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法答网是最高人民法院为全国四级法院干警提供法律政策运用、审判业务咨询答疑和学习交流服务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法答网,法院干警可以就审判工作、学习和研究中涉及的法律适用、办案程序和司法政策等问题在线咨询。答疑专家须严格依据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答疑意见,并经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以最大限度保障答疑意见准确、权威。咨询仅针对法律适用问题,不得涉及具体案件,答疑意见仅供学习、研究和参考使用。
法答网上线运行以来,咨询答疑质量和平台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上下级法院业务交流顺畅高效,困扰审判一线痛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有问题,找法答”的理念已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干警内心。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抓实“公正与效率”,最高人民法院充分挖掘法答网资源“富矿”,积极开展优秀咨询答疑评选工作,将具有典型性、前沿性或疑难复杂的法律适用咨询答疑通过人民法院报等媒体平台陆续发布,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挥法答网释疑解惑交流、促进统一法律适用的功能效用,向社会传递崇法风尚,弘扬法治正能量。为此,人民法院报特开设“法答网精选答问”栏目,发布法答网精选咨询答疑。敬请关注。
问题1:抵押权人对不动产抵押权的行使能否及于不动产的租金?
答疑意见:民法典第四百一十二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致使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该抵押财产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但是抵押权人未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义务人的除外。前款规定的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该条的立法目的在于:在抵押权已经进入实现阶段,抵押物已被采取保全措施的前提下,剥夺抵押人对抵押财产孳息的收取权,转而使这部分收益进入抵押权人优先受偿的范围。这一规则有利于抵押权的实现,也能够充分发挥抵押财产担保债权优先受偿的功能。但该条强调的是抵押财产被扣押,而针对不动产(如房屋)的保全措施通常是查封。在查封尤其是“活封”的状态下,承租人可以继续占有使用房屋,仍然可以产生租金这一法定孳息。将上述规定精神类推适用于查封情形,即产生的租金收益按照民法典第四百一十二条规定精神处理,也符合上述立法目的,有利于在实现物尽其用的基础上发挥抵押权的功能作用,促进交易的便捷开展。实践中,也有类似的经验做法。比如,(2020)最高法执复169号执行裁定、上海金融法院(2021)沪74执复14号执行裁定均认为抵押权人在房屋查封后有权以房屋租金优先受偿。
需要说明的是,在破产程序中,由于破产申请受理后,人民法院应当解除对债务人的保全措施,故该条的适用前提已经不复存在,而应当适用相应的法律规定处理。另外,依照民法典第四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精神,抵押不动产被人民法院查封后,抵押权并不当然及于不动产租金。这时,抵押权人就租金收取负有向不动产承租人的通知义务。抵押权人怠于通知而承租人继续向抵押人支付租金的,仍然产生相应的清偿效果。抵押权人不得主张该清偿行为无效。
咨询人: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行政及执行裁判庭 徐昺颢
答疑专家: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 李 兴
问题2:人民法院受理对被执行人的破产申请后,对于被执行人采取的限制高消费措施是否应当解除?
答疑意见:依照企业破产法第十九条、《全国法院破产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4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被执行人破产申请后,应当中止执行程序,解除对被执行人的财产查控措施。在此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因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其基本考虑是,进入破产程序后,被执行企业被管理人接管,以督促被执行企业履行义务为目的的信用惩戒措施已无必要。对于被执行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执行法院已经采取的限制消费措施应当如何处理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等并未作出明确。
我们认为,人民法院受理被执行企业破产申请(被执行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执行法院应当解除对被执行人采取的限制消费措施。其内在逻辑与前述的应当删除失信信息有相通之处。对符合特定情形的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其因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而不当减损财产,降低其偿债能力。破产程序的功能是在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情况下,公平清理债权债务,平等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后,由管理人接管企业,进行财产清算,管理人处置债务人财产或财产权益时应当及时报告债权人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一般不会发生不当减损债务人财产的情况。因此,被执行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已无必要继续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咨询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 姚富国
答疑专家: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 孙建国
问题3:房屋承租人能否对房屋征收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答疑意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被征收人对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该条例第二条明确被征收人即为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将承租人排除在外。依据上述规定,承租人一般不具有针对房屋征收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主体资格。但从法理上讲,与被诉行政行为是否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是判断当事人是否具备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重要标准。因此,对于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公有房屋承租人等人群,由于其享有法律和政策所赋予的接近于所有权权能的带有福利性的使用权,有必要赋予其针对房屋征收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例如,“李某某诉潍坊市奎文区政府房屋征收决定案”(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4-01-3-005-002)明确,公房承租人具有对房屋征收决定提起诉讼的原告资格。
同时需指出的是,虽然一般意义上的承租人对房屋征收决定不具有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但并不意味着其不能对补偿利益提起行政诉讼。如果符合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其有权提起行政诉讼。例如,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含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如果承租人承租房屋用于经营,市、县级人民政府的征收行为则可能造成承租人停产停业损失,承租人有权就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提起行政诉讼。“某茶馆诉广东省开平市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3-12-3-021-006)的裁判要旨也体现了上述思路。
咨询人:四川省广元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 任佰安
答疑专家: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赔偿办) 熊 君
问题4: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检察院和法院先后决定对赔偿请求人逮捕,此后刑事案件以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结案的,赔偿请求人应当以哪个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申请?
