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当地立即按照有关应急预案要求规范进行病猪扑杀、清洗消毒和无害化处理,有效处置了疫情风险,目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扩散蔓延和二次污染。
新闻
多看点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黄牛、水牛、猪、骆驼、羊、鹿等;黄羊、麝、野猪、野牛等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本病以牛最易感,羊的感染率低。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均有流行,在非流行区也有散发病例。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口蹄疫列为动物A类烈性传染病。
口蹄疫发病后一般不致死,但会使病兽的口、蹄部出现大量水疱,高烧不退,使实际畜产量锐减。另外,有个别口蹄疫病毒的变种可传染给人。因此,每次爆发后只能屠宰和集体焚毁染病牲畜以绝后患。由于口蹄疫传播迅速、难于防治、补救措施少,被称为畜牧业的“头号杀手”。
口蹄疫传染途径多、速度快。发病或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可通过空气、灰尘、病畜的水疱、唾液、乳汁、粪便、尿液、精液等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饲料、褥草以及接触过病畜的人员的衣物传播。口蹄疫通过空气传播时,病毒能随风散播到50-100公里以外的地方。牛、羊、猪等高易感动物,感染发病率几乎为100%。一般来说,成年动物患口蹄疫的死亡率在5%-20%之间,幼畜的死亡率50%-80%。口蹄疫病毒血清类型多,易变异。已发现的口蹄疫病毒有A、O、C、SAT1、SAT2、SAT3和ASIA1等7个血清型。各型的抗原不同,不能相互免疫。
动物患口蹄疫会影响使役,减少产奶量,一般采用宰杀并销毁尸体进行处理,给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失。国际兽疫局将口蹄疫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名单”中的首位。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口蹄疫列为最重要的动物检疫对象,中国把它列为“进境动物检疫一类传染病”。口蹄疫很少感染人类,但人类接触或摄入污染的畜产品后,口蹄疫病毒会通过受伤的皮肤和口腔黏膜侵入人体。人口蹄疫的特征是突然发热,口、咽、掌等部位出现大而清亮的水疱,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这些症状经2-3周后可自然恢复,不留疤痕。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