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9条手串、15个竹雕、10个匏器把我看呆了!真美!

乐活   2024-11-09 11:31   北京  


文玩

玩的是时间、变迁、态度

一串历经时代变迁的文玩手串

里面都是故事


在我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317—420)时翻译的《木槵子经》,只可惜译者的名字已经失佚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这些外国沙门中必然会有携带佛珠的。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宝思惟译的《校量数珠功德经》、不空三藏译的《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义净三藏译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等诸多经典。


至此,佛珠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如《旧唐书·李辅国传》载:“辅国不食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



清 蜜蜡手串

清  蓝晶石十八子手串

清 南红玛瑙手串

清 沉香手串

清  蜜腊十八子手串


清  东珠十八子手串


清  蓝碧玺手串

清  红蓝宝石手串


清  珊瑚十八子手串


清 沉香十八子手串

明 南红玛瑙手串

清  珊瑚雕夔龙福寿纹手串

清  东珠十八子手串

清  琥珀十八子手串


清  黄玉十八子手串


清  琥珀手串 

清 沉香十八子手串


清 核雕辈辈封侯纹手串

清 桃核雕狮子绣球十八子手串

明 旧玛瑙八棱手串



明 南红玛瑙手串

明 银质包金瓜棱珠手串

明 玉雕蝉手串

明 朱砂沁三眼天珠手串

明 朱砂沁天珠手串


明清 金錾花春水并珊瑚手串

清 南红玛瑙朝珠 (一串)

清 珊瑚寿字纹朝珠(108粒)



清 珍珠十八子手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中国也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


直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故宫流传下来的竹雕,也并不因沾染皇家气象而贵,而是其本身的工致精巧为人赞叹。


望云款竹雕荷叶式杯,高8.3cm,口径9.5cm

杯以竹根雕作折枝荷叶形,近底处雕一朵荷花。荷叶翻卷,花瓣舒张,莲蓬饱满。花叶浅雕,筋脉隐现。花瓣间隐一螃蟹,敛螯舒腿,如欲攀爬,颇有生趣。底足由荷花及叶茎盘曲而成,巧妙自然。杯内壁阴刻隶书五言诗:“截得青竹杆,制成碧筒杯。霜螯正肥美,我酿醉新醅。”及“万历庚辰(1580年)秋日墨林山人”款。近底处刻阳文篆书“望云”印章款。



竹雕松树形笔筒,高14.6cm,口径15.5cm,底径14cm

 笔筒截取近根处竹肉肥厚的老干,雕作松树形。笔筒不同侧面的不同构图形成繁简、动静的对比,显示出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一段普通的竹节经匠心构思与雕凿表现出如此复杂而出人意表的变化来,的确是非高手而不能为的。



三松竹雕渔翁,高13.5cm

渔翁竹根制,老人面露微笑,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提小筐,足蹬草履,边躬腰前行,边举起前臂用长袖擦抹腮下的雨水。

1962年由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 




竹雕飞熊,高18.5cm,底径11-9cm

飞熊竹根制,扭身转首,双目圆睁,鼻形似如意,耳垂张,肩有双翅,背部长毛下披,双爪平举微上抬,似欲前扑,腹为蛇腹般宽条带状,脊柱突出,尾粗壮遒劲。

此件飞熊于1962年由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



竹刻松树小壶,明,濮仲谦制,高12.3cm,径8.4cm。清宫旧藏

此壶制于明代万历、天启时期(1573—1627年),是濮仲谦的众多精品之一。作者根据材料的自然形状,精心设计,巧镂细刻,树身苍古老屈曲,满布鳞皮,并配以枝叶,精致古雅。乾隆皇帝曾多次为濮仲谦所制的竹刻御题诗句,赞扬他刻竹圆润、不留锋刃的艺术风格。



竹雕和合二仙,明,朱三松制,高5.2cm

竹根圆雕二僧,乘于莲瓣舟上。一僧坐船头,手捧蒲扇,一僧踞船尾,以帚为桨。二僧满面笑容,憨态可掬。莲舟外侧刻“三松”二字款。依人物之装束、神态,可推知二僧乃唐贞观年间台州奇僧寒山、拾得二人。据《宋高僧传》所载,二僧状若颠狂。寒山常“布襦零落”,“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动辄“呼唤凌人”,“望空漫骂”;拾得曾以杖击伽蓝神像,有“呵佛骂祖”之风。传说中还有很多关于二人神迹的轶闻。民间造型艺术中,寒山常手捧一盒,拾得持一荷,以谐“和”、“合”二字音,寓同心和睦之意。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赐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以示官府对民间信仰的认可。

