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贺子珍终于来到北京,与毛主席拍下了最后一张“合影”

文化   2024-12-11 21:00   北京  



庐山美庐别墅

                                             

      1959年7月9日晚,贺子珍跟毛主席分别22年后,终于在庐山“美庐别墅”重逢。唐朝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自1937年一别,贺子珍无比期待能跟毛主席再见面,可再相逢时,早已物是人非。

      这是一次秘密见面,现场只有毛主席和贺子珍两人,至于两人会谈内容,只能从相关人员口中得知一二。毛主席先是了解贺子珍情况,包括她在苏联生活情况。贺子珍一一回答,毛主席听后轻轻叹了口气说:“当初你为什么一定要走呢?

      毛主席问这个问题时,情绪低落。贺子珍眼泪再次止不住流下来,哽咽着回答:“都是我不好,那时我太不懂事了!”两人这次谈话仅一个多小时,第二天贺子珍便被送下山,这一别便是永别!

      贺子珍下山后,毛主席对贴身卫士封耀松说过这样一段话:“小封啊,这个女同志,是女中豪杰,人是很耿直的,就是缺少文化,本来身体很好的,让她不要去苏联,劝也劝不好,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生活很艰苦的,我们也不知道消息……”


两人会面的场所


      有了1959年这次见面后,贺子珍渴望能再一次跟毛主席见面。这个愿望直到1979年才得以实现,可那时两人却是阴阳相隔,而拍下的“合影”更是让无数人泪流满面。1979年,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很多老革命家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这年6月,全国政协第五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6月11日,各大官方报纸都刊登了这条消息和一张贺子珍最近的照片。一时间,贺子珍成为国人关注的对象。

      照片中,70岁贺子珍满头银发,坐在轮椅上跟外孙女孔东梅一起看画报。很快,上海市委书记王一平来到东华医院,将这一消息告知贺子珍。此时的贺子珍身体情况不容乐观,下半身瘫痪,还有糖尿病。

      但是,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消息确实让贺子珍精神为之一振,对医护人员表示一定要好好接受治疗,尽快让身体好起来。当王一平询问贺子珍有什么要求时,她说出了深藏心底的愿望:我想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


晚年贺子珍

                                             

      因种种原因,毛主席病逝后,贺子珍无法去北京参加追悼会。如今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贺子珍认为自己必须要去北京了,她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王一平一听,眼里立刻有了泪花,他深知贺子珍是一位性格要强的女性,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是赫赫有名的女红军战士,身上多次负伤。贺子珍提出这个请求,而且不顾身患重病也要去北京,可见她对毛主席的感情。

       王一平离开医院后,护士卢泮云看到贺子珍如此高兴,便提议陪她去医院花园看看,贺子珍愉快地同意了。看着花园里盛开的鲜花,贺子珍格外觉得好看,多少年了,她从没有现在这样的好心情。

                                             

                                             

       对于这份迟到的荣誉,让贺子珍意识到了她的生命中依旧有美好时刻,她对一旁的卢泮云说:“我要去北京,我还要努力工作,要为四个现代化出力。你们要帮助我恢复健康,我也要同你们一起努力把身体搞好。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前夕贺子珍差点就来到北京。1949年初,毛主席请贺怡去沈阳,把女儿李敏接回到他身边学习生活。这时中共中央即将从西柏坡迁到北京(当时称北平),新中国很快成立。

       贺怡在沈阳期间,极力劝说贺子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大意如下:“身体不大好,还在休养,并参加一些工作我离开中国9年,对国内现在的情况不大了解,我要通过工作来了解情况。我在苏德战争期间,生活很苦,什么都要自己做,劈柴、烧饭、洗衣服、带 孩子、种地、织袜子,什么都要干,比长征还要苦。不过,这已经过去了,现在我要好好工作。我正在学习做工会工作,我很感谢您对我的妹妹和母亲的照顾,代我尽了姐姐和女儿的责任,我将终生铭记在心……”


贺子珍和贺怡


      毛主席没有回信,一个月后发了一封电报,让贺怡尽快把李敏送到他身边。贺怡带着李敏来到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后,她向毛主席提出是否把贺子珍也接来。毛主席沉默很久后说:“你让子珍到我这里来,这是历史造成的事实,我们还是按照中国老传统办吧。”贺怡一听,很是激动,立即去了沈阳。

      然而,当贺子珍和贺怡乘火车在山海关站停靠时,有人上了火车,告知贺子珍先去上海,暂时不能去北京。来人还带来一封毛主席亲笔信:

