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更隐秘,“一场不喝二场喝”……警惕“四风”新苗头

文摘   2025-02-04 08:53   山西  

吃喝场所更加隐秘、一次接待两轮安排……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少数领导干部违规吃喝现象依然存在,但更加隐蔽。


春节前后是“四风”问题的高发期。纪检监察部门提醒,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越是逢年过节,越要遵纪守法,勿因过节而失节。



农家小院、烟酒茶店成隐秘吃喝场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压治理“吃喝风”问题取得明显成效,在各级干部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但是,仍有少数党员和领导干部以更加隐蔽的形式违规吃喝享乐。


不去饭店、会所,去农家小院或居民小区。地处郊区山清水秀之地,配套设施齐全的农家小院,或者城市里的写字楼、小区,渐成违规吃喝的据点。这些场所往往位置相对偏僻,路径曲折不易寻找,或者需要熟人带路、刷卡识别才能进入。


一名老板介绍,他和一个朋友都租了环境位置较好的闲置农家院,重新装修或者新盖小楼。每到节假日闲暇时间,邀请领导干部前来,既能登山望水锻炼身体,也可品茗闲聊、打打麻将,甚至住宿都不成问题。“为方便就餐人员来,我们还花钱购买了地图位置标识,导航一开随时可来。”


以商铺等作掩护,内设秘密包间。一两间不起眼的商铺或烟酒茶店,或经营家用电器、汽车养护等的门脸房,外间正常营业,看似普通店铺;内间或楼上秘密置办一两个餐饮包间。一到晚上,觥筹交错,时有吃客出入。


据一些工作人员透露,这些店里有的还配有专门的厨师和服务员,一般同一时段只接待一批客人。到房间后,窗帘一拉,大门一关,外人很难发现里面有人在大吃大喝。“每次吃饭的人都不会太多。小门脸距离近,简单方便。”


2016年至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原党委副书记、副厅长唐斌多次违规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一桌餐”宴请,私营企业主陈某某将宴请安排在南宁市青秀区某高档小区。


公务接待后再组织“二次宴请”

近年来,随着公务接待管理越来越严格,公务用餐越来越简单低调。但有的干部认为,上级领导来了,不好好喝一次总觉得不够热情。于是往往在一场“清汤寡水”的公务接待之后,再组织一场私密、小范围的“二次宴请”,以“体现热情,增进感情,方便做事”。


离开本地到外地吃、正餐不喝夜宵喝、“一场不喝二场喝”等变相违规吃喝屡有发生。一名干部说,公务接待看似规范有序,其实第一场公务应酬只是走走形式,第二场才会好吃好喝、酣畅淋漓。


有干部透露,“二次宴请”地点往往比较私密,有时是企业或下级单位提供场所,有时是在一些农家小院、单位食堂等场所。饭局时间比较长,甚至请人陪唱助兴。


有知情人透露,“二次宴请”说是简单吃点家常菜,但实际上除了准备高档酒,往往还要提前预订一些高档菜肴,或请高级厨师前来料理,甚至专门配置私人厨师。


有的单位将内部食堂包装一番,表面看平淡无奇,内部却“别有洞天”,菜品档次不亚于豪华酒店。躲在自家内部食堂联络感情、交流业务,排场一点也不小,而且食材放心,又难以被公众发现或举报。有些经验丰富的大厨被企业“挖”到内部食堂或私房菜馆,为大吃大喝服务。


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原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朝明在私营企业主开设在高档住宅小区出租房里的“私人食堂”多次聚餐和接待,受到处理。


利用饭局推销产品

公款吃喝报销越来越难,却阻挡不住一些胆大有权的干部公然违纪违规。有干部群众反映,他们单位近期被查处的一名厅级干部“长期热衷于吃喝”,无论接待还是被接待,甚至老家来人、同学朋友看他,都主动要求老板、下属、利益相关方买单,毫无顾忌。


有的领导干部吃老板、吃企业,甚至把公务接待安排在企业;有的带着企业家参加饭局安排结账,甚至要求老板安排私人聚会。更有企业反映,个别干部还利用饭局推销产品或安排项目。


