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刘欣教授为本次会议致辞。他指出社会政策理论、住房保障、老龄社会以及福利政治等多个重要议题不仅在学术界的研究中备受关注,更是中日两国在社会政策制定和实践过程中亟需应对的挑战课题。作为亚洲的两大经济体,中日两国在社会政策的演进过程中面临许多相似的问题,同时也积累了各自独特的经验。他希望与会学者能以此次研讨会为基础,双方学者在未来能进一步加强在社会政策领域的合作,开展更多的比较研究和跨国合作研讨,共同探讨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并思考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更好地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政策实践中。
上午展开的“政策理论”与“住房保障”专题,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田丰教授主持。
在“政策理论”专题中,日本立教大学菅沼隆教授围绕“社会保障的概念史”展开演讲,追溯了“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这一概念生成与演进的过程。他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规在1918年10月诞生于俄罗斯,而非是 1935年8月14日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社会保障法》。日本女子大学沈洁教授发表了以“社会政策受容、本土化过程中的中日差异:1920—1930年代的学术交流为例”为题的演讲,探讨了如何理解社会政策的学术定位的议题。复旦大学赵德余教授发表了题为“社会政策实施的扭曲逻辑”的报告,分析了评价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扭曲的五点主要标准,并对政策实施扭曲的根源作了深刻分析。
在“住房保障”专题中,日本千叶商科大学朱珉教授发表了以“日本住房安全网的构建—从住房供给到居住援助”为题的报告,介绍了日本住房安全网建构的背景、内容和特点,以及对中国的启示。复旦大学刘欣教授指导的社会政策专业研究生宋培琳同学报告了她与导师共同完成的课题“中国城镇的保障性住房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复旦大学沈洁教授围绕“中国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治理逻辑”进行分析,指出在全球城市住房危机背景下,城市住房的可负担性成为重要政策关注点,也是城市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发言结束后,学者们围绕社会政策理论和保障性住房政策展开了热烈讨论。田丰教授与菅沼隆教授探讨了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条例》是否对俄国社会保障概念产生影响。刘欣教授和沈洁教授(日本女子大学)讨论了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和社会事业等学科应划分界限还是走向融合的问题。泽田由香利教授与与会学者探讨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解决房地产滞销与保障性住房问题中的职责划分问题。
下午展开的“老龄社会”专题和“福利政治”专题,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系主任黄荣贵教授主持。
在“老龄社会”专题中,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胡湛教授报告了以“老龄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和中国选择”为题的演讲,探讨了全球和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并分析了中国的老龄社会治理情况,并对理想的中国式养老模式提出深刻见解。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泽田由香利教授聚焦于日本养老照护政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发表了题为“预防照护离职——日本对‘不孝之子’照护的支援”的报告。日本立教大学李赫然助教的报告主题为“日本地域综合照护体系对中国老年人社区构建的启示:基于自助·互助·共助·公助的视点”,通过报告他介绍了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和日本区域综合型照护模式及其意义。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小岛克久依据人口预测变量数据,分析了医疗护理供给体制的地区差异。
(泽田由香利教授发表演讲)
(李赫然助教发表演讲)
在“福利政治”专题中,复旦大学李煜教授发表了以“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Among Women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为题的研究报告,对中国女性的代际流动及其内部异质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日本常叶大学杉村豪一副教授围绕“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Welfare Polici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进行发言,探讨了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认知差异。复旦大学李雪教授的报告题目是“A Decline in Urban-Rural Divide? Social Insurance Expansion and the Impact of Hukou Reform in China, 2010–2018”,她围绕中国社会保险扩展过程中城乡差距是否缩小、如果缩小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央财政补贴还是地方财政能力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后,东京外国语大学泽田由香利教授做闭幕致辞,并对参会的学者和同学表示感谢。她指出,政策理论论坛对于不同国家的社会政策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探讨,宏观且有深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期望在此基础上,能加强中日双方学者的认识,在未来能进一步加强在社会政策领域的合作,开展更多的比较研究和跨国合作研讨。
来源: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