎姐”的努力让父母有了改变,更让小浩创作热情高涨,接连发表了三张专辑,获得某音乐大赛重庆赛区冠军。

小浩在教师节给孙文静寄来的贺卡上写道:“在我人生最无助的时刻,是你们让我看到希望,看到未来。你们是我人生课堂上最好的老师。”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吴波也是“莎姐”中的一员,因为长期奔波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他时常疏于照顾家庭。2022年10月,2岁的女儿因误食异物气管被卡住,送进万州区一家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手术抢救,身为父亲的他却在办案路上,一时来不及赶回。

“其实,我知道他也很自责。他之所以这么忙,是为了让其他孩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拥有美好未来。”妻子陈晓晋的谅解,让吴波心存感激。

从爱出发,用心守护。20年来,“莎姐”团队共帮助上万名涉罪未成年人悬崖勒马、回归社会,有失足的少年成为养殖大户、有街头小子成为救火英雄、有被侵害儿童抚平伤痕回归校园考上研究生……

那个曾经没有人爱也不会爱人的男孩,现在带着女朋友笑吟吟地来见“莎姐”。

那个在犯罪边缘徘徊被“莎姐”硬生生拽回来的孩子,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检察官说:“幸好有你。”

那个被伤害而躲起来的女孩在“莎姐”无数次的拥抱后,主动抱住检察官说:“莎姐,谢谢你!”

……

这些喜出望外的回馈,成为“莎姐”团队“分爱”的接续动力。


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牢牢把握公平正义,是“莎姐”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2018年,在涪陵区一起交通肇事案中,被害人身亡后留下三个未成年女儿。

“三姐妹分别17岁、10岁、5岁,她们的母亲已去世,我就以当妈妈的心为这三个小孩考虑。”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莎姐”检察官李非白依法主动介入,为三姐妹争取赔偿款、确定监护人。

持续跟踪监督下,她发现监护人侵占私分赔偿款,果断设立重庆市首个由检察官及监护人共管账户,充分保障三姐妹合法权益。

当李非白向法院发函建议暂停发放剩下的赔偿款时,监护人怒问凭什么?那一刻,她说出了“国家监护监督人”这几个字的意义:“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也是国家的孩子,当你侵害你孩子合法权益的时候,我们有权督促相关单位撤销你的监护权。”

6年来,李非白一直陪着三姐妹成长:大姐已经结婚生子,二妹在读职业学校,三妹即将小学毕业。

“国家监护监督人”,这七个铿锵有力的字眼彰显了“莎姐”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努力让涉案未成年人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

在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时,“莎姐”检察官是无坚不摧的“钢铁战士”。

在一起重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莎姐”检察官公诉团队夜以继日审查证据、钻研案情,从犯罪嫌疑人1.7万余条如乱麻般的聊天记录中抽丝剥茧,硬是“抠”出一条逻辑严密的证据链。

出庭前,公诉团队仅出庭预案就准备了上百页,相关庭审材料装满了一个行李箱。公诉人无可争辩地指控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犯罪嫌疑人被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有力彰显司法权威、回应社会对严惩犯罪的期待。

庭审结束,已近深夜11点,参与办案的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八部“莎姐”检察官唐焕然走出法院,看到很多群众还等在庭外,关注的目光瞬间投射到自己和同事身上。身为父亲的他,在微信朋友圈写下:“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孩子们啊,安睡梦乡,像你深爱的那样!”

