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再登央视《新闻联播》!这次是因为→

时事   2025-01-02 15:40   甘肃  

2025年1月1日

《新闻联播》播发专题报道

《坚定信心 挺膺担当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篇章

——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五年

新年贺词引发热烈反响》

花牛苹果基地种植户表达了

对未来苹果产业发展的坚定信心



新闻多看点

新年前夕
国家主席习近平
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
发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其中提到

今年,我到地方考察,看到大家生活多姿多彩。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东山澳角村渔获满舱。麦积山石窟“东方微笑”跨越千年,六尺巷礼让家风代代相传。

天水花牛苹果“东方微笑”
都源自甘肃天水
其中饱含着总书记对甘肃的
深情牵挂和殷殷嘱托
天水花牛苹果
又大又红
天水是花牛苹果的故乡
麦积区花牛镇以花牛苹果闻名
当地农业站
以蛇果为母本培育出的花牛苹果
肉质细密、口感松脆、香气浓郁
深受消费者喜爱
更因其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等
多种有益成分
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天水市林业和草原局 供图

2024年9月11日上午
习近平总书记
走进天水花牛苹果基地
同果农、农技人员等拉家常
勉励乡亲们再接再厉
把苹果产业做得更大更强
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育种、栽培、销售、电商
如今由一颗花牛苹果串起的产业链
释放出了巨大的集聚效应
天水市深入实施果品产业迭代升级工程
加快推进老果园提质增效
先后改造提升老果园4.02万亩
2024年全市花牛苹果发展到79万亩
总产量193万吨
较上一年增长21.4%
产值50多亿元

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苹果分选生产流水线

花牛苹果的足迹
不仅遍布全国大江南北
还屡屡“走”出国门,拥抱海外市场
今年9月
7.6吨花牛苹果首次出口马尔代夫
开启越洋之旅


除了鲜果
花牛苹果还在以更加多元的方式
走俏海外市场
天水长城果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是当地苹果产业深加工“链主”企业
年可消化苹果原料30多万吨
主要来源是花牛苹果
公司的主导产品浓缩苹果汁销往
美国、南非、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截至10月底
已收购原料苹果19万吨
销售收入近5亿元


天水市正在努力实现由果汁单一加工
向果蔬脆片、果脯、果粉、果泥等
多样化加工转变
截至目前
全市建成果汁、苹果脆片等
精深加工企业18个
年加工总量20万吨
这颗小苹果
不仅带动产业迭代升级
更让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麦积山石窟“东方微笑”
跨越千年
2024年9月11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麦积山石窟
走进这座“东方雕塑陈列馆”
了解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
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
潜心为国护宝
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作出更大贡献


西秦岭支脉小陇山深处
一座形似麦垛的山峰坐落于群山之间
这就是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
1600多年前
笃信佛学的后秦皇帝姚兴
在此开凿了第一座洞窟
此后,十多个王朝接力营建
造就了这一留存大小窟龛221个
造像3938件10632身
壁画1000余平方米的
“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彩塑为主
全面展示了我国古代彩塑发展演变过程
因有许多灵动多姿、各有特点的微笑塑像
也被叫作“微笑佛国”
其中
第133窟的小沙弥最为“出圈”
高度不足1米、仿似10岁孩童的他
眯着双眼,嘴角上扬
烂漫却不失优雅的“东方微笑”
触动无数游客的心

这是麦积山石窟第133窟小沙弥立像,被誉为“东方微笑”

一抹“微笑”跨越千年
如同写满历史的信笺
等待后人开封品读

麦积山石窟第121窟前壁的菩萨与弟子造像

早在1953年10月
麦积山石窟就成立专门保护机构
1961年3月成为
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管理
迎来跨越式发展
开展保护条例申报、
栈道评估、规划修编等工作
让保护利用日趋科学规范
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呵护文物神韵
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系统性保护转变
麦积山石窟
还借助计算机、摄影、三维扫描等技术
打造出自主IP“云上麦积”
为游客提供全景漫游洞窟参观的线上平台
通过3D打印技术
将麦积山石窟的代表性龛像
进行等比例复制
实现了麦积山经典造像和洞窟的
异地亮相……
把老祖宗留下的珍宝
“保下来”“活起来”


一颗颗脆甜可口、汁水饱满的苹果
谱写着产业强大、乡村振兴
富民兴陇的新传奇
一尊尊雕塑
沐浴着历史的烟雨
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根基
擦亮这颗“金果果”
守护好“东方微笑”
甘肃任重而道远


来源 | 天水融媒  央视新闻  新甘肃


审核 | 张继明

责编 | 辛智翔

编辑 | 许雅欣

天水秦州发布
发布秦州新资讯,讲述秦州好故事,传播秦州好声音,展示秦州新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