 


竹根制佛手,明,朱小松制,高11cm

此物深褐色,为折枝式双佛手,均呈仰立状,枝叶相连。下承云纹木座。枝端刻有楷书“小松”二字款。佛手虽只二枚,但高低错落,转侧不同,指裂开合,变化精微。


朱三松竹雕仕女图笔筒,高14.6cm,口径7.8cm

笔筒竹制,棕红色,下承三矮足。筒壁上刻松、岩、兰草及仕女等图案。仕女头戴风帽,手持兰花,依石壁而立,古松穿岩而出,松枝伸展,蟠曲弯转如龙。松下有石台,台上置杯、砚等器。仕女身旁岩壁上以阴文刻隶书乾隆御制诗一首:

    不期精细期蒼古,以樸因之曆久存。

    生面略殊倚修竹,岩蘭在手默無言。

    創爲鄰鶴有來由,善畫而今畫少留。

    刻竹依然傳片羽,可思業亦貴箕裘。

    乾隆丁酉新旾月御題。



竹雕蟠松杯,明,高9cm,口径10.7-10cm,足径8-6.5cm

杯为竹根雕,撇口,平底。外壁浮雕蟠松老干,枝干盘缠。纹饰疏密有致,层次清晰。


竹雕老人挖耳图笔筒,明,高15cm,直径10cm。清宫旧藏

笔筒圆体,三矮足。镂雕和浮雕山石倒挂,松竹掩映,一老者斜坐于坡上,戴襆头,着朝服,一手执笏, 一手拈小枝正在掏耳。但见其眉眼攒顣,目光斜睨,嘴角微动,全神贯注,意甚陶醉。细审人物形貌,弓眉突颧,长髯及胸,耳毫逆生,神情放诞不羁,似为传说中之钟馗。

此作镂雕工艺极佳,人物塑造尤其出色,已非一般文房玩物可比。

 


竹雕竹枝笔筒,明,高14.6cm,筒径6.9cm

笔筒圆体,颀长优雅,口沿略内倾,过渡圆滑,足卷唇式微凸。器身浅浮雕折枝竹枝一束,余皆留白。竹叶多转侧重叠,透视关系却处理得清楚明确,极为不易,而叶片细部的虫蚀痕迹更是传神。刻画富于动势,总体效果如墨线双钩而成,有宋代画竹名家李珩的法度。竹枝旁有阴刻隶书“仲谦手治”款识。


竹根雕松树罗汉像,明代,高12.7cm,底径16.1cm。清宫旧藏

此像以圆雕技法刻成,分底座与罗汉两部分。作者将一大节竹筒从中间截去一部分,留下底节和部分中节,刻成一棵松树和盘石座。座下奇石叠错,座上独松依石耸立,苍古遒劲,有如伞盖。树下座上,作者把一块竹根圆雕成一尊罗汉。罗汉庞目深眉,朵颐丰颡,双耳垂肩,左手撑地,右手抚膝,手中持一串念珠,袒肩露腹,盘膝曲肱席地而坐。他的右膝上有一小狮,昂首张口,蓬发翘尾,左足上举,按在罗汉的前胸上。罗汉目光下垂,观看小狮,神情慈祥。




竹雕荷花香筒,明代,通高23cm,底径5.1cm

器圆筒式,上下缘镶牛角,并有花梨木顶托。下端顶托有凸榫,与器身插接,上端顶托以蜡粘接。香筒满雕荷花,于方寸间经营安排,煞费苦心。花与叶的层次、位置、穿插、向背,繁而不乱,显示出高妙的匠意。踞于荷叶上的小小河蟹成为构图的点睛之笔,刻划生动细腻,增添了画面的趣味。筒身雕镂多至六重,与阴刻相配合,刀法圆熟,磨工精到,不露刀痕,具有明末竹刻的典型风格。此香筒的制作精益求精,却不流于琐碎卖弄,实为难能可贵。 



