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的雪
宛如一场迟迟未赴的雅约
在翘首以盼中
更添了几份憧憬与诗意
在这雪花未至的时光里
让我们以诗词为媒介
提前踏入那片银光素裹的梦幻之境
在字里行间探寻临夏雪景的幽情雅趣
☟☟☟
点击下方雪景图片,一起学诗词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极其寒冷、寂静的雪景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大雪之后,山中不见飞鸟、路上不见行人的空旷与孤寂。在这样的背景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江中垂钓,更凸显出环境的清幽和人物的孤独,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是雪景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山中雪后》——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清晨起来打开门,看到整个山上都被积雪覆盖,雪后的天空中云彩淡薄,阳光也带着寒意。屋檐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梅花被冻住了,这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别有一番韵味。诗中通过对雪后山中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清寒、寂静的氛围,表现出了诗人对这种雪景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清平乐·雪》——孙道绚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词的上阕描写了雪花轻盈飘落的姿态以及落在梅边竹上的情景,给人以优美、宁静的感觉;下阕写清晨打开朱楼的帘子,看到雪花纷纷飞来,然而熏炉的烟雾却使视线变得模糊,烘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展现了雪景的美妙和词人的细腻感受。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来描写夜雪。“已讶衾枕冷”,从触觉上写出了诗人在睡梦中被寒冷惊醒,感觉到被子和枕头都很冰冷,暗示外面下雪了。“复见窗户明”,从视觉上写窗户被雪映照得明亮,说明雪下得很大。“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在深夜里,诗人听到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从而判断出雪下得非常厚重。整首诗没有直接描写雪花的样子,但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夜雪的寒冷和厚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风雪夜归图。在寒冷的冬日傍晚,诗人远远望见苍山连绵,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遥远;眼前的简陋茅屋在严寒中更显贫寒。此时,听到柴门处传来犬吠声,原来是主人在风雪中归来。诗中通过对环境和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寒冷、寂静又温馨的氛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整首词展现了北方雪景的雄伟壮阔、大气磅礴。开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简单的十二个字,就将广袤大地上冰雪覆盖、雪花纷飞的宏大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原文(节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以奇丽的想象,将雪花比作春天的梨花,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夜之间大雪纷飞,仿佛春风吹过,使得千树万树的梨花竞相开放的壮丽景象。这句诗不仅展现了雪景的美丽、壮观,还带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成为了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这首诗描写了在寒冷的冬日,新酿的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红泥做的小火炉烧得正旺。天色将晚,眼看就要下雪了,邀请朋友来共饮一杯,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温馨的氛围。
记 者:王美玲 王有虎
编 辑:陈建红 马婷
总监制:陈克义 监制:姬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