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979字,阅读大约2分26秒。
近期,大S在日本病逝一事引发全网关注,流感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记者注意到,2月3日,另有中国女生分享留学期间曾在日本感染甲流被抬上救护车的濒死经历,走过一次“鬼门关”后,她意识到自己以前太瘦了,身高165cm体重仅80多斤,为此她感慨,“女人身上的每一斤肉都是保你命的重要工具。”事后她也呼吁大家不要过度追求瘦,该事件引发讨论。
关键时刻体重能“保命”?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蔷接受采访时指出,追求“病态瘦”不可取,体重“超标”也不利,“肥胖本身也是流感的危险因素之一。”她强调,真正关键取决于免疫功能,而并非看胖还是瘦。
大家通常有这种直观感受:生一场大病,人可能会瘦一圈,“体重过轻的病人相对来说可能身体素质较差一点。”但张主任强调,免疫功能的强弱并不能单纯与体重挂钩,还受机体的肌肉脂肪比例、营养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很多长期坚持锻炼,人比较瘦但免疫力很好,相反许多超重者抵抗力很差。”张蔷说,如果是过度通过节食、依赖药物减肥等不健康方式减重的人群,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摄入不足,“比如近年来流行的‘胰岛素减重’或极端节食减肥,这种方式可能会扰乱人体代谢,导致免疫力下降,反而更容易生病。”但反之,“多出来的肥肉”也并不能“保命”,肥胖是多种疾病(心脑血管、内分泌等)的高危因素。
春节期间,大S、梁祐诚等明星突然去世,均与流感有关联,也让不少市民恐慌,“节后很多病人一坐下来就说咳嗽好久了,自己一个月前得了流感,是不是流感没好,有没有可能‘大白肺’啊?”张蔷表示,很多患者是流感急性期后的并发症,“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以后出现的气道高反应,其实跟流感关系不太大了,这个阶段再去吃抗流感的药物,是没有必要的。”
目前临床门诊情况来看,节后流感的病例并未明显增加。但专家提醒,流感诱发的重症肺炎、心肌炎和脑炎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仍不可大意,尤其是“高危人群”:65岁以上中老年,5岁以下小朋友,包括孕妇、患有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等基础疾病人群,“重症肺炎导致的‘大白肺’救治难度大,死亡风险高;流感也会诱发呼吸系统基础疾病,比如哮喘、慢阻肺的病人出现急性加重。”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新闻夜航》热线:0451-82898289 编 辑:鄢争博 主 编:李 超
审 核:孙一奇
统 筹:马长庆
监 制:杨 凯
主 编:李 超
审 核:孙一奇
统 筹:马长庆
监 制:杨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