江苏省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原支队长刘平多次在企业内部食堂接受宴请,甚至把妻子经营的美体工作室改成私人会所,组织和自己关系密切的老板在此违规吃喝;席间不仅大肆收受礼品、礼金,还主动推销起某款只有加入会员才能购买的商品。老板们为讨好他,纷纷掏钱买单,一次充值会费高达上万元。一场饭局下来,刘平少则捞取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


与此同时,“自费请吃”令一些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一名干部反映,一些“清水衙门”或谨小慎微的干部,为了招待上级领导或兄弟单位客人,只好自掏腰包,或者找亲友帮忙。“别人接待,要是自己不接待的话,感觉不太合适,唯恐失了感情不利于工作。烟酒加茶,一场下来少则一两千元,多则四五千元,经济上压力很大。”


纠治“四风”一直在路上。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建议,精准把握苗头趋势,紧盯“关键少数”、重点场所,守好节日“廉洁关”,强化监督检查,刹住不良风气。


2024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275起



2024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275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12907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21369人。


从查处问题类型看,2024年,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方面,共查处问题93833起,占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总数的87.5%。查处的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3类问题,分别占2024年查处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总数的49.2%、22.7%、14.9%。

从查处级别看,2024年,全国共查处省部级领导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起,地厅级领导干部问题981起,县处级领导干部问题12910起,乡科级及以下干部问题211375起。其中,乡科级及以下干部问题占查处问题总数的93.8%。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着眼标本兼治深化对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性认识,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坚持严字当头,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春节将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抓好监督,打出教育提醒、通报曝光、明察暗访、严查快处等“组合拳”,确保节日风清气正。



坚持零容忍 一严到底纠治“四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坚持严的基调毫不动摇,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坚决打好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坚持零容忍,首先要认清形势任务,廓清思想迷雾,坚定斗争意志。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小切口”推动“大变局”,赢得党心民心,“金色名片”越擦越亮。但抓得越久越能感到,风气转变何其之难!顶风违纪行为时有发生,隐形变异现象潜滋暗长,风腐问题紧密交织,防反弹任务依然艰巨。一些人对当前态势认识不清,有的认为已经严到位,可以“歇歇脚”了;有的认为作风积弊根深蒂固,难以根除;有的甚至宣扬错误论调,“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行业特殊论”仍有市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旗帜鲜明同各种错误认识、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决不能有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怯场怯阵,在作风建设上要再加力、再冲锋,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纠治“四风”,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零容忍,重在保持高压态势,一严到底纠治“四风”。当前,一些不正之风面上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稍有松懈,便可能死灰复燃,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以铁的纪律狠刹歪风邪气。顶风违纪行为是对八项规定铁规矩的对抗和叫板,是惩治重点,必须铁心硬手推进整治。要紧盯顶风吃喝、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严查快结、及时通报,抓典型以儆效尤,释放强烈信号。隐形变异问题是“四风”反弹的风险点,是纠治难点,必须深挖细查。要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善于穿透表象把握本质,严防严纠“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快递送礼”,以及奢华装修楼堂馆所、借调研考察和教育培训名义公款旅游等问题,哪怕不正之风有千般变化,也要下决心揪出来,使其无所遁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顽固多发,干部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必须严抓不放、常抓不懈。从监督办案、调查研究看,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成为民生痛点,脱离实际定政策、督检考过多过频、过度留痕、层层加码等加重基层负担现象亟需纠治,要坚持守正创新,综合运用典型案例核查、专项整治、明察暗访、通报曝光等手段,推动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零容忍,必须健全常态长效工作机制,着力铲除作风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是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要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围绕问题线索发现、移交、处置和个案剖析、类案分析、问题治理等环节,规范程序流程,明确协作要求,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实现“由风查腐”、“由腐纠风”双向突破。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四风”问题不同,要建立健全分地区分领域常态化查摆整改机制,全面检视、找准问题、靶向纠治,注意发现工作薄弱地区、单位,推动针对性改进提高,确保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没有死角、盲区。制度建设是长远之策,一些作风问题反复发生,与制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紧密相关,必须坚持查改治贯通,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分析原因、找准症结,综合运用纪律检查建议、监察建议等方式,推动有关地区、单位与时俱进完善制度机制、堵塞漏洞,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更大治理效能。
来源:新华社(记者 杨守勇 邵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临汾市总工会
职工们的娘家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