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养老“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自正式向全国推广以来就引发了商业银行开户“争夺战”,这也不断引发一些开户乱象的出现。
突然多了个银行账户
四处询问均称不知情
2024年5月的一天,郝予安发现自己多了一个某银行的账户,于是开始进行仔细查询——他发现,自己在西安未央区启航馨苑小区居住时,所属社区收取了居民信息,后社区相关负责人与该银行太华路支行签了“批量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协议,其间自己全程不知情,且未曾授权。
郝予安向潮新闻记者展示了自己拿到的“批量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委托书”,委托单位为西安未央区启航馨苑柏梁社区居民委员会,委托人为李某。但郝予安在致电李某时,其表示并不知情。
后来,郝予安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进行了举报投诉。监管部门在回复中提到,郝予安提及的该银行西安太华北路支行存在他反映的相关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局将在职责范围内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2025年1月2日,记者致电涉事银行西安太华北路支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对此事并不知情,如果想注销可以拿着身份证过来注销。记者尝试联系未央区启航馨苑柏梁社区居民委员会,截至发稿,未能取得联系。
郝予安同时也向当地法院起诉,2024年12月26日,该案最新一审判决,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认为,他人代理开立个人银行账户的,银行应要求代理人出具代理人、被代理人的有效证件以及合法的委托书等。对代理人身份信息的核验应比照本人申请开立银行账户进行。银行、支付机构收集消费者金融信息用于营销、用户体验改进或者市场调查的应当以适当方式提醒金融消费者是否同意银行、支付机构将其金融信息用于上述目的。本案中,被告在为原告开立养老金账户时,未尽到全面审查义务及告知义务,存在一定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另外,诉讼中,鉴于被告已将案涉养老金账户销户,故对于原告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销毁原告相关身份信息的诉讼请求,本案不再处理。但郝予安觉得银行应该登报道歉,自己准备上诉。
莫名其妙被通知开户
银行人员“悄悄就帮我们操作了”
在不知情或诱导下被莫名其妙开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情况,不在少数。记者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检索发现,仅12月份就有数十位储户反映,自己并未有真实意愿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但还是通过各种渠道被开户,其中涉及多家银行。
2024年12月的一天,张林(化名)收到了一则银行发来的短信,显示“您于2023年9月5日在手机银行预约申请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已成功开通”,张林有些摸不着头脑,一度怀疑是诈骗短信。
“当时我以为是诈骗,也没当回事。过了几天之后,我在朋友圈看到也有人被开了相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才回想起来。”据张林回忆,一年前,其所在公司给员工集体换工资卡,银行人员来到公司帮忙操作,没让大家往银行跑,“但是当时根本就没提什么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事情,悄悄就帮我们操作了,一年后看到短信,真的是大无语。”
当天下午,张林就打电话给银行说明了情况,希望可以销户。“一开始,客服还说要到现场柜台处理,我愤怒地进行了回怼,并威胁投诉,他们才登记了信息,说是会有人联系处理。”张林说,后来银行告知称直接销户了。
“被存钱”后难销户
账户内资金得退休后提取
“前几天的某个晚上,超市门口有人送毛绒玩具,我就围观了一下。当时他们说注册个人养老金(账户)就可以送,我也不知道啥是个人养老金(账户),就把手机给他们操作。”小唐告诉记者,自己只记得输入了几次密码,人脸识别了一下,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开通了。
后来,在网上了解到一些银行的类似操作,才明白过来。考虑到自己还没有想好是否当下就要开通,于是他就先去银行把账户注销掉了,“因为我账户里面没有钱,注销起来还算方便,拿着身份证就可以了。”小唐说,如果账户里有钱的话,可能就会比较麻烦。
有网友反映,其通过某金融平台的某项活动被诱导开立了银行个人养老金账户,随后该账户自动被存入1元福利金。在现有规则下,有资金或持仓的,无法直接注销,符合提取条件的,将资金提取后方可注销。但理论上,账户内资金只能退休后提取。
各家银行压任务
员工不得不“贴钱完成基数”
有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自从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向全国推广以来,不少银行就开启了“备战”模式,积极寻找新客源,抢占“新蓝海市场”。
