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关注】银川市首批自然资源领域低空无人机场站建成

时事   2025-01-24 15:07   宁夏  

1月23日,走进银川市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在电脑上下达命令,室外的无人机便自动打开机巢,升空执行任务。从银川市自然资源局获悉,银川市首批自然资源领域低空无人机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自然资源监管正式迈入“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模式。

全市首座自然资源领域无人机场站位于市民大厅G区西侧。该站使用的无人机,集成广角、变焦等功能,可以搭载热成像、喊话器等多个模块,实现自主起降、定速巡航、自动充能以及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一系列功能。

在无人机升空后,工作人员在室内通过屏幕清晰地看到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道路上的车辆、行人、飞鸟、工地施工现场以及地面上的堆放物等细节尽收眼底。这一“人机结合”的创新模式,让日常管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改变了以往依赖人员观察、车辆巡航和固定探头的传统监管方式。

“比如针对贺兰山套门沟矿区非法盗采的监测,原来要执法队员开车去现场进行取证,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可以让附近机场的无人机自动起飞对违法行为拍摄,即使在夜间也可以通过红外热成像的方式进行影像视频、车牌号等的采集,让夜间盗采车辆、违法人员无处遁形。”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贾剑钢介绍。飞行过程中,发现可疑情况,后台会自动报警并拍照取证,工作人员可在操控室第一时间远程操控,实现定点悬停、疑点放大、精准识别。还可在机身搭载探照灯、喊话器等设备,满足多场景作业需求,应用更广、效率更高。

据了解,为探索“无人机+多行业应用”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场景应用,助力培育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银川市自然资源局积极探索构建低空无人机服务平台智能调度体系,计划在市辖三区建设17座无人机场站,在调查监测、打击盗采、地灾监管、应急测绘等工作中开展全天候、全自动、全区域、全方位的飞行应用服务,率先在自然资源领域实现立体监测全覆盖。目前已建成三座,分别是市民大厅场站、套门沟场站、马莲口场站。未来,随着更多无人机场站的建成,将在更多领域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服务。

——END——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
请与我方联系删除

FM100.6 | 银川交通音乐广播

来源:银川发布客户端
审核:马俊 王春 陈敏
编辑:沈凌如

银川交通音乐广播
银川交通音乐广播:一路相伴,为你而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