“娇娇在我身边很好,我很喜欢她。望你保重身体,革命第一,身体第一,他人第一,顾全大局,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

     30年后,贺子珍终于有机会去北京,那是她为之奋斗的新中国首都,那里还有她牵挂的人。对于前往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所有人都颇为感动,也无从反对。可是,贺子珍身体情况不好,去北京又如何保证不出意外呢?上海市委将这一情况报告北京,相关部门跟李敏、孔令华夫妇商议后,最终决定派出一架专机接贺子珍来北京。

      1979年9月3日,上海机场,贺子珍在上海市委同志的欢送下,坐着轮椅被大家抬上了飞机。随着飞机起飞,看着窗外祖国大好河山,贺子珍心潮澎湃,往事一幕幕再次涌上心头……


贺子珍和女儿、女婿在毛主席纪念堂前留影


      一到北京,贺子珍就被安排住进解放军301医院,这距离毛主席逝世三周年仅4天时间。贺子珍有点等不及了,渴望立即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这可让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医护人员等人手忙脚乱。

      大家十分理解贺子珍的急迫心情,深知来北京最重要的目的是瞻仰毛主席的遗容。但是,贺子珍身体很不好,刚到北京就立即安排去毛主席纪念堂,肯定不合适,如果过于悲伤造成精神崩溃就麻烦了。

      李敏和医务人员耐心劝说贺子珍,最终成功劝其休息3天再去毛主席纪念堂。9月8日,贺子珍一大早就起床了,这天她要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为了不引起外界无端猜测,贺子珍这次毛主席纪念堂之行全程保密,也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从留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坐在轮椅上的贺子珍由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陪同进入毛主席纪念堂。一进入大厅,映入眼帘的就是毛主席的坐像。贺子珍立即让女儿把迟到3年的花圈献上,这是一个心形的花圈,花圈缎带上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革命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贺子珍向毛主席敬献花圈


      贺子珍用“战友”来称呼自己,寓意不言自明,那一刻她一定想起革命时期,跟毛主席一起并肩战斗的日子。由于瞻仰遗容不能拍照,贺子珍便在毛主席坐像前留下了一张“合影”,这也是最后一张合影。

      敬献完花圈后,贺子珍来到遗体陈列室,原本就在强忍泪水,看到水晶棺内如同睡着的毛主席,她再也忍不住了,当即泪如雨下,失声痛哭。此情此景,让现场所有人都落泪了。来之前,医护人员就一再提醒李敏要控制贺子珍的瞻仰时间。

      李敏很着急,她推着母亲绕着水晶棺转了三圈,就送她去休息室休息。来到休息室,在大家的劝说下,贺子珍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一抬头她看到了挂在墙上的毛主席的著名律诗—《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翻越岷山,长征即将胜利,毛主席激动之余创作了这首诗。毛主席写完后多次修改,还趁着休息间隙给贺子珍朗诵。时隔44年后再次看到,贺子珍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孔东梅当时也跟着父母瞻仰外公的遗容,她后来回忆说:“我们事先一再嘱咐外婆,不要太激动,不要太伤心。她看上去还是挺平静的。有一张照片,抓拍到外婆在纪念堂门外的回眸,我看后非常震撼。它恰到好处地捕捉到外婆当时的内心状态。外婆没有号啕大哭,也没有非常激烈的状态。她和外公是那种人生永远不能有交点的结局。所有的情感,在那一刻都迸发出来。


贺子珍和女儿、外孙女合影


      瞻仰完毛主席遗容,贺子珍便回到解放军301医院。就这样,毛主席逝世3年后,贺子珍的最大心愿得以实现。组织上考虑贺子珍身体的情况,加上北京医疗水平较高,便安排她在北京生活了近两年时间。

      在北京生活期间,中央领导、老战友们都来医院看望她,大家一起回忆难忘的革命岁月。尽管组织上给予贺子珍最好的生活医疗条件,可贺子珍还是希望能回到定居多年的上海。中央领导同意了她的请求,还告诉她:“以后北京和上海来去自由,其他地方也是可以的。

      1981年春夏之交,贺子珍回到了上海。孔东梅从小就跟外婆在一起生活,她曾说:“在我的童年记忆中,那个院子非常大,还有假山。我和外婆在花园里种了4棵橘子树,每年都可以收获橘子;还有桃树、枸杞子树等等。

