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界面和钙钛矿的异质性对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从小到大的效率构成了巨大挑战,这是其商业化应用的主要障碍。基于此,新加坡国立大学侯毅团队发现自组装分子 (SAM) 的非晶相可以实现更均匀的钙钛矿生长,相关成果于2024年9月18日发表于Nature Photonics期刊。高光谱分析证实了钙钛矿/非晶 SAM 中的光致发光峰分布更窄且蓝移。此外,通量依赖的时间分辨光致发光显示在基于非晶 SAM 的钙钛矿薄膜中陷阱辅助复合率降低至 0.5E6 s−1。这一改进意味着 p–i–n 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一平方厘米面积上实现了 25.20%(认证为 24.35%)的效率。根据 ISOS-L-1 协议的评估,这些电池在经过 600 小时的 1 太阳最大功率点跟踪后仍保持接近 100% 的效率,而根据 ISOS-T-2 协议的评估,在 1,000 小时后仍保留了其初始效率的 90%。
薄膜太阳电池微信交流群,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