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武威市成立绿色转型、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国土绿化、治水兴水、防沙治沙、环境安全7个专责组,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高效落实。
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研究出台“五个增长极”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方案,培育链主企业、谋划实施产业链重点项目。依托凉州区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培育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着力推动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全市建成及在建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275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二位。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铁腕治污让蓝天常驻。落细落实“控煤、管车、抑尘、治源、禁燃”等防治措施,凉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9个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9个县级及以上和83个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100%,全市城乡无黑臭水体。深入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和土壤污染风险隐患排查,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全市无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多措并举促修复。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河湖清漂”行动。完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关停退出水电站发电设备拆除、生态恢复、围封保护等工作,分类施策抓治理。制定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巡查监管和联合巡查检查工作等方案,每季度开展问题排查或联合巡查。深入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治理成效得到巩固提升。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2024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9.52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扎实开展森林督查、林草生态综合调查监测,依法依规查处涉林涉草违法行为,维护林草资源安全。
着力推进治水兴水升级,硬措施管水治水。健全河湖长制制度,河湖长严格履职,河湖“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巩固拓展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成效。开展全流域、全行业、全过程深度节水控水,推广应用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全力加快推进外流域调水工程,加快推进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引大延伸增效工程)前期工作,景电二期工程供水能力不断提升,累计向武威调水46亿立方米。
全力推进防沙治沙,协同开展防沙治沙。围绕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积极谋划申报“三北”六期工程项目。建成古浪八步沙、民勤青土湖、凉州区邓马营湖等一大批沙漠治理示范样板。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退化草原综合治理23万亩,累计治理沙漠924.3万亩,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43.71%。探索发展沙地经济,建成梭梭接种肉苁蓉、白刺接种锁阳基地,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聚力推进环境安全保护,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每年组织召开全市生态安全协调机制会议,制定生态安全工作要点,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建立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制定生态环境应急专家管理办法,编制武威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行动方案和工作手册,不断充实应急物资,常态化开展应急处突演练和培训,全面提升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