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贵在创造,潘天寿艺术

乐活   2024-11-15 09:39   山东  

丰收图  49.5cm×37.2cm  1952年


国画的创新,是大家经常遇到的难题。怎样来创新?有人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解释为推翻一切旧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这种理解不正确。有新必有旧,新的从陈而来。“借古开今”“继往开来”的道理,古人也早已说过。我们借古开今,不能借古代今,“借古”是手段,“开今”是目的。新,必须有基础,不是凭空而来,这个基础便是对于前人的东西,取其精华,舍其糟粕。


中国画的创新,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传统下功夫刻苦磨练,另一方面必须搞出新的东西,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个性。下面讲讲创新的几个具体问题。

鹫石图  128.5cm×64.5cm  1958年

一、关于题材创新


题材的思想性是创新中的主体,一切文艺作品,都应具有时代思想和时代精神,旧思想、旧题材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不再能适应新时代和新风尚了。


现在的山水画,放进水库、工厂和新的建筑物,就算创新,这是材料上的新,不等于山水画的全部创新。又有人说穿龙袍是旧的,穿旗袍也是旧的,穿衬衣才是新的,言下之意,题材可以画旧的,而形式和笔墨要新的。以上这两种看法和说法都有片面性。里旧外新或旧瓶装新酒,都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创新。

创新并非不要传统,而是以传统为基础的革新创造。画贵创造,反对因袭。创新不能简单看,我认为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技法,从风格到意趣,都要创新。


授课中的潘天寿

目前的人物、山水、花鸟创新都取得了成绩,相比之下,人物画有起色,山水也开始闯新路,惟有花鸟的创新较难,似乎比人物、山水难度大得多。的确,今天的牡丹与明清时代的牡丹都差不多,所不同者,只是在于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表现手法的不同。创新,可说是每个画家的共同宿愿。


由于时代不同,思想感情也起变化。花卉画材本身没有思想性,而作者的艺术思想和感情在花卉画中往往起着主要作用。有的花鸟题材是老一套的,但可以在诗词题跋中体现新意和新的思想内容。这样既补充了画之不足,也提高了绘画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一个国画家要求有绘画技术上的修养,还要有其他方面的涵养。齐白石先生是木匠出身,他拼命用功,对诗、书、画、印等方面都有全面修养,年逾古稀,仍是每天做诗,从不间断,他的治学精神值得学习。在当今时代,有了艺术修养,还要有政治思想修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系指一个艺术家足迹天下,广泛深入生活,获取大量艺术素材,同时有广博的学识涵养,也包括思想修养,不然的话,就是一个平平庸庸的画匠。


江山多娇图  72cm×30cm  1959年

二、关于传统笔墨


创新离不开中国画的传统和特点。国画讲传统笔墨技法,讲气韵和线的应用。只强调创新,不重视传统是片面的,只讲传统,而忽视创新,是守旧复古,也是片面的。创新应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发挥中国画的特点,保持中国民族特色,不是要我们走古人所走过的老路而一成不变,陈陈相因。甘为古人的奴隶,绘画就永远没有进步。

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不外乎点、线、面三种方法,国画用线多,用点、面少;西洋画用面多,用点、线少。中国画表现对象以线为主,最明确畅快,谓之线为骨,面为肉,点为装饰。古代山水画家也是用线多,结合点面。如董源画山水,多用线表现山水、树石和云烟的外形状态。日前,我看到蓝瑛画的几幅山水,与过去看到的大不相同,他对点、线,面的结合,处理极好,堪称佳作。


从几何学上说,物体是由面组成的,不是线;从艺术上看,物体可以用线或点、面来表现。艺术有它自己的规律,不能将科学等同于艺术。西洋绘画以面来表现对象,有它的特殊风格和民族特点,中国传统绘画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西洋人说自然界没有墨色,但中国画却利用墨色来表现对象,中国古代的彩陶就是用墨色来表现的;吴昌硕常常用墨色和红色画牡丹,并充分发挥墨色的效能,使其色彩的变化非常复杂,对比强烈,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齐白石说:“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神似,不求表面的形似,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梦游黄山图  247.2cm×46.7cm  1936年

