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一年,实干铸实绩。
2024年,石台经济运行稳居全省59个县(市)第一方阵。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3%;旅游人次增长13%,旅游收入增长18%。
以“富硒、负氧”为特色的石台,森林覆盖率达84.68%,大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6000-14000个,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3.77亿立方米。如此优越的生态环境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生态工业领域,更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石台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厚植生态底色,精心勾勒产业绿色画卷。
走进仙寓镇,很远就能看到插满黄绿色诱虫板的茶园。
近年来,石台县在12.3万亩茶园推广使用太阳能诱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施用农家肥、有机肥,加上土壤富含硒元素,茶叶品质上乘。
“石台茶叶很有名,以前来往游客都会买散装茶,但附加值一直上不去。”石台县西黄山茶业实业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韩仁甲介绍,近年来企业从茶叶种植环节就加大科技投入,建设水肥一体自动灌溉的智慧茶园,有效提升“硒茶”品质,全年茶叶产值突破2000万元。
2024年,“石台硒茶”被纳入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目录,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14.65亿元;石台香芽上榜首批《大黄山地理标志保护名录》。
在横渡镇的皖南黄兔原种基地,一只只肥壮的肉兔住进了“单间”,更新换代的设备为兔子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08年,我接过父亲接力棒,养兔育种,从家庭作坊的养殖模式发展到兔业协会,集聚包括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在内的各方力量。” 安徽省义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勇说,通过科研团队不懈努力,培育出皖南黄兔新品种——石台皖南黄兔,2021年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畜禽新品种审定,2024年被纳入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4年,石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持续实施富硒特色产业 “1710” 行动,探索推进富硒农特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全年硒产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
成立于1984年的安徽鸿凌智能仪表科技有限公司,曾面临流动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等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解决了企业3600万元的流动资金问题。”石台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舒志勇说。
为了解决技术落后问题,该公司投入6000万元建设了5G智能生产线,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每天可以下线8000台物联网智能燃气表,产品质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公司还被认定为安徽省大数据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李险峰说。
在做好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石台县大力培育新兴生态工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新兴生态产业。总投资近80亿元的石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不仅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此外,石台还积极推动硒泉产业发展。在南京、合肥、淮南举办“硒品出山 引客来石”活动,吸引39家硒泉企业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1.74亿元。同时,加快推进硒泉产业“腾笼换鸟”,支持澳洋大岭、硒泰食品、檀泉硒饮品技改扩规。硒泉产业综合产值达1.48亿元,同比增长20.3%。
走进仙寓山景区,道路更加平坦,停车场更加宽敞……目前,景区正在实施二期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仙寓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李美芳介绍:“二期项目依托仙寓山七彩峡玉谷关于仙女的传说,拓展仙女故事线,盘活‘仙’字招牌,建设主题场景。” 石台将继续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将民间故事、石台民歌、目连戏、秋浦歌文化等融入旅游产品中。
一年一度的画坑晒秋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赏秋和打卡,周边民宿和农家乐的生意火爆。此外,石台还举办了茶文化节、库山农耕节等活动30余场次,紧抓节庆活动等关键节点发放150万元消费券。牯牛降景区、仙寓山景区入选2024年度皖美消费新场景,仙寓山富硒康养旅游度假区入选省级旅游度假区。文旅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石台注重推动“旅游+”“+旅游”与各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特色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打造了众多乡村旅游示范点,游客可以体验采摘富硒果蔬的乐趣,感受乡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生态工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开发硒水产业园旅游,让游客了解现代工业的生产过程和生态理念。产业融合不仅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还形成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了产业整体升级。
2025年,石台将在品牌与数字双轮驱动下,进一步加大对“石台硒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生态工业领域,创新引领,加速集群发展,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同时,全力争创牯牛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仙寓山富硒康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秋浦河・大龙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
主办 /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 / 池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协办 / 池州市传媒中心
来源 / 石台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江雪飞 马婷
编辑:吴婵娟 审稿:姚成润 监制:周美超
公益广告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