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
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前头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
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
生态是龙岩最大的品牌、名片、优势
8月15日,全省首单福建碳中和林项目碳汇交易在“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县签约,共交易林业碳汇量500吨。这是一次“两山”转化的全新探索,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武平县积极开展碳中和林业碳汇项目探索。8月15日,全省首单福建碳中和林项目碳汇交易在武平签约。图为万安镇捷文水库一带。通讯员 黄梅平 摄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实现绿色崛起——
▲持续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决定性胜利,实现从“水土流失重灾区”到“水土保持先行区”。龙岩作为唯一设区市代表在全国水土保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成功入选联合国相关公约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成为全球生态修复典型。
▲持续拓展提升林改“武平经验”。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等4项创新举措写入国家深化林改方案。在全国率先推出林业碳汇指数保险、“普惠金融·惠林卡”等改革创新举措,成为充分发挥林业产权价值、助力林农开启金山银山的“金钥匙”。
▲在全省率先实行“双河长”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实现河长设置全覆盖。今年上半年闽江流域(龙岩段)国省控、省控小流域断面I-Ⅱ类优质水比例均为100%,实现全域Ⅱ类水。
▲着力发展林下经济、苗木经济、生态旅游产业,全力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绿色生态产业增长迅猛。
龙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79.21%,连续44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全国前列。良好的绿色生态为我市带来了一块块“金字招牌”: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
向“新”而行
努力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头
9月14日
在龙岩高新区(经开区)
广龙合作产业园的
动力电池组件及
AI大模型智能产品项目现场
记者看到
注塑车间、SMT贴片无尘车间
正紧锣密鼓进行空调管道安装等施工
▲广龙合作产业园。融媒体记者 章宸睿 摄
老区发展根本要靠“自身骨头长肉”。近年来,我市以争优争先争效的高度自觉,坚定不移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深入实施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战役,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今年1-8月,全市十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1.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2.9%;10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62.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6%;1012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62.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6.3%。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向新而行,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组建了有色金属等四大产业研究院,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2条等政策。
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金龙稀土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龙净环保、福龙马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N”政策,推动“2+4”工业产业稳步提升,加快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
我市入选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名单,并获1亿元奖补资金。
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是龙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对口支援政策落地的重要抓手,健全部际会商协调机制,助力对口支援重大项目落地。
2020年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来岩对口支援挂职干部牵头引进推动项目61个、涉及资金332.3亿元。
向“融”而行
努力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上走前头
时至秋季
在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
笔挺的水稻随风摇曳
在广阔稻田里形成一道道翠绿波浪
这是厦中供销农场的3000亩粮食生产集中连片基地,目前水稻已进入再生季抽穗期,村民们正进行田间管理。
时下,这种由专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共同参与的“供销农场”种粮模式正在龙岩全市推广开来。“自己的田托管给供销农场,不用参与生产就有田租收益和产粮分红,又解决了耕地抛荒问题,何乐而不为呢?”厦中村村民施该怀说。
▲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资料图)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市全面推广“供销农场”粮食生产全托管新模式,全力探索破解我国南方山区“种粮效益低、谁来种粮、耕地抛荒”等粮食安全生产问题。2023年2月,该模式被写入“省委一号文件”。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是关键。我市创新机制,实行“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把发源于上杭才溪的“六个共富”机制在全市推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我市排名第一,实现两连冠。
