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决定在2024年5月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和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小学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明显上升。2023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教育家》一直十分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多次就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心理问题进行科普,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话题专访专业人士进行解析。在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教育家》将推出系列文章,介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与识别、正确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为老师、家长提供相关指导建议,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今日推出系列文章第2篇。
系列推文① 王湘蓉: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十个关键问题 | 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
精神心理疾病已成为社会重大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及解决我国大中小学生精神心理问题,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担任主任委员。采访中,陆林就我国家校医社等多领域协同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建设给出了建议,并就如何制定精神心理问题学生的转介、复学等制度机制进行了解答。
《教育家》:陆院长,近年来中小学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明显上升,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家庭、医院、社会等多领域协同参与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您认为该保障体系将如何构建,涉及哪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陆林: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尚不成熟,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等方面,遇到各种困惑和挫折,从而引发心理行为问题。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的建设。
目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虽然我们国家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非常重视,相关的政策法规中也明确了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量、师生比、心理咨询室配备等,但由于受硬件条件、人力资源、社会对学校评价机制等多重影响,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仅仅停留在口头重视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建设不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没有得到真正保障、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量也得不到相应认可。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中小学没有心理教师,或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团委干部、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兼任,其中很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学专业培训,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在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不多,重视也不够,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不足,甚至有少数学校至今还没有开展过心理健康教育,漠视学生心理问题。部分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有偏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问题学生”,害怕被贴标签,面对心理矛盾,也拒绝向专业教师、医生求助。我们需要消除社会对精神心理问题的偏见,尤其要消除学校中的歧视问题。
四是学校、家庭、医院、社会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转介途径。学校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无法有效快速转介到医院,家长也可能因为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不足或害怕歧视偏见等问题不去就医,耽误了学生诊治,造成严重后果。
《教育家》:今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您认为落实《行动计划》教育领域应做好哪些工作,如何更科学地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体系?
陆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建设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一是建立由专业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及心理辅导教师共同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一步落实在各级学校按照规定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注重学生隐私信息的保护,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电话或心理咨询信箱等,采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对症下药,同时建立顺畅的学校—医院转介机制,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矫治,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保障。
二是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实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上岗资格认证制度,出台认证标准,启动认证程序,定期组织教师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服务水平。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技能纳入全员教师日常培训和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三是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建议教育部门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标准,将其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工作,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管理制度机制的完善。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教育家》:据一些医院精神卫生科反映,儿童精神心理科病床常常一床难求,破解就医之“难”,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建立完善哪些制度机制?区县及社区医院该如何提升精神心理门诊专业能力?
《教育家》:不少网友反映,精神或心理问题学生复学难,有校难回的现象时常发生,如何健全精神心理问题学生复学机制,让复学“不再难”?
陆林: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是儿童精神心理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大部分的精神心理问题学生并不会影响其他同学,教育部门应明确要求学校不能因精神心理问题拒绝孩子复学。健全精神心理问题学生复学机制,需要把学校、家庭、医院和社会等多方力量整合调动起来。
一是教育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也要明确一个底线:不得无故拒绝孩子复学。
二是学校要以包容态度接纳有精神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肯定,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感受,对学生的学习不要有过高要求,避免加重其心理负担。班主任和学校心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尽快适应学校节奏,以便顺利渡过这段特殊时期。学校要与家庭高度配合,建立学校和家庭定期双向反馈学生状况的机制。
三是医生应充分告知家长和孩子病情稳定是复学的基础,但状态好转并不意味着疾病已经治愈,还需要巩固治疗成果,不能轻易认为自己好了就自行停止治疗。很多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较长一段时间的药物或进行康复治疗,预防复发。
四是建议家长和孩子要降低心理预期,在学生复学的一个学期内,学习进度跟不上、成绩不理想等都是正常现象,家长要理解学生,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教育家》:不久前,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未来咨询委员会有哪些工作计划,将开展哪些工作?
陆林: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实践调查。我们将组织专业力量,开发适合我国大中小学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库,建立和完善调研体系和监测机制,跟踪、监控和预测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准确把握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二是组织科学研究。针对新形势下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各地和学校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三是引领服务发展。以需求为引领,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发展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为大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是提供决策参考。咨询委员会将做好重要决策、顶层设计的前期研究,为政策制订提供咨询,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风格、符合中国文化和中国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五是推动科普宣传。咨询委员会将发挥专业优势,分类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等群体进行科普宣传,为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相关研究和创新实践模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教育家》杂志2024年征订
《教育家》杂志大16开,全彩印刷,周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0-1372/G4,国际刊号:ISSN 2096-1154。
订阅方式:
一、电话订阅
电话:010-67071542 62253451(全套,全年订阅价720元)
汇款附言请标注订阅刊期和详细邮寄地址。
二、微店订阅
《教育家》2024新年献词 | 时光不会辜负你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