吴之璠款竹雕对弈图笔筒,高15.2cm,口径10.5cm

笔筒为筒式,下承三矮足。此器采用“薄地阳文”技法雕成。所谓薄地阳文,又称减地浮雕,是一种浅浮雕工艺,可于毫发之隙见微妙起伏。竹刻家吴之璠正是使用此法较早且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史称其“所制薄地阳文,最为工绝”。



竹根雕三羊镇纸,清初,通高7cm,大羊高4.7cm,长6cm,宽3.8cm

此竹根雕镇纸以一大二小三只山羊组合而成,寓意“三阳开泰”。母羊向一侧蜷肢而卧,一只小羊伏于母羊背上俯身下望,后腿努力支撑起身体;另一只靠在母羊身侧,似欲顺着母羊之腿上爬,与前只小羊相望嬉戏。  


匏器是明末出现的一种特殊工艺品,为明末太监梁九公首创,后一直受到宫廷的重视。清代康熙年间的匏器制品最为有名。匏器的制作方法是当葫芦结果时,用各种形状并刻有各式花纹的模具将其夹紧,待其自然长成后再行裁割加工,即成为所需的各种器具。匏器制品不加雕刻,秀巧清朗,为别具一格的工艺新品种,堪称清代宫中一绝。


匏制团寿字六棱瓶  康熙

此瓶侈口,细颈,溜肩,鼓腹,六棱式,底有六方矮圈足。器口六面分别刻双线纹,其下为阳文回纹带,蕉叶纹垂蔽颈部,器身以莲花卷草构成开光图案,内为团寿纹,下腹近足处饰如意云头纹。器体起棱处刚劲有力,棱线之间的各面甚至微微内凹,使器形极富张扬的刚性,而各部分的连结处及器表纹饰绝无生硬的折线,细细品味,其强健中不失婀娜。瓶配有铜制内胆。外底阳文方框中有“康熙赏玩”四字楷书款。



匏制乾隆御题蕃莲纹碗  乾隆

此碗侈口,敛腹,圈足。外壁近口沿处饰阳文回纹带,主体纹饰为蕃莲及卷草纹5组。内壁髹黑漆并刻阴文楷书御题诗:


葫芦碗逮百年矣,穆如古色含表里。摩挲不忍释诸手,康熙御玩识当底。昔时未审赐何人,其家弗守鬻之市。辗转兹复充供珍,是诚珍胜其他耳。辞尘世仍如西清,碗如有知应自喜。敬思当日圣意渊,不贵异物祛奢靡。园开封泽重农圃,蔬瓠尔时种于此。就模中规成诸器,神枢即契造物理。对碗可悟见诸羹,幻海浮沉宁论彼。 
末署“乾隆乙巳仲夏月上浣恭题御笔”,并“古稀天子”篆书方印。碗外底有“康熙赏玩”四字款识。



匏制勾莲纹壶  康熙

此壶圆盖,圆球式钮,短直颈,球形腹,流与柄皆为方形。壶身雕刻勾莲纹纹,盖口与壶口均用玳瑁镶边,壶底刻楷书“康熙赏玩”四字款。此壶流口大而内无隐网,应为酒壶。匏器又称葫芦器,为中国特有的工艺品种。此壶由范模制成,为清康熙时期的匏制佳品。



匏制凸花纹盒  康熙

此盒体扁圆,小口,平底。口沿镶嵌象牙口,并配有镂空柿蒂纹牙盖,由黄色丝带穿系。口沿饰一周减地卷草纹,盒身四朵葵形开光内各饰莲花、卷草、灵芝围拥成的团窠“卐(万)寿”纹,寓意长寿吉祥。盒外底有楷书“康熙赏玩”四字款识。此器纹饰清晰,镶嵌恰到好处,器体浑圆饱满如一瓜形,生动可爱。



匏制蕃莲纹团寿字圆盒  康熙

此盒呈鼓式,盖、身二部分的高度与结构相同,以子母口扣合。盒盖立面与盒顶交界处有3道凸弦纹,形成阶状的独特效果,而器身立面与盒底的交界仅以一条凹线划分。器身、盖面纹饰相同,皆以莲花与团寿相间为饰。底微凹入一周,饰卷草纹,中圆形平面内有“康熙赏玩”四字款识,但较为模糊。从盖顶与底面均有脐状斑痕,可知盒、盖两部分为分别范成,然竟能严丝合缝,分毫不差,真可谓鬼斧神工。



