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生变?绕开蒙古国,普京宁可拉上第三方,也不愿意直通中国?

文摘   时事政治   2025-01-04 06:00   北京  

在国际政治与能源合作的舞台上,中俄关系的动态一直备受瞩目。然而,近期有关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的一番言论,却在中俄蒙三国的能源合作项目中掀起了波澜。据俄罗斯卫星社网站报道,诺瓦克透露了一个重大的天然气管道项目计划,即从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已正式启动,并正在进行计算和可行性论证。这一消息立即引发了外界对于中俄关系是否出现变化的猜测,尤其是关于俄罗斯是否选择绕开蒙古国,通过哈萨克斯坦来继续对中国输送天然气的决策。

事实上,这一决策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考量。自蒙古国大选结束后,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便被蒙古国政府搁置,并在其2028年前的国家发展计划中删除了该项目。蒙古国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一方面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则是试图借此机会提高过境费,与俄方进行讨价还价。然而,普京政府的实际行动却给蒙古国精英上了一课:在能源合作领域,俄罗斯并非离不开蒙古国。

俄罗斯选择通过哈萨克斯坦来继续对中国输送天然气,无疑是对蒙古国的一种回应。这一新管道项目每年可以输送4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350亿立方米将流向中国,100亿立方米送往哈萨克斯坦。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俄罗斯在能源出口方面的灵活性,也展示了中俄在能源合作上的深厚基础和广阔前景。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之一,其进口量占全世界的40%。而俄罗斯作为天然气出口大国,正好能够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两国作为邻国,在能源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造成重创的背景下,俄罗斯更加需要寻找新的出口市场和合作伙伴来弥补损失。而中国作为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国家之一,自然成为了俄罗斯的首选合作伙伴。

然而,蒙古国在能源合作中的态度却令人感到遗憾。尽管蒙古国位于中俄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其外交政策却主要倾向于西方。蒙古国与北约建立伙伴关系,并接受美国和西方的援助,这使得其在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中显得犹豫不决。尤其是蒙古国内部鼓吹的“第三邻国”战略更是让中俄对其在能源合作中的态度产生疑虑。

流光映山河
报道国际军事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