另有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会给基层员工下发一定数量的指标,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个人养老金客源焦虑升温下,“开户中介”卷土重来,在网络上颇为活跃。
1月2日,记者简单搜索就在网络购物平台发现多家“开户中介”,对方表示,最近在他那里购买个人养老金开户指标的人不少,几个到上千单的都有。大小银行都能接单,并保证真人操作。
“不同银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户价格不同,国有四大行中比如有的为80元,其他商业性银行价格稍低,约为75元。如果要入金的话,比如存进去1元起,要再加5元钱。”该工作人员表示。
这位“开户中介”还称,他们通过真人注册开户,看不出跟正常开户的区别。“我们是合法合规服务,用户知情自愿使用。我们一方面通过线上媒体投放有需求用户自愿使用,另一方面也通过线下广告方式宣传或通过社区群宣传,让大家注册。”
一家地方银行的业务经理沈波(化名)向记者透露,他也在社交平台发布开通养老金账户的“救助帖”,自嘲“贴钱打工”,公司要求他们找人开个人养老金账户,无需存钱。
为了吸引别人开户,最近几天,沈波从自贴50元现金涨到了100元,开好账户给对方转钱。此外,该银行APP也给新开户者一张价值50元的超市代金券。
据沈波透露,其所在的银行需要完成5万个开户名额,但是该银行只有在江苏、杭州、上海、北京四个城市设有分行,也局限于在这四个城市交社保的市民开户。“如果找不到开户者,每天上班被领导约谈,还要扣绩效。扣钱1000元起步,那我还不如自己贴点钱,把基数指标完成了。”
专家:应用政策激励更多人参与
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试点两年后,于2024年12月15日正式向全国推广。
2024年12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称,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作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入口”,每人仅能选择一家银行开设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所以如何第一时间抢到用户,成了各家银行的头等大事,开户乱象也由此而生。
面对不少开户乱象,律师董毅智表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立必须得到储户的完全知情同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通属于民事领域的金融服务合同关系,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储户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与该项养老计划。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银行在开立账户前必须充分告知储户账户的性质、用途及相关费用。
董毅智认为,银行在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主要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业绩考核压力,个人养老金账户具有唯一性,每家银行都在争夺客户资源。部分银行为完成开户指标,对员工下达了严格的考核任务,导致一些员工为完成业绩,未经储户同意擅自开户。二是流程不规范,部分银行在开户流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例如未充分告知储户或利用储户办理其他业务时顺带提交开户申请。三是第三方平台诱导,一些银行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通过赠送优惠券等方式诱导储户开户,但未明确告知账户的性质和后果。
另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陈冬梅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在试点两年后正式向全国推广,但目前为止民众的开户意愿还不是很强。
陈冬梅认为,一是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鸡肋”。对中低收入群体而言,每年12000元的税前扣除额度所带来的“税优”有限。尤其对年收入在6万块钱以下的人群,本身无需交个税,参与时不享受优惠,支取时还需补交3%的个税。而高收入群体不在乎这点“税优”。二是年轻人养老规划意识总体比较欠缺。对于远期的事情不关心是人的天性,尤其年轻人可能更关注当下的消费体验以及短期储蓄,未将养老规划提上议事日程。
陈冬梅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未来的实际操作中,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以提高受欢迎程度。
首先是提供一些资产配置方案供民众选择,降低参与难度,提高获得感。现在完全开放给个人做投资选择和账户管理,对相当部分的民众而言很难。如果有专业配置方案,除现有的产品外,还可考虑将更多类型的资产纳入投资范围,例如基础设施REITs、商业养老保险的创新产品等,不断丰富风险收益选择。
另外,还可增强普惠性,扩大参与面。例如,可根据不同收入水平实行差异化的缴费和“税优”政策,提高税前抵扣标准,以及降低领取阶段的税率,用政策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构建中。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