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早颁布于1991年,中间经过了2006年、2020年的两次修订,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
什么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未成年人享受哪些权利?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具体如下:
生存权✦
包括生命安全权和生活保障权。大多数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生存状态,但也有个别父母严重侵犯儿童的生存权。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凡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构成犯罪的、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溺婴及弃婴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发展权✦
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发展权利主要指信息权、受教育权、娱乐权、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参与权、思想和宗教自由、个性发展权等。其主旨是要保证儿童在身体、智力、精神、道德、个性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均得到充分的发展。
受保护权✦
反对一切形式的儿童歧视;每一个儿童将得到平等对待;保护儿童一切人身权利及关于处于危机、紧急情况下的儿童保护;脱离家庭的儿童保护。对怎样保护儿童,我们还缺少明确的认识,常常无意识地造成对儿童权利的忽略和侵犯。如对儿童照料不周,对儿童进行有辱人格的惩罚,让孩子承担过重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利用、剥削儿童,这些都是没有尊重儿童的权利。
★
预防性侵
未成年人保护法
1.让孩子了解身体是属于自己的,小背心、小内裤覆盖的地方就是私密部位。
2.私密部位不许他人触碰、看。
3.小秘密要告诉爸爸妈妈,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不随便吃喝陌生人给的食品或饮料;避免单独和陌生人在家里或在密闭的环境;家长不能接送时,不独自出门。
5.勇于拒绝
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只要让你感到痛或者不舒服,就立刻反抗,即使是老师或者其他亲近的人,也要敢于说“不”。
★
预防欺凌
未成年人保护法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主要行为:
1.暴力的肢体行为,例如:踹、掐、捏、打。
2.话语的欺负,例如:给人起外号、嘲讽、骂人。
3.心理的欺负,例如:带头孤立他人,不让小朋友和他玩。
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
1.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对方的言语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为自己争取时间;
5.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或家长解决;
6.穿戴不要奢侈,尽量低调,不过于招摇;
7.独自行走时尽量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从小要学法,法律威力大,
生活大世界,处处不离它。
护己要学法,保护你我它,
法前人平等,用法闯天下。
齐心来学法,歪风都能杀,
弘扬正气好,利民利国家。
school
来源:网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