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经济总量突破又一个整数关口!
1月22日,余杭公布2024年发展“成绩单”:据初步核算,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5.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6.0%,总量再攀高峰,稳居全省第一,增速全市第一。
这个总量十分可观。如果以100亿元为一个台阶,在行政区划调整这三年多时间里,余杭GDP总量已经迈过八个大台阶,成功实现“八连跳”。
余杭的经济,一路奋力向前。余杭的发展,一路书写辉煌。
在余杭最近两年的“自我总结”中,每一年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变化与发展永不止步。
沿着时间的坐标轴回望,早在2020年,浙江县域经济就曾短暂迈入“3000亿”时代。当年的余杭,以3051.61亿元达成了“浙江首个GDP超3000亿区(县、市)”成就。但随着原余杭区在2021年杭州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中被分为余杭和临平两区,浙江的“3000亿+”区(县、市)数量再度归零。
2023年余杭区奋起直追,以2936.43亿元GDP总量重返“浙江经济第一区”宝座。
这也意味着目标与成就互不辜负。
杭州未来科技城全景图
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后,新余杭区曾在2021年立下新的“Flag”:要用3年时间重回3000亿元。2024年,余杭又给自己“加了码”: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要超2000亿元。如今,2024年的进度条已经走完,余杭也交出了一份“全面超越”的成绩单——GDP总量突破性地达到3355.67亿元这一历史高位,蝉联全省第一并超越原余杭区水平,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与跨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有望达到2000亿元,成为全省首个数字经济“2”字头的区县。2024年,余杭财政总收入803.4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9.28亿元,规模均位居全省第一,并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财政总收入超800亿元的区(县、市)。继2023年GDP、地方财政收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重回全省第一后,2024年余杭财政总收入也实现了全面超越,至此四大指标全面重回全省第一。此外,投资总量再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普遍高开稳走。站在时间的坐标轴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关于“超越”的故事,也看到了一个关于“自胜”的故事。时间流转,数据变换,实力沉浮,无不令人为之振奋。从整体来看,余杭区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优势彰显、再攀高峰”的喜人特点。在“稳”的方面,余杭区的经济基础扎实稳固,各项经济指标在合理区间内平稳运行,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筑牢了根基;而“进”的态势则体现在多个关键领域,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等,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奶茶坐上无人机“飞”进乡村;“低空巴士”往返余杭、湘湖仅需8分钟;城市巡逻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等陆续在街头巷尾“上岗”……低空经济、机器人产业持续“上新”,一个“新”字勾勒出余杭2024年经济奋进的壮阔图景。奶茶“飞”进村
“新”,源自科创平台能级跃升。过去一年,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启动建设,全省首个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项目初步建成,之江实验室成功点亮浙江新型算力中心首期千卡集群、基础万卡集群,北航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签约落地余杭……“新”,还源自成果转化效果显著。过去一年,余杭大力实施“玉鸟计划”,天目山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签约落地,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整体投运;新增省级孵化器5家、市级孵化器17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除了在“含新量”方面做足文章,余杭经济体量再进阶很重要的一张牌,就是服务业。数据显示,余杭去年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全省第一,增速高于GDP且位居全市前列。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依然是余杭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循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000亿元”这个突破性数字,我们可以看到龙头企业发挥牵引作用——阿里全球总部正式启用,42家阿里系企业落地回归,以及“抖音系”“遥望系”“快手系”等企业矩阵不断壮大。发展之路上,“后继有人”也很重要。去年,余杭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56家,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均列全省第一,更多优质企业已在梯度培育中。投资是扩大再生产的具体形式,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过去一年,“有效投资再破千亿”正是余杭拉动增长的线索之一。2024年,余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0%,增速全市第一。连续两年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余杭在新的一年将如何实现新增长?如何攀登新高峰?一个必然的选择,就是巩固优势、拉长长板。当下,余杭最突出的优势有:数字经济的规模优势、科创资源的集聚优势和创新创业的生态优势。面向2025年,余杭将发挥好这些优势,坚定不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增长潜力。
仓前街道航拍图
聚焦数字经济的规模优势,产业发展要拼出首位度。余杭要持续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培育更多企业进入“营收百亿千亿俱乐部”,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以上;依托全省唯一的“未来工厂推广中心”,壮大智能制造企业梯队,启动新一轮工业用地有机更新1500亩;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大数据+高算力+强算法”产业生态。聚焦科创资源的集聚优势,融合发展要拼出新高度。余杭要持续放大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发展集聚优势,迭代升级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建设;大力实施“创业科学家”和“科学企业家”计划,持续打响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永不落幕的人才枢纽”品牌;积极引进优质中介服务机构,做优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实现技术交易额200亿元以上。聚焦创新创业的生态优势,项目发展要拼出加速度。余杭要进一步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坚持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以商引商多措并举,积极引进链主型企业、专精特新总部项目;发挥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有序实施大模型、算力基础性工程,积极争取“两重”“两新”政策,适度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平台创新能级。余杭微融圈 陈碧玉
编辑:白赟 审核:费云江 涂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