为下好城乡融合发展“一盘棋”,我市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域城市为支撑、广大乡村为基础,具有龙岩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幅环境优美、乡村宜居、百姓幸福的城乡融合画卷正呈现在我们眼前……
向“活”而行
努力在扩大双向开放上走前头
新时代的龙岩山门大开
改革发展活力迸发、步履不停
8月10日至18日,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文化节在连城县举行,来自两岸的近300名青少年棒球运动员在球场上比拼球技,以球为媒缔结友谊。
▲2024年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邀请赛暨棒球文化节在连城举行。融媒体记者 章宸睿 摄
一湾海峡浅,两岸情缘深。我市持续深化龙台各领域交流合作,做优做精“海峡客家”两岸民间交流品牌,做大做强“大陆阿里山”两岸农业合作品牌,全力支持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升级发展,园区连续八年在全国台创园考评中获得第一名。
英雄花开红土地,珠江潮涌龙岩城。近年来,广龙对口合作步子越迈越实、领域越拓越宽。
广州11个区和广州开发区与龙岩7个县(市、区)和龙岩高新区全部建立结对合作关系。两市签订《对口合作协议》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三个子协议,累计签订对口合作行业(部门)协议54份。截至目前,引进广州方面项目81个,总投资380亿元。其中,引进4家广州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落地龙岩并加快建设;持续开展“百万老广游龙岩”活动,今年1-8月,全市接待广东游客约270万人次。
新时代厦龙山海协作不断走深走实。
今年3月7日,我市推进新时代厦龙山海协作专题会召开;4月1日至2日,龙岩市党政代表团赴厦门市学习考察,其间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龙岩与厦门各取山、海之优势,真诚合作,结伴同行,收获累累硕果,共同谱写山海协作的华丽篇章。
扩大双向开放合作“朋友圈”,我市还倾力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大平台,推动外贸扩量提质。
与20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全市外贸进出口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生产型出口企业占比跃升至80%。
向“民”而行
努力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走前头
每一项具体的公共服务
看似都是“小事”
但对应的却是民生“大事”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我市聚焦教育、医疗卫生、市域社会治理、城乡公共设施等,以一系列务实之举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托举未来,办人民满意教育。2023年,全市上下落实“教育强市”战略27条措施,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205个,高考本科上线率、特殊类型上线率再上新台阶,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健康龙岩,托起百姓“健康梦”。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30条措施助推“健康龙岩”建设。2023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及省对市绩效考核14项指标中,我市共有11项指标排名全省前三。
——补齐短板,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我市困难群众低保标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全市共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6.25亿元。
——夯实基础,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群众安全感率持续保持在全省前列。全国市域治理试点合格城市创建通过省级验收、中央复核。
一项项暖民心、安民心、聚民心的答卷,汇聚成群众家门口的幸福。
向“爱”而行
努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前头
红土青山,闪耀爱的光芒
龙津汀江,翻卷爱的波浪
▲7月17日,新泉整训纪念馆正式揭牌开馆。(资料图)
近年来,我市统筹抓好红色基因传承、精神文明创建、传统文化弘扬、“聚力红土铸魂 奏响龙岩强音”等工程,打好“大爱龙岩”牌,全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革命老区精神文明新高地,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和不竭动能。
微光成炬,星火燎原。全市广泛开展“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建设活动,持续奏响“春季送福、夏季送凉、秋季助学、冬季送暖”四季歌,让大爱成为龙岩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地标。6月16日,我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市领导带头为灾区捐款,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全市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全力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龙岩人民同心协力共战风雨的故事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报道。
讲好革命故事,擦亮红色底色。我市持续抓好史料研究,重点加强对毛泽东七次入闽、古田会议、才溪乡调查等史料的搜集整理,深化闽西籍红军将士长征史实研究,打响“古田会议丰碑”“调查研究模范”“万里长征起点”“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红色文化品牌。持续加强红色文化文艺创作,涌现出电影《毛泽东在才溪》《古田军号》、“红色三绝”电视剧等红色题材文艺精品;组建“红旗不倒 老区不老”宣讲团,自2021年以来,先后赴福建省直机关、广东省广州市、中央国家机关和央企等,开展闽西红色故事宣讲30多场,线上线下受众2000万余人次。
长征万里雄关道,征程漫漫不停歇。在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新长征路上,龙岩人民将持续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满怀豪情交出新时代的优异答卷,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融媒体记者:曾俊钦 王尚华 丘启龙 编校:王沐 罗咪娜 审核:王尚华 谢津津 监制:王仰华 总监制:高营光 陈长帮
版权归龙岩市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成为我们的专属粉丝
只要简单两步
↓↓↓
点亮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