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一部以地域文化为题材的情景剧在文旅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在彰显地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更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为了推进宣化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戏剧艺术促进宣化文旅产业链的延伸,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宣化区委宣传部、宣化区文联立足宣化区域内丰富的辽代文化遗存和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联合推进大型实景历史剧《燕云行》项目建设,力求实现戏剧与文旅的融合共生。绚丽多彩的辽文化是契丹族与汉族及其他各民族相互交流和吸收的成果,在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编创排演以辽文化为背景的历史剧,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日前,随着《燕云行》的首演成功,该剧已经不仅仅是一台戏,更成为宣化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时长00:3
一台戏代言一座城
——看大型辽代实景历史剧《燕云行》
如何绘制精神谱系(上)
“咱们燕云十六州这方土地上的汉人,都是大辽的子民,与契丹族同属中华儿女,加上大辽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么多年来相融相合,诸多习俗也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啦!”“张家的儿郎们,我等虽非大辽将士,但身后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亲人,今日迎战,抗击金寇,只为保家卫国!儿郎们,列阵、杀敌!”随着大幕缓缓拉开,台上演员慷慨激昂全情投入,台下观众满脸感动掌声不断,10月29日晚,一部由宣化人原创,立足于辽代末期的燕云传奇故事,大型辽代实景历史剧《燕云行》在宣化区文化艺术中心首演取得圆满成功。《燕云行》以国家级文保单位“下八里辽代壁画墓”出土的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深入挖掘辽代契丹与汉民族融合的民俗民风,展现了宣化传承千年的历史轨迹和文化底蕴。故事从归化州(宣化)乡绅张世卿捐粟授官开始,在种植葡萄并酿葡萄酒、迎娶契丹女子耶律青青为长孙媳等桥段中铺陈开来,并呈现出“葡萄起藤”等宣化独有的仪式。
舞台上,演员们身着色彩斑斓的古装服饰,阵阵激昂的音乐声和充满情感的台词对白,仿佛穿越时空,将人带回到了那个遥远的辽代。舞台下,坐着一位特殊的观众,他身材瘦削、目光睿智,随着主题曲《燕云行》的响起不禁泪湿眼眶,他就是大型辽代实景历史剧《燕云行》编剧、艺术总监程建国。“剧本的创作开始于2022年初,在冬奥会太舞营地召开的一次视频会上,提及了辽代历史在宣化乃至整个张家口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当时,我就想着要打造出一部以辽代时期的宣化为背景的历史剧,以此作为文化名片,让更多的人认识宣化、了解宣化、关注宣化。”程建国说。真正开始创作后,程建国才发现困难重重。最大的困难就是辽代历史文献少,现存文献中也是出现史实错误、记载简略、相互矛盾等问题。比如辽代的捺钵制度,不同文献对于捺钵的地点、时间以及具体活动内容的记录都存在差异。就连官方史书《辽史》中,在辽代的纪年、人物世系等方面的记载,有些地方也不够准确和连贯。很多辽代的制度、文化习俗等内容,由于文献缺失或记载矛盾,如何在剧中客观反映和具体把握,如何全面深入地构建情节与人物,这些都给《燕云行》的剧本创作带来难题。 “在剧本创作中,我先后收集、翻阅了近百本现有的辽代文献、历朝以及现代人对辽史的解读以及辽代相关小说等。”程建国说,他还观看了几乎现有的与辽代相关的影视剧,先后到国家博物馆、辽金文化博物馆等参观调研,在尊重历史和记录历史的基础上,对剧情、人物进行升华和塑造,使得这段跨越千年的故事更加饱满。
“整场演出让我的情感与不同人物的命运走向共通,意犹未尽。”“在宣化生活了70多年,这还是我第一次在实景剧中看到宣化在辽代时的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很震撼。”“这台戏里有传承不息的历史底蕴,展示了契丹文明与中原文明交融创造出的辉煌,值得深思。”
《燕云行》这部剧时长90分钟,共设置6幕场景。全剧以歌、舞、剧等艺术形式表现辽代独具特色的“头鱼宴”“击髀石”“婚丧嫁娶风俗”等场景,嵌入“葡萄起藤”等宣化独有的仪式,穿越历史时空隧道,在张伸与耶律青青从青梅竹马到相濡以沫的儿女情长中,表现荡气回肠的民族情怀、家国情怀,去发现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展现宣化传承千年的历史轨迹和文化底蕴,钩沉中华民族各族群先贤们筚路褴褛、以启山林的壮志豪情。 观众首次通过舞台领略了辽代独具特色的“头鱼宴”“击髀石”“婚丧嫁娶风俗”等场景,在歌、舞、剧等营造的艺术氛围里,在金灭辽的战乱纷争中,为男女主角荡气回肠的民族情怀和家国情怀所动容。
《燕云行》这部剧整体以人物对白反映故事,人物对白以古人语言习惯为主,加入了张家口区域内的特色方言,使得观众易于理解的基础上,更显妙趣横生。剧中的几首歌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主题曲《燕云行》的歌词创作,其中倾注了历史沧桑、爱情的凄美等元素,副歌中“燕云醉,相思泪,一杯浊酒繁华岁;燕云行,常相随,一腔热血百战归”,是对整部剧的总结和升华,看过剧后再听这首歌,往往让人热泪盈眶。“为了呈现原汁原味的燕云故事,剧组从作曲、作词、编曲、剧本创作到导演、演员,全部主创团队均为宣化本地人。”《燕云行》总导演谢晓红说,这种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本土文艺人才的充分利用,使得《燕云行》颇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燕云行》由宣化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易驰文化旅游集团联合出品,区文旅局、区融媒体中心、张家口日报社宣化办事处等多家单位联合协办。该剧根据地域特色,紧紧扣住本土这一关键词,200多名演职人员中没有一个是外请的,诠释了“家乡人演家乡事”这一总体原则。本土家乡人更知道自己家乡的历史文脉,创作、编导、表演起来也更亲切、更符合地域特色,才成就了这部不论从编导艺术水准还是从演员表演水平来说都较为成功的剧作。本剧的演职人员有宣化区各文艺家协会的骨干力量,还通过选拔发现了一批新人,涉及工人、学生、教师、农民、机关干部等全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有70多岁的老人、下有6岁的孩童,大家都在用心编织着家乡的故事,是宣化本土文艺力量的一次综合展示。此外,演员在剧情中融入了太多的情感,有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有抗金卫国的家国情怀,更有儿女情长,使得观众可以通过观看本剧,在90分钟里情感五味杂陈,含着泪水在笑。
谢晓红介绍,《燕云行》的故事跌宕起伏、震撼心灵,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从今年5月底开拍到10月底首演,全区各行各业的文艺人才加入其中,总体协调、打磨剧本、精心排练、制定预案……环环相扣、安排紧凑,大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热忱,才让这部剧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为什么这台戏一开场就能瞬间燃起共情,因为整部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中,对其赋予时代内涵,开掘出了丰富底蕴和精神价值的好故事,这是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宣化三中党总支书记刘海生颇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