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之声 | 和巴铁兄弟的中秋友谊

文摘   社会   2024-09-14 00:45   巴基斯坦  


和巴铁兄弟的中秋友谊

作者:陈七

对于季节,我们有着独特的感悟,破茧成蝶,花开花谢,草木枯荣,这是季节的变化。

对于节日,我们也有着独特的感悟,恭贺新禧,龙舟竞渡,众星捧月,这是时间的脚步。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此乡民们直接称呼为八月十五,过节也就成了过八月十五。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中秋节都离不开月饼。相比南方月饼的精致与小巧玲珑,西北乡下的月饼,就像大西北一样辽阔、气势磅礴。

我在甘肃农业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同班同学有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名叫赵康。因为在一个班级,所以日常的生活,上课学习等等,我们经常在一起,时间长了我们也就成了好朋友。

记得刚入学的那个学期,开学没几天就到了中秋节,邻近兰州的同学都回家过节了,只留下我们来自外省的几个同学和来自巴基斯坦的赵康。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或许是面对陌生的环境吧,也或许是离开了父母的缘故,中秋节那天,从早上开始,我们虽然待在实验室里,却都是心不在焉的样子。看着同学们发的回家团圆,吃月饼的朋友圈,对家和亲人的思念犹如泛滥的河水,滔滔不绝。

有位来自天水的同学提议,我们何不给自己放个假,去中山桥转转,一起过个中秋节呢。他的提议,得到了在场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大家放下手里的实验,纷纷涌出了实验室,直奔中山桥。

中山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长234米,宽7.5米,是一座跨黄河铁桥,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三年,最初叫兰州黄河铁桥,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从天津转运至兰州,历时3年建成,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桥,沿用至今。

我们在古老的中山桥上打卡拍照,摆各种造型,想家的负面情绪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又去黄河边找了个座位,喝盖碗茶、聊天。赵康坐在我的边上,我给他科普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并教他水调歌头的诗句,短时间内他没有将完整的诗句记下来,但他记住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或者就是当时我们彼此的心照不愿吧。

傍晚回学校前,我们一起吃了手抓羊肉,买了月饼。我问赵康还想家吗?他说起初非常想家,但是你们很多人对我都非常好,也非常热情,今天中秋节,有你们陪着,我觉得一点儿都不孤单。

躺在宿舍的床上,想起来兰州的第一个中秋节,竟不由想起儿时的中秋节。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只要一下雨,我就在雨中望着天空喊,天爷天爷大大下,蒸的馍馍车轱辘大。真有车轱辘大的馍馍?真有。西北乡下的月饼就是呀。

西北乡下的月饼,都是妇女们自制的,月饼的大小跟蒸笼有直接关系。还没到中秋节,妇女们就在心里盘算着时间,赶在中秋节前蒸好月饼。从面柜里取出相当于发酵粉作用的“糟子”泡在碗里。泡软后撒点干面粉搅拌均匀,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发面。早上、中午、傍晚各搅一次。面越搅越多,盛面的器具,也从碗、小盆子、大盆子一点点变换着。一个地道的农家妇女一定能估算出发面的份量能蒸几个月饼。待面盆里的面足够蒸四个月饼就开始着手制作月饼。

从面盆里揪出一团面,在面板上揉均匀,团成一团,拿擀面杖擀开。抹上清油,撒上磨碎的胡麻,抹均匀,把面张子轻轻捧起来放入大蒸笼,此为底层,也称为第一层。第二层也一样,揪面、揉面、团面、擀面、抹油,只是最后一步撒上姜黄。后面层数的做法都一样,只是撒的颜色不同,有红曲、香豆草、玫瑰、红花。到最后一张擀开后,不抹油不撒颜料,包住七层面张子,我们叫做包皮子。如此反复,直到四个月饼制作完。

要想月饼更美味,就要重复。把撒完颜料的每一张面张子团成一团,揉匀重新擀开,抹清油,撒入同样的颜料。这样做出来的月饼,我们称为“乱瓤子”。

大灶大锅,最能让月饼出彩。锅里加水烧火。水开后,端起大蒸笼,一层层摞上去。有时候月饼大,一个妇女端不起来蒸笼,就需要两个人抬上去。顶层蒸笼上遮上布单和草圈,盖上木头锅盖,压上石头,就算大功告成了。

看看时间,记在心里,等蒸上两个小时,就可出锅。一层层端下蒸笼,晾在院子里。拿出木头雕刻的点缀子,蘸足颜料,一行红色,一行绿色,点在月饼上,白皮的月饼立马变得美轮美奂。

中秋节那天,天黑后搬出地桌放在院中,摆上一个囫囵月饼,以及切的一上一下参差不齐的西瓜和其他水果,点上蜡烛,我们称之为献月,就是敬礼团圆,预祝明年团圆。

中秋节前后,正是乡下收庄稼的日子,村庄的人们都在咸咸的汗水中泡着。下很大的苦,出很多力气。麦子要割,土豆要挖,地要犁,忙忙碌碌。傍晚回家,辛苦了一天,又饿又渴,顾不上做饭,先切上一块月饼,或西瓜、或菜园里的西红柿、辣椒、葱秧子,就着月饼吃,一天的疲惫与劳累消失殆尽。秋收时节,有了口感丰厚、秀色可餐的月饼陪伴,再辛劳的日子,仿佛也会变得温暖、富足而且有滋有味。

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又是一年中秋到,今天写这篇文字时,不由的想起巴基斯坦同学赵康,给他发了信息,提起中秋,他竟还记得我们刚入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让我倍感温暖。

这或许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更多新闻资讯请浏览华商新闻网
http://www.huashangnews.cc/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链接”一起来充电吧!
旁遮普省教师将发起大规模抗议,外包计划引发强烈反对
印度商工部部长将以虚拟模式参加在巴基斯坦举办的上合组织部长会议
巴政府或将开始新一轮降息
FIA雷霆行动,摧毁国际人口走私犯罪团伙

巴基斯坦《华商报》

huashangnewspaper@gmail.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