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大批市民游客慕名而来,逛古院落、买年货、品美食、看演出,昔日繁华的街区再次焕发勃勃生机。据包头市融媒体中心报道,街区当日接待游客达7万余人次。
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萧瑟。那时双翼侠曾来过此地,建筑衰败、人迹罕至,甚至在旮旯处还堆积着陈年垃圾。
这些改变,让我们从公开的新闻报道说起。
一年多后,回看这次调研
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官庙。街区位于东河区北梁,西临福徵寺、东与转龙藏隔河相望。
三官庙传统民居始建于晚清,院落保存完整,不仅是老包头作为晚清民国时期西北商业重镇的历史写照,更是当下包头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人文景观。
北梁棚改期间,包头确定三官庙社区19处古建民居为重点保护区域。此后,东河区文旅局围绕这片古民居安排专人看护,并设立围挡,三官庙得到了有效保护,部分院落的修复工作也在陆续进行,但在市民看来,这里始终变化不大。
尽管北梁早已变了模样,但三官庙依然静静矗立在此,不见昔日辉煌。
2023年7月10日,包头市委书记丁绣峰来到东河区北梁三官庙传统街区、王若飞纪念馆和乔家金街,调研历史建筑、革命旧址保护以及传统街区改造提升工作。
彼时的三官庙仍是双翼侠经过时的样子。而同期,王若飞纪念馆和乔家金街的保护修缮和改造提升工作则正在火热进行。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次调研与之后发生的事情紧密关联。
当年8月5日,乔家金街经过重新打造,变身“包头金街”盛大开街,现场错落的建筑和灯光,让不少游客称赞有重庆洪崖洞的感觉。
20天后,包头红街焕新登场。在王若飞纪念馆回顾包头红街历史渊源,街区内弥漫着浓厚的民国风情,将游客带回到老包头商贾云集的年代。
至此,这次调研中的三个地点,还没有看到下文的只剩三官庙。
一年多来,它们惊艳质变
转眼到了2024,这一年是当之无愧的包头文旅大年。
当年,包头两次举办“黄河观凌周”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天下黄河第一村”、黄河风情园等景区人气爆棚。
10月,包头“石榴花开”主题园区开放,3个月累计吸引游客10万人次,成为包头市有形有感有效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展示城市特色风貌的新地标。
了解包头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天下黄河第一村”、黄河风情园,还是“石榴花开”主题园区,他们要么是村民搬迁留下的“空心村”,要么是晒太阳的闲置建筑,但在包头四两拨千斤的改造下,曾经闲置的房屋、村庄、街巷迅速变成受人追捧的文旅IP,实现了点石成金的蜕变。
“天下黄河第一村”人潮涌动
更为亮眼的是,此前一年两次的黄河流凌只是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黄河观凌周”的成功举办,让这一自然现象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品牌,包头黄河文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变。
只要思路正确、执行到位,石头尚可成金,司空见惯亦能成就非凡,那么对于本来就是金子的三官庙呢?
三个月后,回看这场会议
2024年10月28日,市委书记丁绣峰主持召开东河区三官庙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运营方案汇报会。
此时回看会议报道,会发现这绝不是讲原则话的官样文章,其中充满了信息量。
报道提到——
“要将丰厚的文化内涵有形有感体现到三官庙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运营的每个环节、每处细节,精心打造具有鲜明标识度和广泛影响力的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
“要强化市场思维,把运营管理作为重中之重,不断丰富可嵌入可持续的商业业态。”
“要以‘有解思维’破题解难,抓住2025年春节这一时间节点,把可开发利用的区域先做起来,打造全市文旅消费新场景。”
此后,包头市委、市政府就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多次进行调研和专题研究,街区修缮和开发利用工作迅速推进。
同时,包头市住建集团与东河区文旅集团合作,共同成立包头走西口文旅有限责任公司,于2024年10月底开启对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工程。
此外,官方媒体大量进行宣传报道,将人们的期待值拉满,甚至在开街之前就有市民游客纷至沓来。
1月19日,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如期开街。首批修缮完成开始运营的头道巷1号、14—16号院落与市民游客正式见面。
开街仪式中,从古色古香的建筑院落到乔老爷跨越时空的精彩表演,其中每个环节、每处细节,都体现着辨识度,成就着影响力。
街区还引入北梁爆肚、蒸锅坊、蓬莱阁传统火锅等包头老字号品牌,有些饭店的年夜饭都已经订满,有的甚至排到了正月十五。
悉数今日景象,你会看到三个月前那场会议的文字都变成了现实。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在说到与做到之间。但在包头,这距离并不遥远,这让人们对这座城市和未来都充满了信心。
再过不久,包头又一处文旅地标——“包棉1958”也即将揭开神秘面纱,而这里曾经是一片废弃了几十年的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