匏制勾莲纹漆里菊瓣式盘   乾隆

菊瓣式盘呈椭圆形,器壁为连弧状,两端弧长稍短,其余弧长均匀。外壁近口及近底处各有一条凸弦纹横贯器身,并以每个弧面为单元,模范阳文5瓣花一朵及勾莲纹若干。盘口镶玳瑁边。内壁髹红漆衬底,上以金漆绘葫芦藤蔓缠连,并点缀蝙蝠数只,取“葫芦万代”、“多子多福”的吉祥之义。此为这一时期常见的纹样,用于匏器之上更显得贴切。盘内壁四面以一折枝葫芦藤贯穿。底有随形带状扁足,足内髹黑漆,正中金漆方形重框内有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识。造型端庄大方,髹、镶皆精,是范匏工艺与髹漆工艺结合的典范之作。 



匏制蒜头瓶  康熙

此瓶细颈,溜肩,鼓腹,器形规整饱满。口部膨起如蒜头式,饰3道凸弦纹,并镶染色牙口。自口部向下直至腹部有6道凹线纹垂直贯通,将器身划分成6瓣,每瓣自成装饰单元,均于颈下饰阳文如意云头纹、联弧纹及卷草垂肩纹,腹部饰独窠莲花纹并有卷草袅娜向上。下腹亦有凸弦纹2道。器底为6瓣葵花形圈足,内有阳文楷书“康熙赏玩”印章款。此器所用范制之法,其纹饰悉出天然,又不违人意,巧夺天工,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范匏之法言易行难,此瓶精美程度,无疑代表了康熙时宫廷范匏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匏制缠枝莲槌形瓶  乾隆

此瓶敞口,细颈,隆肩,圆腹,玉璧形底。内壁髹以黑漆。外壁口沿处饰回纹带,肩部饰仰莲纹,腹部为一周缠枝莲,近底处为变形莲瓣纹,外底有三周弦纹。纹饰均为凸起之阳文。通体有合模痕迹。颈部阴刻添绿彩隶书乾隆御题诗一首及“乾隆壬寅御题”款并印。此瓶器形规整,纹饰清晰,是深得乾隆宝爱的匏器珍品。



匏制福寿纹桃式盒  乾隆

此盒为桃式,盖、身以子母口相合,恰如剖开之二爿桃实,写实生动。盖顶、底面均饰凸起的桃枝、桃叶、桃花、桃实纹,盖面边缘刻画一只蝙蝠,盖顶枝叶间有“乾隆赏玩”四字款识。桃实纹饰阳起较高,花叶、枝条次之,款识又低浅许多,区分出多个层次,极具浮雕感。物象变化丰富,栩栩如生,花筋叶脉均能仿佛,殊为不易。盖面微弧,底面稍平,以突出的桃实作为矮足,尤见巧思,匠心独运。


匏制福寿纹笔筒 道光

此笔筒圆体,嵌牙口。器壁模范阳文纹饰:崖岸兀立,浪花翻卷,桃树缀满桃实,蝙蝠翩飞其上,是一种含有长寿喜庆祈福寓意的吉祥纹样的固定组合。纹饰布排稍显程式化,阳起颇高,边缘特别清楚确定,在其上又以较细的线条刻画细节,如蝙蝠的背部处理等,显示出道光时期匏器工艺的一些特点。笔筒外底方框内有楷书“道光年制”款识。此器是清宫旧藏为数不多的道光款匏器中较为成功的作品,但与范匏工艺鼎盛的康、乾时期相比,其生机与气韵都略逊一筹。


以上这些将天然的美与人工匠意合为一体的文玩雅器,珍藏条件要求极高,得以保存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当时人民的智慧和技法,的确为一件幸事。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文玩方面的问题

可以给我留言

或者直接添加大磊子微信:xiaoxiaogood2015

文玩迷
文玩迷官方订阅号,专业的文玩攻略知识、文玩趣闻,所有爱盘玩的玩家齐聚一堂,无论是手串、把件还是配饰您都能在这里交流。每日有全新的文玩知识分享,包括金刚、核桃、松石、蜜蜡、南红、木质收藏、打结穿串搭配等。文玩迷,文玩天下,是搜藏爱好者的天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