三、关于风格格调


风格新、格调高,也是创新中的重要问题。风格好讲,格调高低难讲。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风格,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风格,一个人有一人的风格,有了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才有个人的风格。艺术是讲个人风格的,没有个人风格的艺术品,也谈不上有创造性,不能为人所赞许。


解放后,提倡“百花齐放”,人物、山水、花鸟画家都在为创造自己的面貌和风格而刻苦探索。创造个人风格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长期的苦心经营,也需要多方面的学养,它与民族、地域有关,也与每个画家的个性、气质、兴趣、审美观点、生活经历等等有关。


董源、巨然的艺术造诣很高,《夏山图》是神品,如果后人学董、巨,都来临摹《夏山图》,这有什么意思呢!八大画得好,我们培养无数个八大,是不行的;齐白石画得也很好,大家都来学他,就没有意义了。画家只能因袭摹仿,不能创格、创新,等于印刷机在翻版。只步前人后尘,摹拟古人,岂不是没有出息!


讲格调,还要讲思想品格,“品格不高,落墨无法”,画品的高低与人品是一致的,人品高,画品亦高。艺术格调的高低,往往与一个人的思想有直接关联,与作者对于世界,人生、艺术的认识和态度直接有关,同时,还受环境、学识,见闻、经历等等的影响。在诸如文学、诗词,金石、书法等方面的修养,也会大大提高艺术格调。


春花图  74.8cm×64.7cm  1961年

四、关于练基本功


国画的创新离不开基本功。练好基本功,将使创新有扎实的基础。锻炼基本功应为思想上的锻炼和艺术上锻炼两个方面。思想上要跟上时代,提高认识水平,要讲道德品质。这是前提。至于艺术上如何进行锻炼,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做法。


有人说,西洋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我认为这种提法有片面性,难道中国画的基础也是西洋素描吗?我认为中国画的基础练习应为白描、速写、慢写等,几何形体的石膏和头像石膏可不画。我们不要照搬西洋的一套基础练习用于中国画的基础教学。学中国画的可以学点素描,也可以吸收点西洋画的其它技法,如水彩、解剖、透视等,但学了西洋的,不能失掉中国画的特色,不中不西。


曾经有人提出搞中国画的学了西洋素描,就可以创造出新风格来,我看问题还不那么简单。离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基础,来谈创新,是创不好的,即使创出了一条新路子,也绝非大路。


初晴  140.5cm×364cm  1958年

锻炼基本功,还得学点《芥子园》,这本画传是前人学画的经验和技法总结,集历代名家技法之大成,内容丰富,步骤井然,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对国画的基础训练,大有帮助。画传对一棵树怎样布置,两棵树、三棵树怎样布置,对两块石头、三块石头怎样摆法,都作了具体阐明。人物、山水、花鸟、草虫、梅兰竹菊,样样都有,的确是初学国画者的好老师。它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很多老画家都受过其影响。


书法也是基础训练的一门课程,我们不能忽视,现在的年轻人不大重视书法,这是不对的。书法须长期磨练才能有所成绩,不是练习几天便能见效的。另外,对诗文、印章、题款、画论、画史等的学习和研讨,也都是国画的基础训练内容。


有了技法的基础训练,还得学习如何观察生活和理解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素材,进行创作、创新。否则,有了技法也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岂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为技法而技法的人,最后还是不会搞创作,更谈不上创新了。(本文选自《潘天寿论画笔录)


蛙石图  45.8cm×34cm  20世纪60年代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END——

更多精彩,请关注


👇👇👇 






喜欢本篇记得分享和在下方点个在看


国画库
国画经验交流,国画技巧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