在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和困境儿童时,“钢铁战士”又化身为无微不至的“守护卫士”。

“我和妻子都在服刑,无法照料两个孩子……”2022年1月,吴波收到一封来自监狱服刑人员田某的信件,言辞恳切,让人动容。

一路悬崖边行车,当吴波到达田某家中发现,大山深处,两个孩子身上的衣服虽有些脏,但他们却在认真看书,光亮的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没人管,我来管!”在协调变更两个孩子的监护问题上,吴波就遇到困难:孩子父母因犯罪遭村民嫌恶,村委会不愿意配合。

“父母犯了错,可孩子是无辜的。我们三番五次做解释工作,终于消除‘有色眼镜’,将孩子监护权变更给爷爷奶奶。同时,还申请到救助金,爱心人士也愿意捐资助学。”吴波说,当了解到孩子因父母被同学们嘲笑后,“莎姐”团队又及时介入提供心理疏导,让孩子认识到,要努力读书学文化和法律知识,不要步父母后尘。

“你拜托的事情都解决了,但我们更注重发现和治愈孩子的心理创伤。”吴波将孩子的变化反馈给田某时,这位父亲用袖口抹了抹双眼说,“我真心悔过,争取早日出狱去陪伴孩子。”

孩子们眼中的光,就是“莎姐”团队心中的星辰大海。

20年来,“莎姐”团队成员一直都在想方设法为犯错的孩子搭起回家的桥,为受伤的孩子抚平心灵的伤,更为困境中的未成年人及家庭拨开乌云带去阳光。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检察职能的拓展,他们办理撤销或变更监护权民事支持起诉案件400余件,争取各项费用及司法救助金2000多万元,探索开展监护人品性调查、协助异地落户、建立线索移送机制等,让落单的困境孩子一个都不掉队。


探索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创新机制,提升新时代基层治理效能,是“莎姐”最重大的时代使命




1月7日,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内,检察官与青少年交谈。


受到侵害的14岁女孩小丹坐在布满温馨童趣摆件的房间里,惊恐的心绪逐渐平静,慢慢抬起了头,向身边的“莎姐”检察官诉说遭遇……这里是全国首个省级检警医“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南桥寺。

儿童被侵害案件犹如“海面下的冰山”,发现难、取证难、救助难,一直是压在“莎姐”心头的一块石头。有的孩子在派出所迟迟不愿开口,有的孩子未及时送医检查取证致使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有的孩子面对反复询问被多次揭开未愈的“伤疤”。

这些折翼的天使亟需一个安全、温馨、私密的“避风港”。在“莎姐”团队的推动下,重庆市检察院、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中医院联合建立的“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能够“一站式”完成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办案询问、心理疏导、检查取证和综合救助,避免多次询问带来的“二次伤害”,同时提升办案质效。

2020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未成年人检察厅)下发通报,向全国推广重庆市“一站式”示范点建设标准。

新时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为了让法治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莎姐”检察官在时代大潮中,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勇于破冰,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瓶颈痛点,探索建立了多个具有开拓意义的制度机制,并作为全国检察机关代表参加了全国人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法论证,推动打造全链条保护制度。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往往具有持续性,早发现、早介入、早阻断是关键。一名5岁儿童长期被继母和父亲家暴,全身多处受伤,如果诊所医生、周边的人发现伤情及时报警,幼小的生命就不会消逝。参与办案的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八部“莎姐”检察官龚珊对此痛心疾首。第二年,“莎姐”团队联合重庆市医疗、教育、民政、妇联等九部门出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推行“两书一图”(强制报告义务告知书、责任承诺书和报告流程图),全面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并在办案中开展责任倒查,累计追责370余人。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多是“熟人作案”,避免“大灰狼”接近孩子是预防的“最先一公里”。2019年,“莎姐”团队联合重庆市教委开发全国首个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针对中小学校、幼儿园及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教职工全覆盖开展入职查询,将有犯罪前科的人“挡”在校园之外。同时,他们还大胆探索扩大入职查询范围,将救助站、福利院、小区物业等场所工作人员纳入其中,升级未成年人保护“隔离墙”。一年后,最高检与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国家相关法律也增设了专门条款。

“莎姐”团队在办好每一起案件的同时,更加关注透过一个个案件折射出的治理问题,他们时常将办理个案中的“解题思路”形成办法和制度,推动类似问题的解决有章可循。

2021年,綦江区人民检察院的“莎姐”检察官在排查中发现视力障碍男孩靖靖无法上学。“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为此,“莎姐”检察官向綦江区教委发出了全市首份保障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寻找更多的“靖靖”,79名残疾孩子因此回归校园。由此建立的保障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法律监督大数据模型目前已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

