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漂与调漂,看似是两个联系不太紧密的问题。其实,观漂的好坏与调出来的漂的状态有直接的关系。调漂后的钓组状态,直接影响着鱼吞饵的方式,反映在漂上则会有不同的表现,要说明这一联系,就要结合实际问题去分析,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因素。调漂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鱼的品种。其二,钓法、气候因素。这里咱们就从影响观漂,调漂的主要因素入手,说一下观漂与调漂。
一、从吃口看长相
有经验的钓手,仅凭鱼吃钩的漂相就能判断出这是什么对象鱼,在中鱼后的瞬间,就基本上判断出这鱼的大小。而后,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获鱼的机会当然就大了许多。大家都知道:大鲤鱼吃钩时漂稳重下沉,鲫鱼吃钩漂顿挫上升,底层小鱼反映在漂上是频抖,力度不强。上层小鱼,中途截口,浮漂显得很轻,而快进快出等等。这些经验从感性上告诉大家一般的规律性,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先笼统地说一下,决定浮漂语言的因素。
其一,是鱼的品种不同,就是鱼通过进化,每个品种间的主要食物分布的水层,水域不尽相同。造成某种鱼在某种水域固定的捕食方式,从而决定着它们吃钩后的漂相语言,这一点从鱼的体型“长相”也可以初步判断出来。
比如咱们常见的鲤鱼,它的长相就比较实用,首先口下位 易于吞食,掘食底栖食物,腹平直,这些特点都为其在水底生存提供了先天条件,因此鲤鱼,包括一些与之相似的鲶鱼、青鱼等底栖鱼类,吃钩时漂像语言基本都是先一顿,而后,沉稳地向下走去,直到黑漂,有的在钓组的盲区内吞食顿口看不见,而直接黑漂。
再说鲫鱼,细端详,与鲤鱼有着明显的差别,口位前,胸鳍偏上,体形偏圆,这一类的鱼,鳊鱼也可归于此类,只是吃相有所不同,在底钓时,吃口反映在漂上送漂比鲤鱼类要多,鳊鱼尤其如此,漂快速起来后在那里抖动。因为它们在水底敛食后恢复平衡时,抬头所致。这点在传统钓法中有突出显现,在台钓时由于可以调整的极为灵敏,因此在吸食时,漂上就会有明显下顿,或惊慌,抢食等原因,快速黑漂也很常见,如果鱼在很安适的条件下,你不抓那一顿,它肯定把漂给你送起来,钓浮这里先不细说。
鲢鱼呢它们的大头是最突出的了,为什么要长成这样,大一点就可以多喝进点水,多吸食点食物。因此它们没有咬钩的习性,但是它的滤食性可是天生的,所以,它的吃相不比鲫鱼好太多,慢的上下点动 只是有时误吞钩后,游走时才黑漂。
捕食性鱼类,(不包括鲶鱼等底栖类)它们身形健美,游速极快,我最喜欢的是狗鱼,简直就是一个工艺品,它们吃钩特点就是快,眼看着漂动去拿竿,有时都赶不上,就让你满河里追竿,草鱼按身型也可归于此,但它比较另类,吃钩特点是:在那里很有耐心、文雅的品尝,底钓时把漂送起来稍有点动(浮钓有时黑漂),当你提竿时本性就露出来了,冲击力极强,不好对付啊。
其二,就是鱼的大小。小鱼包括两方面:1是小型鱼类。2是大型鱼类的幼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