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迈上三万亿台阶,重庆需要更高的视野、集聚更大的动能、实现更快的发展。华龙网推出《三万亿“园”动力》大型策划报道,记者深入一线,挖掘区县深化改革的基层实践,为画好“三万亿同心圆”找到方法论,促进区县唯实争先,以更好状态建设现代化新重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为重庆工业大区的涪陵区,近日喜提新的工业“底座”——涪陵工业园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经开区,西部唯一、全国仅四席,含金量拉满。
在涪陵经开区的“兵器谱”中,生物医药算是一杆“长枪”,历经数十年深耕,集聚了以中医药制剂和生命健康科技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深入涪陵经开区,为你解析“中药味”“科技范”背后的产业打法。
练就“太极”迭代传统中药
冬日的薄雾下,新的涪陵制药厂在树木、湖泊、草坪的簇拥下,宛若花园工厂,生机勃发。
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正在中控室里控制屏上输入数据指令,几十套自动化多功能提取罐有序工作,不需要人工现场操作,投放药材原料、设定温度、收集提取液等工序自动完成,智能化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水平。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了解到,涪陵制药厂成立于1972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凭借急支糖浆、补肾防喘片等专利产品打出市场名声,如今已发展成为聚焦中成药、中药大健康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国知名中药制药企业。
在涪陵制药厂相关负责人看来,涪陵是太极集团起家的地方,也是核心生产基地之一,堪称整个集团的“根”。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及涪陵区的支持下,太极集团启动混改;次年,又与国药集团战略重组,实现了资本和资源的深度融合,进而完成从中药材资源到药品研发制造,再到医药流通的全产业链迭代,涪陵制药厂搭乘改革航母,进行了一系列发展创新。
在研发方面,涪陵制药厂已形成研发一代、转化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模式。
记者在太极医药城看到,除了传统药品占据C位,大健康产品也显露头角,共有8款中药成分洗护用品,10款食品酵素,“中药味”满满。
该负责人表示,除了推新,公司还注重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如以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太极通天口服液、太极急支糖浆等中药大品种为基础,先后开展了藿香正气系列制剂治疗湿疹的机制、藿香正气口服液用于预防和控制含铂多日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及产业化—通天口服液二次开发等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
目前,公司共有产品批文80余件、独家生产品规15个。其中,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连续多年在同类产品中销售占比超过六成。此外,该公司还拥有发明专利41项,先后承担国家部委近30个重大专项、省级专项50余项,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补肾防喘片荣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太罗荣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太极急支糖浆、太极通天口服液荣获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
涪陵与涪陵制药厂互相成就,今后也会“双向奔赴”,共同打造现代中药智能制造数字化中枢,既具“中药味”也有“科技范”。
传唱“儿歌”主打儿童用药
近绿者“翠”,涪陵制药厂旁边,“长”出了另一家花园式工厂。
这是因为好山好水的涪陵不仅出好水果,还出道地中药材,早在2006年,葵花药业集团便闻“药味”而来,成立了重庆小葵花儿童制药有限公司,并将其打造为全国儿童药的领军企业。
陶红斌是东北人,虽然接手重庆葵花才一年多,但早已适应并融入了涪陵。听说涪陵工业园区成功升级国家级经开区,他显得格外高兴:“涪陵是实至名归,我亲身感受到了这里的产业和营商环境优势。”
陶红斌向记者透露了当初选择落户的一件往事,涪陵政府部门不仅表现出极大的招商诚意,并且工作效率惊人,仅用一两天时间,就能完成其他省市一两个月才能走完的手续,背后是组建跨部门专班、协同配合产生的合力。
故事听多,眼见为实,当陶红斌主持重庆葵花的工作后,亲身感受到了涪陵营商环境的亲和力。对于“外来”企业,涪陵视如己出,不仅有求必应,区领导还时常组织企业之间的“相亲”,把各产业链的企业请到一起搞沙龙活动,促成老板们之间的联谊,让上下游有了更多合作的可能。
正因为营商环境好,重庆葵花才愿意花大力气,在涪陵经开区安了“新家”,从老旧厂房到花园式的现代工厂,向外界释放了这样的信号——“小葵花”要在这里深耕“大产业”。
在葵花药业集团体系内,重庆葵花是唯一的以儿童药为主的分支,这是因为涪陵方面助其率先完成了这一细分领域的布局。
陶红斌说,重庆葵花以生产中成药、儿童药为主,共有7个剂型30个药品批准文号,形成了儿童感冒、咳嗽、消化、益智4大特色;成人感冒、咳嗽、补益、偏头痛、风湿骨伤病5大特色的产品群。其中,以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化痰止咳颗粒为代表的9个儿童药品,市场占有率高、深受消费者认可,公司现有在研产品18个,共23个品规,年设计产能70万件。
吸引重庆葵花继续“走”下去的另一个诱因,是涪陵及其周边地区出产道地药材,主要种植有厚朴、金荞麦、前胡、紫苏等大宗品种,以及灵芝、黄精、百合、淫羊藿等高附加值品种,这也为企业创造了高品质原料来源和研发基础。该公司每年投入1000万余元用于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过去三年开展了12项技术攻关项目,并取得了创新成果。
投桃报李。自落户涪陵以来,重庆葵花已累计完成销售35.91亿元,上缴税金5.23亿元。
