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孩子在玩耍时把一节5号电池放在嘴里咬,发生了爆炸!”11月23日傍晚,萌萌父亲带着2周岁的萌萌(化名)慌慌张张赶到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据萌萌爸爸回忆,“当天下午独自在房间里玩耍的萌萌把一节5号电池放进嘴里,在隔壁房间的家人,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响,继而是孩子尖锐的哭声。”家人急忙赶到,看到孩子嘴里冒着白色的烟雾,口腔内大量黑色的粉末混合着血液,旁边的地板上有一节5号电池的空壳,电池负极的金属片不见了。
家长赶忙把孩子带到当地医院就诊,可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医生无法断定电池碎片是否被萌萌吞进肚子,灼伤孩子的消化道。为防止病情恶化,家长带着孩子赶到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科请口腔颌面外科会诊后,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迅速开通绿色通道。
通过检查,口腔颌面外科值班医生发现电池的保护盖和集电器卡在孩子的咬肌和颊肌之间。考虑到电池含有强碱性物质,一旦进入体内,会迅速释放化学物质,对周围组织造成严重的化学烧伤,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另外,电池废液中含有汞、铅、铬等多种重金属,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对人体中枢神经破坏力很强。
口腔颌面外科值班医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即联系麻醉科,安排急诊手术,在萌萌入院1小时内为他施行了“口腔爆炸伤清创术+异物取出术”,幸运的是,电池的爆炸伤局限在萌萌口腔软组织多处穿孔,还没将电池碎片吞下肚,经过探查,医生将电池保护盖、集电器及残留碎屑完整取出,妥善止血,清理创口并对位缝合,快速解决了这个电池危机。
目前,孩子无生命危险,在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术后康复治疗。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提醒:幼儿没有辨识能力,对什么东西都好奇,家长应该特别警惕,妥善保管可能被幼儿误吞的物品,放在幼儿无法接触到的位置。
一旦发现幼儿误食误吞,家长千万不要使用“自行催吐、灌水、喝醋”等土办法。不恰当的土办法,可能给伤口造成二次损伤,还可能会导致呕吐物误吸,增加窒息的风险。
一旦发生误食误吞的情况,首先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同时将孩子送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有条件的就诊时带上误食物品残留物,就诊时请告诉医务人员:误吞物品类型、大小、数量、形状、误吞时间、最后进食时间、患儿吞食异物后有何表现以及既往病史,为精确迅速取出异物赢得时间。
来源: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郭明鉴、马雯、史子昊,通讯员 和晓庸 摄影报道
一审:何晓宇
责任编辑:王维娜
校对:刘娟
主编:陈洁
终审:编委 李荣