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冬来袭,诸如电热毯、热水袋、暖宝宝等各种取暖设备纷纷登场,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也给不少人带去了伤痛。有些人会有疑问:明明感觉不烫,为什么还会被烫伤呢?因为这些取暖神器,一旦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顾名思义,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低于50℃的热源,导致热量蓄积,从而所引起接触部位皮肤、皮下组织的慢性烫伤。这种烫伤由于温度不高,往往在初期并不引人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量逐渐累积,皮肤受到的损伤也会越来越严重。
普通烫伤,通常是在高温气体、火焰、开水等接触下造成的创伤,这种创伤会产生明显的痛感,也容易让人察觉和躲避。
低温烫伤,通常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这种烫伤由于温度不高,往往在初期并不引人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量逐渐累积,皮肤受到的损伤也会越来越严重。
一、整夜开电热毯睡觉,调节温度档位过高。
二、将暖宝宝直接贴在皮肤上。
三、长时间、近距离、单一部位接触取暖器。
四、自行在家艾灸、拔火罐、磁疗等操作不当。
婴幼儿、老年人、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长期卧床的患者都是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他们往往因为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或障碍,容易发生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发生后,皮肤表现为发红,可能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水疱,大小不等,水泡周围的皮肤会有灼烧一样的疼痛感。此时首先要移除热源,然后使用流动的凉水冲洗创面降温。千万切忌自行戳破水疱,应立即前往医院交由专业的医师处理。
1、使用取暖设备时,应该对其温度范围有所了解,并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对于婴幼儿、高龄人群、生活不能自理及感觉功能障碍者,应避免将取暖设备长时间接触皮肤或放在某一部位。
2、皮肤和热源之间采取一定的隔离手段,比如厚毛巾等,而且要确保妥善包裹取暖设备,以免在睡梦中包裹物脱落导致烫伤。
3、使用电热毯时,通电时间不要太长,上床前应关掉电源,避免彻夜使用。最好选用调温电热毯,在温度合适时调到保温档。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
END
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
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原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成立于2010年6月,登记机关是四川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是经登记管理机关认定的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是5A级社会组织、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的第四届四川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连续多年在基金会中心网(CFC)全国8000余家基金会财务透明度以及信息公开披露均获得满分100分,透明指数(FTI)全国并列第一。关注领域:科普教育、产业帮扶、科学减防灾、社会组织孵化、中小企业发展等。
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已入驻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网易号、企鹅号等10+平台,更多信息也可登录官网:http://www.kejigongyi.com查看,感谢您的支持,欢迎您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