开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五部“莎姐”检察官王莉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不论是去学校给孩子们上法治课还是接自己孩子放学,她都会到学校周边转转,看看商店是否售卖萝卜刀、水晶泥、香烟等商品,附近的广告牌、图书馆是否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内容……

以公益诉讼之盾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全市检察机关还围绕食药品安全、校园周边环境等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推动清理整顿违法经营单位1万多户;开展不适宜未成年人出入特殊场所公益诉讼监督,为孩子们营造干净清朗的成长环境,让“隐蔽的角落”有人管,“隐藏的伤害”有人呵护。


引领更多人加入“莎姐”成为“莎姐”,激发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保护事业,是“莎姐”持续奋斗的工作目标




“莎姐”团队和小朋友普法互动。20年来,“莎姐”团队把普法课送到500多个乡镇,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底生根发芽。


依法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是法治文明的重要标识。进入新时代,我国相继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推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事业更上层楼。重庆“莎姐”检察官团队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奔走呼吁社会各方参与,有力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形成人人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法治环境和浓厚社会氛围。

24岁的韩丹是一名刚毕业的法学硕士,目前正在准备相关考试,目标是成为一名“莎姐”检察官。这个心愿,她已许下9年,让她种下这个心愿的正是中学时来校宣讲法治的法治副校长、“莎姐”检察官梅玫。

2015年,韩丹在读的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成立“莎姐”法律社团,她报名当上副社长。在梅玫指导下,孩子们根据真实案例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冲动的代价》。这部剧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还登上了央视《焦点访谈》。法律社团的成效,在韩丹心里种下一颗学习法律的种子,从选择大学、研究生专业到就业,她决定坚定不移地在法律的道路上走下去。

“法治教育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需要我们持续播撒、施肥,长期坚持。”韩丹和同学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让梅玫非常欣慰。她就像一名引路人,引导孩子从学习法律的参与者、体验者、探究者,转变为法治教育的宣传者、传播者、实施者。

普法宣传是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莎姐”团队贯彻始终的工作之一。在普法宣传上,他们用心用情用力用功,带动家、校、社一体化依法保护未成年人。梅玫20年如一日开展校园普法,有家长特意找到她说,自己中学就听过“莎姐”法治课,现在跟孩子一起听;合川区人民检察院“莎姐”检察官刘青松经常到山区普法,帮助农村孩子学会运用法律武器,防范校园暴力……20年来,“莎姐”团队把普法课送到500多个乡镇,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底生根发芽。

2016年起,社工杨元春时常步履匆匆,奔波在去往检察院或观护基地的路上,在引导涉罪未成年人“走向光明”之路上,发挥力量。在杨元春的带动下,一支10余人的团队成立,合力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帮教观护。8年来,团队温暖感化了上百名涉罪未成年人。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原副院长李延萍从事医疗工作30余年,感动于“莎姐”的故事,2019年,她在医院场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协调出150平方米,帮助“莎姐”团队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检警医“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

杨元春和李延萍,是1600多名“莎姐”志愿者中的代表。

“我想为‘莎姐’团队出一份力,尽我所能,帮助孩子!”

“我要加入‘莎姐’团队,和你们一起做孩子的‘点灯人’!”

