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 助运河绽放光彩——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条例草案引发代表热议

文摘   2025-01-18 15:59   天津  

     

      一河碧水,流淌千年。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已经10年有余,作为大运河的重要枢纽,天津,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天津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条例(草案)》经市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后,提请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1月16日,出席会议的市人大代表纷纷表示,制定条例,对于促进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法治保障 运河保护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我市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强化顶层设计,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构建起了“2+4+N”规划体系。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河道水系治理、生态环境修护、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运河沿线已成为绚丽的文化带、绿色的生态带和缤纷的旅游带。
“制定条例,是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坚定文化自信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天津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打造‘魅力天津’城市名片的现实需要。条例出台将推动我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迈入法治化发展的新阶段。”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泽庆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彰显了法治的刚性之美,有利于推动千年古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立法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先后两次通过代表履职平台征求全体市人大代表意见,并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进行调研、座谈。”王泽庆说,坚持开门立法,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征求市有关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市、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的意见。深入开展调研,到北运河、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西青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静海区九宣闸等地进行立法调研,实地了解大运河天津段河道保护和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利用的新实践新经验。
“市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后,我们组织代表进行了集中研读,深入全市17个代表团,面对面听取500多位市人大代表意见,对收集上来的100余条意见建议逐条梳理研究,认真吸收采纳,对草案作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以一部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城市发展、体现天津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回应广大人民的期盼。”王泽庆说。
全方位打好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攻坚战


“条例的制定,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展示大运河天津段独特的文化和地域特色,我们将深挖运河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带动沿线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市人大代表、武清区副区长姜述英说。
姜述英表示,武清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专项工作指挥部,锚定“建设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促进京津冀区域创新融合协调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保护为先,完成武清博物馆数字化保护项目;坚持文化传承,推出6集纪录片,讲好运河故事;坚持通航为要,稳步推进4项重点工程,全面提升运河文化利用水平;坚持水务、文旅、通航协同,全面深化京津冀合作。
“2025年,我们将紧紧抓住旅游通航有利时机,以‘福运武清’品牌建设为引领,推动沿线镇街按组团找准定位,强化资源整合,因地制宜抓好区域性农商文旅项目招商落地,形成一批引爆有力、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标志性项目,带动运河全流域功能形象本质提升。”姜述英说。
2025年武清区将重点打造“运河不夜城”赋能工程、“尚蔬小镇”强链工程、“康养小镇”带动工程、“宜居杨店”建设工程、“尚农智谷”增效工程、“运河水乡”建设工程、“泉州新韵”培育工程、“绿博动植物科普公园”增质工程以及“乡村振兴示范路”带动工程。“我们将全方位打好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攻坚战,为幸福武清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姜述英说。
用好古镇资源 展现运河特色


“杨柳青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历史文化名镇。作为运河儿女,我们将科学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展现大运河天津段文化和地域特色。”谈到条例的制定,市人大代表、西青区杨柳青镇党委书记宫克明有感而发,“条例的出台为我们因地制宜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近年来,西青区不断加大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一方面开展大运河系统治理,实施了“健康大运河”等专项行动和重点地区排水管网雨污混接错接溯源排查,有效改善河道水系和运河生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和整理,先后出版《“寻根大运河”系列丛书》《杨柳青年画集成》《赶大营记忆》《运河明珠(第一辑)》等文史书籍。此外,西青区还加大了非遗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通过举办非遗大讲堂、“运河记忆”非遗文化展等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
文化传承的动力是创新。谈到创新,宫克明介绍,目前杨柳青镇已经与清华美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传媒学院等高校合作,创作了《生肖系列》《团结奋进》《伟大复兴》以及《春和杨柳》《杨柳画情》等一批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年画和文艺作品,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杨柳青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此外,结合天津文化特色,古镇景区还增加了传统相声、戏曲曲艺演出、天津特色民俗文化演出和天津特色美食小吃,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并体验津味文化,感受天津独有的“人文性格”。
春节临近,一年一度的杨柳青灯展即将点亮,今年的灯展将以“年画中国 画游西青”为主题,将杨柳青年画、剪纸、风筝与西青精武门、赶大营等文化元素相结合,为游人带来一场文化和视觉的盛宴。

来源:天津日报


古镇杨柳青
弘扬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正能量。宣传古镇历史底蕴,展现传统民俗文化。发布最新动态,传递最新资讯。了解杨柳青从关注魅力杨柳青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