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过监狱的小伙伴都知道的“经济学”,顺便理解比特币的“共识”逻辑

美食   2024-12-29 11:02   内蒙古  

有篇文章叫《战俘营的经济学》,非常有意思。以此可以了解,经济学的本质以及思考如何积累财富。

大家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换而言之,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

哪怕是简单的聊几句都是在交易“信息”,通过聊天,大脑能同步最新的世界动态,从而在未来做判断的时候提供依据参考。更甚至通过某条不经意的信息,可以找到新的机会,也未可知。

这篇《战俘营的经济学》文章很短,也不复杂。(原文跳转链接贴在评论区)

进过监狱的小伙伴都知道,战俘营和监狱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但毕竟还是人在里面活动,而只要有人,市场经济就应运而生了。比如:

大家都把香烟当做战俘营的通用“货币”。拿香烟来交换各种物资,例如罐头,巧克力以及奶酪等。而为什么把香烟当做“货币”,就是因为香烟方便计价,1根就是1根;同时还便于储存,并且最主要的,香烟受众很多。

监狱里虽然每个人发放的物资固定,但是竟然可以通过交易,创造“财富”

有一位随军牧师,他手里拿着一罐奶酪和5根香烟,在战俘营里转了一圈。回来以后,他手里凭空多了一袋食物,而他原来手里拿的东西一点没少。这位牧师可不是什么骗子,他只是利用了各种价格差,交易而得。

所以也可以说,哪怕物资的总量不发生变化,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交易,那么就可以凭空产生“财富

只有看懂,理解这些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才能看懂市场,理解市场,进而明白很多交易背后的本质。

如果你把1枚比特币送给某个认为比特币一文不值的人,那么这个人肯定不会1分钱卖出比特币。比特币的交易所是如此的多,甚至还有很多国家地区都有线下兑换店,想换成钱是非常容易的。

之所以没有,所以才会无脑去喷,如果真的拥有,反而不会随意扔掉。这是人性使然,就如同战俘营里面一样。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是大多数人“喷”比特币的原因,也是他们生活不幸的根本来源。

哪怕很多人不抽香烟,但是也不会扔掉或者拒绝战俘营发放的香烟,因为这些香烟可以去换巧克力,可以去换罐头。更甚至,哪怕是宗教信仰不同的人,都可以利用香烟或者其他物品来以物换物。

后期在战俘营已经有了交易所的雏形,有固定的一个房间挂着公告板,公布香烟可交换物品的最新价格。从而让物资价格变得透明,避免了一些人从中利用“语言不通”的差距赚取“差价”。

因为价格透明,所以物资流动更快,市场效率更高,“香烟货币”变动反映了供需关系的变化。人们会根据市场动态调整自己的交易策略,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这种市场机制与现实社会的金融市场如出一辙。

你看在资源如此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通过自动自发创造了市场机制,通过交易来优化资源分配,并在看似静止的物质总量中创造“财富”。

里面值得深思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即便如此封闭的环境,竟然也有通缩和通胀。也就是兑换罐头所用的香烟数量也是随时变化的。假如今天是10根香烟兑换1瓶罐头,那么过两天,新的物资到了,可能就变成了15根香烟兑换1瓶罐头,导致了通胀。

还有比如一些空袭或者战争的负面信息,导致人们对未来失去希望。可能会出现大量的香烟消耗,进而造成香烟稀缺。还有人会故意散播谣言,说第二天红十字会的大量物资送到,于是导致第二天物资涨价,也就是需要用更多香烟才能兑换原本稀缺的物资。

包括还有人“生产”劣质香烟,就是把香烟二次加工,变得更细,或者混入其他头发丝之类的杂质。让原本20根香烟,变成了25根香烟。

《战俘营的经济学》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强烈推荐你去读一下。还有更多的话题在里面,并且都能映射到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市场环境中,甚至拿来扩展去理解比特币都很有意思。

战俘营里这种自发形成的市场秩序,与比特币所体现的去中心化经济模式高度契合。比特币依赖信任共识和稀缺性规则,在数字世界中重现了战俘营中的自由交易逻辑,证明市场秩序可以独立于传统权威存在和运作。

更长远的说,比特币不是替代法币和黄金的,那只是必经的过程而已。

比特币问答社区:https://wd.btchao.com

比特币网站导航:https://dh.btchao.com

《通往比特币之路》:还在写未完成

记得点赞或赞赏,关注小号:12.28 比特币明年1月11万美元
再次提醒,在中国大陆境内目前提供交易比特币是违法行为(持有比特币合法),切勿盲目相信任何人,包括我。

小吴乐意
未来的种子,深埋在过去。 你问我比特币值多少钱,那你觉得“人类的自由值多少钱?” 1BTC=1BTC,大道至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