“谢谢‘莎姐’带给城市的感动,愿与你们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

这些都是志愿者表格上,社会各界人士的留言。他们当中,有退休老师、干部、工人,也有企业家、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莎姐”志愿者汇聚的力量,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一环。

“莎姐”志愿保护团队中还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团队,2014年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和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签下发《关于在涉案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工作中加强协作的意见》,建立百人“莎姐”心理咨询师团队,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援助。

20年来,在“莎姐”团队带动下,全市有501名检察人员、1600余名社会志愿者参与未成年人检察保护工作,带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73个,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观护帮教、职教培训、公益活动等场所;全市38个区县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站43个,研发推广“家庭成长环境风险防控”数字模型应用场景;推动政府部门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专项治理等活动,在重庆市委政法委牵头下,协同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联合开展“莎姐守未”专项行动,凝聚起“六大保护”合力。

2023年,重庆市委决定,把“莎姐守未”这一检察工作品牌升格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品牌。2024年,“莎姐”团队获评“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别奖。

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莎姐”团队守护的不仅是一个个孩子、一户户困境家庭,更是社会和谐和法治的进步,是人民的心和永固的红色江山!

让所有孩子向阳而生、逐光前行,“莎姐”永远在路上!


重报时论>>>

成为孩子们的一道光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张燕


孩子,是人们内心柔软的所在,是阳光最该照亮的存在。


当得知孩子们困于生活,痛于家庭,伤于罪恶,我们的心也跟着强烈地颤抖——这种颤抖,连接着心房,左右着呼吸,让每一个走近他们的人感到心酸、感到沉重,“莎姐”们也是如此。


一切,从2004年开始。那一年,重庆市大渡口区“莎姐”青少年维权岗设立,一段关于“守护”的旅程就此开启。为什么以“莎”为名?因为莎草向阳成长、生生不息,因为“莎姐”不仅办案,更要救人。


看到被侵占赔偿款的姐妹,看到被伤害而躲起的孩子,看到一步错步步错的少年……“莎姐”们的心被一根又一根尖针刺痛。这些针,刺向每一个普通的父亲和母亲,也刺向每一位检察官对法治的坚守,更刺向整个社会对孩子们的珍视。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守护孩子,就不能只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还要一体化办理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更要从单向保护走向双向、综合、全面司法保护。“莎姐”们理应也必须成为一道盾牌,在孩子和罪恶之间竖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


办案,办的是人生。哪怕无法向既有案例要依据,无法向现有经验要解法,“莎姐”们也从未停下脚步——总结,不停地总结,为什么个案频发,问题在哪里?调研,不停地调研,为什么类案多发,漏洞在哪里?


是没有渠道求助,还是渠道普及不够?是心理煎熬还是家庭侵蚀?是保护制度不够多,还是执行方案不够细?“莎姐”们把亲历的一切记下来仔细复盘,把一个案子变成一次思考,把一次救助提炼为一种方法。因为,哪怕多一次司法探索,哪怕多一项救助方式,哪怕多一次心理疏导,也许就多一个孩子走向本该光明的未来。


这些探索结出的“果”——就是强制报告制度,就是“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就是全国首个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就是曾四次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的“重庆实践”,就是“莎姐”普法宣传带来的“家、校、社一体化”守护未成年人格局。


判决是正义开始的地方,救助是正义延续的方式,普法是正义走向大义的闭环。这些年来,“莎姐”们一刻不敢松懈,办理撤销或变更监护权民事支持起诉案件400余件,争取各项费用及司法救助金2000多万元,把普法课送到了500多个乡镇,努力让公平正义走向每一个隐秘的角落。


20年来,爱是一种自发的情感、是一种职责的笃行;20年来,爱是一种机制的完善,是一个社会的协同。501名检察人员、1600余名社会志愿者、43个家庭教育指导站、73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莎姐”从一位位检察官开始,又在20年间吸纳了一位位律师、老师、企业家、党员干部,成为整个社会共同的事业。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莎姐”,以法律为原点,以孩子为中心,让法治成为照进黑暗的一束束光,让大爱成为点亮夜空的一颗颗星,让未成年人在困境中感到光热、看到正义、期待未来


来源:重庆日报,大渡口检察、九龙坡检察、綦江检察
文字郭晓静、张莎、朱婷、张燕
图片:江泳、张春晓
编辑:陈林        审核:马弘
主编:马弘

重庆检察五分院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微信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