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蓝色字体直观学机械可长期订阅我们
青椒卡片
赵慧婵,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2008年起就读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2012年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同年赴美留学攻读博士学位。2017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7至2018年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回国入职清华大学机械系担任助理教授,同年入选福布斯中国科学领域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榜单。2020年获评清华大学第十七届“良师益友”,并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榜单。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高能量密度驱动技术、柔性传感器件、可穿戴外骨骼、微型机器人、智能假肢等,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Nature、Science Robotic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PNAS、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等。
“出国就是为了回来”
2012年
赵慧婵从清华大学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毕业
带着对机器人领域的热情
赴美深造
在康奈尔大学读博期间
勤奋而专注的她
在所热爱的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赵慧婵博士论文答辩现场
赵慧婵的导师是材料专业出身
而她是机械专业出身
两人在研究思路上常有差异
但赵慧婵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
最终与导师合作推出创新成果
赵慧婵博士毕业留影
她出色的能力获得了导师肯定
当她将回到清华任教的想法
写邮件告诉导师时
也得到了导师的支持
并很快收到了
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他说清华是很伟大的”
赵慧婵
以柔克刚
柔性机器人的潜力与想象力
2018年
赵慧婵回到清华机械系任教
致力于探索新形态机器人系统
主要从事柔性机器人领域的研究
与传统机器人不同
柔性机器人采用柔性材料
有望解决传统机器人领域
难以解决的人机交互安全
提升了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
软体机械手
在这一研究领域
赵慧婵与合作者相继研发了
采用可拉伸光波传导器的智能假肢
由柔软“人工肌肉”提供动力
以完成受控飞行的微型机器人
以及由智能材料驱动
可在亚厘米级管道中高效运动的
管道探测机器人
管道机器人
不仅如此
她的柔性机器人研究
也立足国家发展和需求
希望在深海探索、考古探测等
重要领域实现应用
赵慧婵团队设计的考古机器人
已经在一些考古挖掘现场开展工作
在考古发掘情况复杂时
柔性机器人可以代替人
从考古探洞深入探测
帮助考古工作者做出判断
赵慧婵
“希望机器人能去到
我们去不到的地方
帮助我们人类从事繁重危险的事情”
赵慧婵期待
新形态机器人系统
能够集安全性、舒适度
低成本、高精度为一体
未来在助残养老、医疗康复
野外勘探、人机交互、工业检测等
多个重要领域
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向未来
做出更具颠覆性的原创性成果
当前
柔性机器人前景广阔
但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
作为科研工作者
赵慧婵希望
通过在柔性机器人领域的
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
可以面向未来
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做出更具颠覆性的原创性成果
“如果把科研research这个词分解开
可能100次探索,只有一次成功
但这一次成功
可能就会颠覆一个行业、一个领域
然后改变人类发展的进程
这个过程
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赵慧婵在清华大学给学生上课
在科研领域成就卓越的赵慧婵还是备受学生尊敬的良师,她明白科研需众人拾柴,要培育人才延续火种。
课堂上,她授课风格独特,能把机器人动力学、柔性材料力学等专业知识,用生动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轻松领悟,如以章鱼游动讲解柔性机器人运动控制原理,使抽象知识变有趣。
指导学生时,她因材施教且耐心。对本科生,带他们读经典文献剖析重难点,助其找研究方向;对研究生,手把手指导实验操作,从仪器调试到数据分析都细致入微,还分享经验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学习。
她重视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鼓励质疑、探索,在她指导下,学生在国际竞赛获奖、在知名期刊发论文,成果背后是她的辛勤付出。
End
来源:清华大学(ID:THU1911-BJ)
大家可在评论处补充文章的不足或欠缺内容,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