答疑意见:侵权赔偿通常遵循“谁侵权,谁赔偿”的原则,但当国家机关侵权时,由于国家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按照“社会保险理论”“公共负担平等理论”,为便于受害人主张权利,国家赔偿中赔偿义务机关设定与民事诉讼中侵权主体的设定并不完全相同。
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依照本法的规定应当给予国家赔偿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二审改判无罪,以及二审发回重审后作无罪处理的,作出一审有罪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从以上法律规定可以发现,国家赔偿以“谁侵权,谁赔偿”为一般原则,以责任后置吸收为例外。特殊情形中的赔偿责任后置吸收,是实体后置吸收与程序后置吸收的统一,且以实体后置吸收为前提,兼顾国家赔偿法救济私权与规范公权的双重宗旨,实现方便赔偿请求人申请赔偿与倒逼赔偿义务机关依法履职之间关系的平衡。
所提问题中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可以按照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目的和精神,进行目的解释、历史解释和体系解释,将法院确定为赔偿义务机关。理由如下:首先,国家赔偿法对刑事赔偿中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在人身自由侵害等特定情形下,采取了赔偿责任后置原则,即在一定程序中当数个司法机关均实施了侵权行为时,由最后一道程序作出负面司法决定的办案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由于法院作出过逮捕决定,由其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符合国家赔偿法的目的和精神。其次,如果让检察院和法院都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则由于赔偿义务机关不同导致赔偿请求人申请国家赔偿的程序不同,前者需要复议而后者不需要复议,从而导致赔偿请求人需要提出两次国家赔偿申请和推进两个赔偿程序,这无疑不利于赔偿请求人及时便利获得赔偿。最后,根据“社会保险理论”和“公共负担平等理论”,赔偿费用最终由国库来支付,故由最后作出逮捕决定的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既做到了便民,又没有过多增加法院的负担,最终实现了国家赔偿“诉讼经济原则”。
咨询人: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赔偿委 李海燕
答疑专家: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办 何 君
来源:人民法院报·7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
两高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4〕13号)
国务院关于《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入库参考案例解读:非上市公司未经决议为其间接持股100%的公司提供担保的效力认定
国务院关于《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最高法:对罪行极其严重的性侵害未成年人罪犯依法严惩不贷,3人被执行死刑
国务院关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的批复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关于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和审核增列的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名单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服务工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决定
2023年度北京市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续贷工作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
超级棒的工具,推荐给大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二号:授予下列人士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入库参考案例选介:阮某海、叶某玲诉叶某仙、叶某华相邻通行纠纷案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公开征求《关于推动网络交易平台企业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4〕9号)
国务院审议通过《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草案)》和《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
工信部等八部门部署做好老旧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动力电池更换工作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答记者问
“两高”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洗钱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重磅!国务院学位办公示2024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
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典型案(事)例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参考案例选介:顾某甲、顾某乙、顾某丙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案
最高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管理工作的意见》
最高检召开“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新闻发布会
司法部关于《行政复议指导性案例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2万余字)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
国办发〔2024〕3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
关于通过2023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2024年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等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相关事宜的公告
河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2024年特岗教师招聘办法和岗位设置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核规范》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作出国家赔偿决定时适用2023年度全国职工日平均工资标准的通知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2024年5月6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公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全文+答记者问
对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教育部: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指导性案例225-229号)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家监察委员会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河南省商务厅等19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国法学会《加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 深入开展县(市、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指引》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宣传部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全面推进版权纠纷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工作
北京市关于优化调整本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 京建发〔2024〕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