满腔“热血”深耕血液制品
有条件,就地取材;没有条件呢?创造条件也要上,凭空变出血液制品产业,就是涪陵“医”想天开的成果。
2007年,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兰重庆公司)落户涪陵,现已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创新生物医药产业主力军、重庆市血液制品链主企业。
华兰重庆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杨天柱告诉记者,公司以年轻人居多,像研发负责人张建璀就是个八零后;另一个特征是研发人员多,在600余员工中,研发队伍占比20%,同时公司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合作研究机制,组建千人研发团队,研发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华兰生物选择涪陵,同样是一场“双向奔赴”。
华兰重庆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血液制品作为临床急救用药、罕见病用药,血液制品有着极高的准入门槛,并且主管部门不再批复新的生产资质,听闻苏州的产能要转移,涪陵方面第一时间上门招商。经过几轮的考察,涪陵许诺的服务都做到了,落户的条件也达到了,顺利地将苏州工厂成建制“端”了过来。
张建璀告诉记者,公司已完成各项工艺技术改造、新工艺推广、新产品开发等科技项目100多项,“新药创制”重大专项3项,所研人免疫球蛋白为重庆市产业类重点研发项目,成功转化低温乙醇沉淀+压滤技术、辛酸沉淀+压滤技术、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病毒灭活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开发的第四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生产工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身为全市血液制品领域的标杆企业,华兰重庆公司先后搭建了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重庆市血液制品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平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3个数字化车间,获得专利授权229项,专利总数居血液制品行业第一。累计研发投入5.23亿元,自主拥有8个品种23个规格的血液制品生产批件,上市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销量连续五年全国排名首位,其余产品销量均保持在行业前五名,产品销售区域覆盖全国31个省份,同时出口海外。
以涪陵为中心,华兰重庆公司还不断拓展阵地和分享机会,先后在武隆、开州、忠县、潼南、彭水、巫溪、石柱、云阳、梁平等区县设置单采血浆站,建设总投入累计超15亿元。
作为对涪陵的回报,华兰重庆公司快速生长,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入选重庆市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被认定为重庆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年产值超过12亿元,年纳税也达1亿元以上。
开出“药方”做强医药产业
对于生物医药产业,涪陵开出了精准的“药方”。
首先,是做大中药材种植产业,全区有6万药农,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综合产值超过115亿元。
其次,是做强龙头制药企业,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正谋划布局医药研发、医疗康养等产业项目,争创灯塔工厂,推动太极集团涪陵基地尽快实现100亿元产值,全力打造300亿级现代中药智能制造基地,加快将太极集团培育为500亿级旗舰企业。
最后,是依托涪陵经开区招大引强,并孵化医药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太极集团、葵花药业为代表的中成药、以华兰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以常捷医药为代表的化学药、以三海兰陵为代表的医药包材的产业集群。现有规上企业9家、十亿级企业3家;2021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38.26亿元,占全区规上产值总量的6.13%。
涪陵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经开区,作为“标杆”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感受到了这股活力。
当地药企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好土“长”出好产业,资源土壤,让产业共享了道地药材;创业土壤,让企业敢于投入赢得产出;服务土壤,则体现了涪陵人“来了就是一家人”的爱商、扶商之道,最终达到共赢的转化效果。
提供关键助力的则是政策土壤。
涪陵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结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围绕打造重庆“33618”、涪陵“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布局包括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在内的主导产业。
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全力支持医药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融合导入资金链人才链,实施惠企政策,“一对一”匹配、精准化投送,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数字赋能,在扩规模、强品牌、拓市场上下功夫,为全市打造世界级现代中医药产业集群作出涪陵新贡献。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