      孔东梅的描述可以看出,北京之行结束后,贺子珍的心情很好。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来到1984年3月,贺子珍的身体情况开始恶化,经常高烧不退,只能再次住进东华医院。医生对贺子珍进行体检,发现她病入膏肓,患上了中风偏瘫外,糖尿病、肺炎、肝功能衰退、肠胃病等疾病,连坐在轮椅上都无比困难,只能卧床休息。

      住院半个月后,贺子珍身体情况持续高烧,经常处于昏迷状态。医生们想了很多办法,都以失败告终,4月15日医生给贺子珍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这天,孔令华正在北京家中辅导孩子写作业,突然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毛主席和女儿、女婿合影


      电话是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打来的,告知孔令华他岳母贺子珍情况不太好,希望他和李敏立即把行李收拾好,相关部门将派车送他们去机场。李敏这时身体情况不容乐观,她患有心脏病和淋巴结肿大,自行走路都很艰难。

      可一听到母亲病重,李敏顾不得那么多,立即简单收拾一些衣服。没过多久,一辆小汽车停在了家门口,孔令华搀扶着李敏坐上小汽车。飞机升空了,李敏大口呼吸,她恨不得立即到母亲身边。

      飞机抵达上海后,他们被直接送到东华医院。走进病房,李敏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只见贺子珍满头大汗,脸色苍白,双眼微闭,她刚刚退了高烧。李敏缓缓走到病床旁,轻声呼唤母亲:“妈妈,妈妈,我们来看您了。

      听到女儿的呼唤,贺子珍吃力地睁开眼睛,张了张嘴巴,好像要说些什么。一旁医生提醒李敏,她母亲因高烧,已经没有力气大声说话,可以把耳朵贴在她嘴巴。李敏照做了,原来母亲是询问她身体情况。

      李敏泪如雨下,母亲自己身体都这样了,还在关心她。没过多久,远在福建的贺敏学一家也来到了上海。贺敏学跟贺子珍的关系很好,毛主席对他也非常熟悉,评价他:“有三个第一: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


晚年贺子珍


      此后两天时间里,李敏一家和贺敏学一家都都守在医院病房里。4月18日上午,贺子珍高烧退了后,神志突然清楚了,她对病床四周的亲人说:“你们都来了,是不是怕我不行了。”李敏见状以为母亲病情转好,殊不知这是回光返照。

      当晚,贺子珍再次高烧,致使陷入昏迷状态。4月19日下午,医生宣告抢救失败。贺子珍,这位井冈山女红军战士,就这样告别了人世,享年75岁。贺子珍病逝后,关于她的葬礼却出现了一个争议。

      上海市委跟李敏全家商议,火化后骨灰放在龙华烈士陵园,葬礼一切从简。据贺敏学女儿贺小平在《姑姑贺子珍的沉寂岁月》中的口述,对于上海市委关于贺子珍葬礼的安排,李敏是持反对意见的。

      在李敏、贺敏学等人的坚持下,上海市委把情况向中央汇报。因贺子珍身份特殊,最后这份报告送到了邓小平的案头。邓小平从大局考虑,很快做出批示:我们中央领导同志都要送花圈,骨灰放一室。

       邓小平的批示无疑给贺子珍的葬礼定了很高的规格。1984年4月25日,贺子珍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举行。贺子珍安眠在鲜花翠柏中,身上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追悼现场,还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送来的花圈,有邓小平、陈云、邓颖超、聂荣臻、杨尚昆、杨得志等人。


关于贺子珍遗体告别式的报道


      另外,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全国政协办公厅、各省党政机关也送来了花圈,并向亲属发来了唁电。贺子珍遗体火化后,中央派出一架专机来到上海,把她的骨灰运到北京,放入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号室。

      当贺子珍葬礼全部结束后,东华医院将保管的遗物交给李敏。遗物很普通,其中有两个破旧皮箱。这两个皮箱是贺子珍1947年从苏联带回来的,万万没想到,30多年过去了,遗物还是这两个皮箱。

      箱子里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些最普通的日常用品、衣物、信件以及一些支出收据等。贺子珍跟其他老红军战士一样,一生都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人们不会忘记贺子珍,她的生平事迹早已写入了党史。

      贺子珍陪伴毛主席长达10年之久,这10年也是毛主席革命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当革命胜利后,贺子珍牢记毛主席的要求,“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

      谨以此文向贺子珍女士致敬!

——————————————

世界艺术精选



我们的视频号:sph3Up1ncK0Lmrj
视频号名称:世界艺术大观


世界艺术大观



世界艺术精选
国内外优秀的书画、摄影、文学、歌舞等艺术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